分享更多
字体:

60年作红色报告2000场,听众逾200万人次——王德堂桐柏党史“活字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08:34 来源: 商务部网站

  

60年作红色报告2000场,听众逾200万人次——王德堂桐柏党史“活字典”

  本报记者 裴建敏

  通 讯 员 张森 陈银亭 杨磊

  在革命老区桐柏,81岁的“国防教育宣传员”王德堂老人,讲起老区的红色历史和人物时,不仅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而且从无差错,准确到可以具体到某一天,被誉为桐柏党史“活字典”。

  这位深爱着老区,有着58年党龄的老人,一生都致力于挖掘红色素材、守护红色资源、宣讲红色故事。60年来,他义务在全国各地作报告2000多场。

  一个重点议案——

  走村串户4年,编审4部史志

  一个地方,有了历史才有未来,有了特色才有发展。红色,就是桐柏的颜色和特点。这是王德堂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1930年,王德堂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里,为了生计,5岁时他就开始放牛。由于家里支付不起他的学费,他便偷偷地到私塾外听课。为了学习,13岁那年,王德堂便不再回家了。白天,他把牛拴在山上,跑到学校学习,晚上就睡在学校的屋檐下。他的这种求知欲感动了全家,父母最终借钱将他送进了学堂。

  进了学堂后,王德堂刻苦学习,小学3年时间,一年读两年的课程,3年就学会了6年的课程;初中毕业,已初步掌握了高中的知识。

  新中国成立后,王德堂当过一段时间的教师。他除了给学生上课,还注重讲述桐柏的红色历史。学生在了解家乡后,更加热爱学习。这种讲课方式,被当时的桐柏县一高全面推广。在此期间,他还业余给农民夜校讲授红色历史课,受教育农民达数千人。1960年6月1日,王德堂曾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大会,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1980年,王德堂调入桐柏县人大工作,并兼任该县党史办主任。上任后,王德堂给县委提交了《挖掘红色素材申报桐柏县为老苏区》的议案。1981年,经县委同意,王德堂开始着手搜集老区的红色历史和素材。

  为了搜集素材,他和县党史办的人员一起,走村串户采访数千名知情人士,对全县60岁以上的老人普查红色记忆和依据。对老区的红色资源进行深入全面挖掘。4年后,《桐柏概况》、《桐柏党史大事记》、《桐柏县历史》、《巍巍桐柏》由王德堂编审后出版。

  这次挖掘,不仅抢救了桐柏的红色资源,梳理了老区的历史,而且让革命老区的红色印记更为浓烈:1984年,桐柏县被省政府命名为“苏区县”。以这些史料为依据,由李先念亲笔题词的“桐柏革命纪念碑”、“桐柏革命纪念馆”相继建成。

  在该县人大任职期间,王德堂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宣传红色桐柏的这种行为从未停止过。1981年,王德堂被桐柏县武装部特聘为“国防教育宣传员”。这个“国防教育宣传员”一干就是30年。

  60年义务宣讲——

  2000多场报告,没收过一分钱

  很多桐柏人,都听过王德堂的红色报告。据该县党史办介绍,1951年到现在,整整60年了,全县的每所学校、每个乡镇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他口中讲出的每段红色历史,都和活跃在桐柏大地上的革命人物相连。“历史、故事、人物的有机结合,让他的红色课听起来,不仅不乏味,而且非常感人。”听过他课的很多人,这样评价。

  他的精神,感动了桐柏人。每年“七一”、“八一”、“十一”前,是王德堂最为忙碌的时刻:到军营去讲课,到部队去宣传。每年给学校作大型报告不少于40场。学校报告,每场人数就达数千人。每年新兵到来,老兵退伍,王德堂都到济南军区驻桐柏县某部作两次红色报告。济南军区、河南省军区首长也多次到桐柏县听王德堂的红色报告。

  近几年,红色旅游成为桐柏的一大亮点,也吸引了很多游客。桐柏革命纪念馆落成开放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最多时达1万多人。王德堂讲红色报告的数量也明显增多,最多时,一天讲三场。桐柏革命纪念馆被济南军区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被河南省委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因为对党史的熟知,王德堂被誉为桐柏党史“活字典”。多年来,他不仅在桐柏作红色报告,而且到北京等国内40多个城市去讲课。他还多次代表桐柏县,向中央领导和曾在桐柏战斗过的老首长、老将军作汇报。无论在哪里讲课,他都有一个原则:坚决不收一分钱。

  据桐柏县党史办、老促会的工作人员估算:“讲了这么多年课,最少也有2000多场,听报告的人最少有200万人次。所有人都说,王德堂没收过人家一分钱报酬。”

  退休后——

  为老区建设不遗余力争取资金

  1991年,退休后的王德堂继续发挥余热,担任桐柏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任、桐柏县老苏区建设促进会主任。

  中央电视台到桐柏拍摄《千里走淮河》、《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时,王德堂全程陪同采访,介绍相关知识,现场解答疑问,查阅历史资料,重访红色遗迹。豫、陕、甘三省都市报联合制作《中原突围路》、《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时,从湖北到桐柏月河50公里的路程,他不顾年迈,徒步一路跟随,义务当向导。

  作为革命老区,桐柏是国家级贫困县王德堂一直为老区建设积极奔走。他和一批离退休老干部,以老区扶贫开发为重点,联系项目,争取资金,修建学校、医院,兴修水利工程。

  2010年11月,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桐柏县被评为全国先进典型,王德堂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④2

  图为王德堂正在给中学生讲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桐柏的战斗故事。

  本报记者 裴建敏 通讯员 张森 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