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角力"背后的三个驱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16:5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日前,俄罗斯航母编队起航开赴地中海,据称将访问当前局势紧张的叙利亚,引起人们对俄美在叙利亚问题上较力的猜测。而不久前,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一反平日较为温和的态度,通过电视讲话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弹防御系统作出强硬表态,并威胁将退出《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此轮俄美冲突看似突然,实则存在着以下几层内在合理性:
首先是选战驱动:俄美都将在明年面临总统大选。当前的俄罗斯正处于权力交替的重要时期,统一俄罗斯党的支持率下滑或成为俄政治势力分化的标志,这将对普京第二任期的政策推动力造成影响。同时,梅普组合高调“王车易位”的做法在俄中间派选民中也引起了争议。普京强势回归,需要借对西方强硬争取中间选民。而美国在2009年推出反导系统“分阶段适应方案”后,一直暗中加快欧洲反导系统的建设。此时正处于“拉票”的黄金期,在医改和就业等问题上困难重重的民主党政府迫切希望在外交事务中抢分。因此,俄美两国在此时重谈反导,表面看是阶段性的矛盾爆发,实为国内政治的外溢效应。
其次是时局驱动。作为俄在中东地区的最后战略支点,叙利亚塔尔图斯港是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外的唯一军事基地。对俄罗斯来说,能否维持与叙利亚的盟友关系影响其整个中东地区战略的走势,也是维护俄南部地区稳定的重要依托。俄近期频频隔空喊话,希望西方不要无视自己这个“距离叙利亚很近”的大国,此次甚至派出航母编队压阵,旨在警告北约和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另一方面,此举也是对巴沙尔政权的心理支持,避免其在阿盟制裁和美欧压力下崩盘。因此,俄以反导系统为托词威胁退出俄美核裁军条约,其目的更多是为了给叙利亚问题寻找新的突破口。
最后是战略驱动。梅德韦杰夫执政以来,俄罗斯把主要精力放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大战略上,对西方采取了“建设性合作”的态度。但美国在东欧反导系统的部署问题上少说多做,无疑对梅德韦杰夫等温和派的战略导向带来不小影响。从历史来看,俄罗斯多次倒向西方的战略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这更加坚定了俄罗斯以 “近邻为先”,特别是以中亚前苏联地区为主的战略定位。俄罗斯此次的强硬表态,一方面是在众多中亚国家面前重新树立自己的大国形象,另一方面则是向西方再次划清自己的战略“红线”。更深一层来看,面对全球力量“东升西降”的大趋势,俄罗斯进一步调整战略平衡点,也是为自己进一步推行“欧亚联盟”的大战略打好基础。
短期来看,此次俄美反导危机更像是两国的一种策略性较量,其持续时间将与两国内部政治走势和中东局势的发展紧密结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用型外交思想主导下的俄罗斯或将延续其一贯的政策灵活性,根据自身利益需要与西方周旋,把此类矛盾点作为谈判的筹码,形成一种对抗与合作交替演变的复杂局面。作者 赵隆(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所长助理)
(责任编辑:杨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