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好故事比选择题材更重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01:0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导演范立欣执导的纪录片《归途列车》讲述了农民工春节返家之路上的艰辛,折射了全球化浪潮中农民工的境遇。范立欣认为,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在于讲了一个“好故事”
孙行之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同年初,南方雪灾,广州火车站滞留的返乡农民工成为世界性新闻。2009年,“中国农民工”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亚军。
当人们透过这些宏大的叙事,将目光落在一个个具体的生命身上,变化体现得无比具体、真切:比如,从四川回龙村到广州打工的张昌华一家五口,这一年,他们的家庭经历了16年来的又一次分裂和重组。
这一切,都被导演范立欣和他团队的镜头细腻地捕捉到。自2006年春运开拍的纪录片《归途列车》历时三年。“2008突如其来的事情,让我们终于可以关上摄影机。”
2010年初的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上,《归途列车》摘得最佳纪录片长片等多个奖项,该片一度被当成中国纪录片国际化道路上的先锋。
这部纪录片刺痛着中国人的神经,也为外国观众揭开了中国农民工生活的面纱。近日,范立欣与CNEX基金会一起到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全国多所高校免费放映纪录片并与观众交流。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曾在央视9套担任摄影记者的范立欣认为:“讲一个好故事比选择题材更重要。”
在农民工中找到一个典型
“作为导演,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讲一个好故事来吸引观众,调动他们的情绪。但是,作为纪录片导演,在中国提‘讲故事’三个字,总有些担心。”在范立欣看来,中国语境下的“讲故事”,约定俗成地有着虚构的意味,而他用纪录片所要讲的则是真事。“我说的讲故事,只是需要找到事情的脉络,再进行排布。”
“要讲好‘农民工’的故事,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农民工人流汇成的集体中找到一个典型。”经过实地调研,范立欣对于“故事”主人公的形象逐渐鲜明起来:“他们必须出门打工20年左右,这样才能体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他们应该来自一个经济落后的地方,与城市生活有一段距离,于是更可能出现戏剧化冲突;有三代同堂,更能表现代际变化,也会有隔代教育、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最后,回家的路漫长。”
终于,在广州一家制衣厂,范立欣找到了他后来称为“张哥”和“陈姐”的张昌华与陈素琴夫妇。张家几乎符合范立欣事先的所有预期:离家打工16年,家中有一双儿女和老母亲,家住四川回龙村,离广州2000多公里。
16岁的女儿张琴,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她不爱读书,对前途充满焦灼。张琴从农村到城市、从家和学校走向社会的故事成了推动整部纪录片前进的主线。出走的张琴向往自由,从广州枯燥呆板的制衣厂,漂泊到深圳灯红酒绿的迪厅,向往自由的张琴却也可能从此走入一个水晶鱼缸,自由成为看得到却摸不着的东西。
处于矛盾中心,却没法作出改变
在拍摄的三年中,范立欣和摄影师孙少光成了张家的好朋友。“他们回家时,我们就住在隔壁。他们在工厂做工,我们就租房子在边上住。”三年中,他们有五六个月的时间生活在一起。拍摄了350小时的素材,最后剪辑成为87分钟的纪录片电影。
范立欣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这家人对镜头熟视无睹。“这就像谈恋爱一样,你投入多少时间,相互之间的信任就会有多少。”张琴在决定离开家庭时,还向范立欣倾诉心事,并告诫导演不要将她的想法告诉自己的父母。而当张琴与父亲在春节期间大打出手的时候,她冲着镜头喊:“拍呀,你们不是要看真实的我吗?这就是真实的我。”而张昌华夫妇也在镜头前很自然地表现出两人买不到火车票时的焦急、对女儿辍学决定的无奈与自责,以及一家人在吃团圆饭时的焦灼与哀伤。直到现在,范立欣还与这家人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
然而,一切变迁的来临都只能等待。作为导演的范立欣,无法影响、甚至无法预判,他只能在与张家人的聊天中猜想一些逻辑线索,以此计划拍摄。“这是纪录片的客观性决定的,我不能去影响他们。作为导演和他们的朋友,我生活在一个非常狭小的区域。比起体力上的耗费,这种痛苦更为剧烈。”范立欣所说的痛苦,是当看到张家人买不到票、女儿因为辍学而与父亲大打出手时,不能出手化解。有时,他就处于两代人矛盾的中心,见证矛盾的一切却很少有空间去做些什么。
廉价标签背后,中国工人的汗水
范立欣对2008年雪灾时被困在广州火车站的那一幕记忆犹新。“在他们回家前两周,我们就天天去火车站拍摄。后来火车站被一个个铁栅栏分割起来,每次铁门一开,人群就像潮涌一般冲上去。我被卷在人流中,脚不着地却能够移动。”范立欣坦言,自己那时候有一种“即使我死了,摄影师还会继续拍下去”的想法。
《归途列车》中,被认为最有震撼力的,是40多万人因为回乡而受困于火车站的浩大场面。武警、拥挤、奔跑、爬栏杆、指责、哭号,一场看似荒诞的闹剧,却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世界。
而范立欣最为得意的是一个足足用了20秒描摹的细节:张琴在迪厅看奥运会直播,看到华丽浩瀚的场面和充满爱国主义色彩的解说词时,流露出惊喜、凝重、自豪的表情。“迪厅里打工的这些年轻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全部写在了脸上。这种表情背后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多。”
范立欣还讲述了一个这样的细节:《归途列车》在美国放映时,一位美国工人流着眼泪对他说:“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如果以后再有人说,中国工人抢走了我的工作,我会好好冷静地思考一下了。”范立欣说:“其实,西方人也在审视他们的消费主义风潮。他们说要抵制中国货,却不知道中国货无处不在。更重要的,廉价的价格标签后面,藏着的其实是中国工人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