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对冲基金对阵金融“海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曾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对冲基金,正在悄悄移师亚洲。尽管我国对冲基金生不逢时,自创建以来遭遇到熊市,但作为一种新型投资渠道,已在资本市场搏击当中小试锋芒,不乏成功的案例

  “您今天对冲了吗?”这是今年以来基金投资者们当中一句比较时髦的问候语。自2010年以来,我国目前已创建了自己的对冲基金。显然,这种曾经一度引起金融风暴的基金品种,正在引起投资者们新的兴趣。有人将其视作一种新型投资渠道,而另一些人却视其为不祥之物。究竟孰是孰非?

  不可不防对冲大鳄

  提起对冲基金,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金融大鳄索罗斯,联想起1997年席卷亚洲的那场金融风暴。当时,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联合其他国际对冲基金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大肆抛售泰铢,导致泰铢汇率直线下跌,之后又对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发起冲击,导致包括新加坡元在内的东南亚货币全线失守。当时,若不是中国坚守“大国货币不贬值”的承诺,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市场都可能全面崩溃。

  时隔十载有余,当对冲基金再次造访时,它似乎已改头换面,可谓群“贤”毕至,卷土重来。自2010年以来,国际对冲基金云集东南亚,它们究竟在做什么呢?

  尽管索罗斯于7月份宣布正式退休,同时旗下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ngement LLC)将在年底之前返还外部投资者近10亿美元的投资现金,但老“英雄”可谓宝刀不老,他利用闲暇时间不时到中国巡回指导,一如既往地受到追捧。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高盛创立,施加文(Morgan Sze)挂帅的另一只主力对冲基金已在香港安营扎寨。这只基金可募集10亿至15亿美元的资金。通过杠杆贷款,10亿美元便可以迅速放大。

  这些都预示着,曾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对冲基金,正在悄悄移师亚洲。尽管其中的诸多原因尚难一一详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财富的吸引。说白了,就是热钱屯兵东南亚,建立桥头堡,一旦某地(比如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出现复苏,便可伺机而入,草船借箭,发起冲击,大肆淘金。有人把对冲基金喻为资本市场里的轻骑兵,机动灵活,神出鬼没,百万军中取国有资产如探囊取物。对此,我们不可不防。

  国内“奇兵”严阵以待

  当国际对冲大鳄们环伺之时,国内的同行们早已严阵以待,并埋伏下路路奇兵,准备一旦大鳄们发起冲击,就进行阻击,至少也不能像1997年那样,让他们兴风作浪、赚够便宜。这些“奇兵”就是我们自己的对冲基金。有人说,主权财富基金是我们在资本市场最精锐的部队,兵强马壮,集中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其中不乏弃暗投明、由华尔街光荣反正的金童玉女。我们的主权财富基金在黑石这样的华尔街金融机构中投了很多钱。

  人们或许不曾忘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对冲基金在成功冲击泰铢、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之后,又把锋芒指向港币,但由于背靠祖国大陆的坚强后盾,香港成功击退金融海盗。我们有理由相信,香港作为阻击金融海盗的前哨阵地,还将在关键时刻独当一面。

  如果说香港将成为阻击国际金融海盗的前哨阵地,那么内地刚刚成立一年的对冲基金们,就是我们自己的金融预备队,将构建防御纵深。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对冲基金所采用的都是市场中性策略,即通过刚刚推出不久的股指期货将市场的风险对冲掉,然后再通过一些量化措施获取超额收益。专家分析,这样的策略应对国际热钱的做空冲击时,将十分有效地对其势能进行缓冲。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泰君安已有7只对冲产品,而易方达基金也在同业中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已有6只左右的对冲专户,国投瑞银大概有3只对冲专户,博时、南方等也在专户业务中推出过对冲基金。不过,一些原计划推广这一产品的机构今年以来在这一方面没有作为,一些原来设计了较多产品的后来也暂停了一些计划。作为投资品种,虽然今年以来对冲基金的表现不错,但对冲基金的发展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快。究其原因,仍与对冲基金今年的收益有关。因为就目前的情况看,对冲基金的收益率并不比国债更高,“虽然没亏钱,但赚不到钱,客户就不买账”。有基金公司人士这样表示。

  不过无论如何,今年初试身手的国内对冲基金表现出了较好的对冲风险能力,绝大多数都取得了正收益,远远跑赢同期大盘和偏股型基金。

  小试锋芒已有斩获

  尽管我国对冲基金生不逢时,自创建以来遭遇到熊市,但作为一种新型投资渠道,已在资本市场搏击当中小试锋芒,不乏成功的案例,其中中欧工商学院教授丁远和他创立的对冲基金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从今年4月以来,A股市场愁云笼罩,上证指数跌幅达23%,近期更是迭创新低,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都纷纷感叹:市场比2008年更难做。但此时,中欧工商学院教授丁远却异常平静,他设计的基金从5月入市以来,仍然保持了令人惊讶的正收益。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截至10月14日,该基金净值为100.58,绝对收益0.58%,相对收益21.57%。也就是说,投资“教授基金”的人们,有幸在这场下跌中稳如泰山、秋毫无犯。

  在正式推出基金之前,丁远让助手做了一个“前测”,同样的策略如果从2007年初开始应用的话,年化收益率确实可以达到16%以上。而同时,丁远通过实证研究,更是找到了对冲的理论依据——中国股市常年以来的股票同涨同跌率达到了80%,非常适合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做对冲,既简单又有效。

  一旦去掉了大盘的影响,收益率曲线就会成为一条平静的河流。他追求的是全天候正回报,这是投资的终极目标,不管市场天气好坏都是赚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推出基金后,丁远自己掏腰包认购了600万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教授们闻之也纷纷买入,如今可谓皆大欢喜。有趣的是,丁远定下的标准也很有个人风格。比如基金每年才开放三次,也正好是他根据财报选股完毕的时候,以此做到交易成本最少。比如每年前4%的利润不收业绩提成,“如果达到了5%,那么只收取多出的1%中的20%。”

  丁远的对冲基金创立于2010年,当时,面对股指期货的面世,丁远想到了做一个对冲基金。丁远介绍他的基金的资金结构说,70%买股票,选择50家上市公司均匀分配;12.5%资金在股指期货上卖空做保值,由于股指期货有5倍的杠杆,因此就完全对冲掉股票指数波动的风险,还有12.5%的资金作为预备保证金留在场外对应股指异常上涨。最后5%的资金做基金的维护费。这些比例确定之后,就不做任何调整。

  用通俗的话说,丁远为基金设置的原则是1比1完全对冲的原则,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卖空保值,对冲大盘上涨和下跌带来的影响,赚取的则是那50个股票组合跑赢大盘的收益。也就是说,将股票组合原本的“相对收益”转化为了“绝对收益”。“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宏观经济的好坏对于我已经没有影响了。”丁远说,如今唯一能左右基金战绩的,就是他自己的选股能力。而这恰恰是丁远最有自信的一部分。

  应对“做空”还需肉搏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未来国际对冲基金如何发起冲击,丁远和他的国内同行们已有所戒备:玩“做空”是国际金融大鳄们惯用的伎俩。近期,叱咤风云的国际对冲基金大鳄再次“放话”做空中国。美国“空头大师”詹姆斯·查诺斯(JamesChanos)正募集资金对赌中国房地产,称将比迪拜“惨1000倍”。美国一些保持优秀投资记录的基金相继发行了特殊基金试图从唱衰中国经济中大赚一把。这些对冲基金以“投资过剩、资产泡沫、通胀、流动性紧缩”作为做空中国的途径,利用港股、美股、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绕道”做空。金融行业一位监管层人士认为,国外对冲基金做空中国对实体经济影响甚微,“但其逻辑却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从中获得警示。”

  另外做空大宗商品类的公司就是做空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许多专注于能源、资源的大型跨国企业目前最大的客户都是中国。还有一些对冲基金通过做空澳元来实现做空中国,因为澳大利亚是中国大宗商品的重要供应商。另外,猎杀在H股和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是这些国际金融大鳄们最容易使用的手段。一些空头基金比如查诺斯等等近期对“中国概念”股集中调研,抓住把柄后配合媒体和监管机构进行打击,甚至造成了许多企业退市。

  应对国际大鳄们做空时,一方面要靠我们自己的对冲基金与其近身肉搏,另一方面,更有效的阻击方式当属制度监管。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认为:“中国的资本账户并未完全开放,国际对冲基金能够使用的做空渠道非常少。”

  对于中国对冲基金未来前景,曾有投资者表示过担忧,认为毕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难以与国外对冲大鳄们相抗衡。对此,丁远认为,中国庞大的民间储蓄就是对冲基金的优势。中国居民的储蓄余额已达30万亿元,其中约八成掌握在20%的人群中。据估计,全国存款规模超过100万元的家庭,其存款总额已超过2万亿元。招商证券香港的投资管理部董事严中伶指出,中国有足够资金支持对冲基金业的发展,这类产品募集个几千万美元并不困难,几个富人就能达到要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