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人民币连跌停中间价仍坚挺 市场信心或遭打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04:19 来源: 信息时报

  有专家担忧“跌停”延续市场会出现恐慌情绪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徐岚 实习生 曾炎鑫) 虽然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依然“坚守”在6.33,而即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多日触及“跌停”后,昨日再度触及“跌停”,创下三年首次“七连跌停”。尽管商务部认为该情况正常,恰说明中国从未操纵汇率,但更多的市场人士担忧,如果人民币连续“跌停”延续,将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届时资本外逃或不可避免。

  “跌停”或被过分渲染?

  12月8日,即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早盘再度触及6.3636跌停位置,而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3319,按与中间价千分之五的波动幅度计算,盘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七天触及交易区间的下限,形成所谓的“7天连续跌停”,为三年来首次出现。

  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由于国际市场对美元的强烈需求,人民币对美元报价也曾一度连续“跌停”。但其后美国出台包括加大货币供给量等一系列措施,美元出现了持续下跌,人民币也不断上涨。今年来,人民币更是持续上涨,多次创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11月底至今“人民币连续跌停”频频占据各大媒体头条。近日有专家撰文表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容易误导普通投资者情绪。各媒体所报道的“跌停”有别于证券市场的“跌停”,并非真“跌停”。一方面,即期市场的日内价格波动是中间价的上下千分之五,价格波动幅度偏小,容易被触及上下限,这才造成市场屡屡跌停,基本上看连续几日的走势尚属汇市的正常波动范围。各媒体所报道的“跌停”,只是触碰到了日内波动幅度下限而已。即使触及到了“跌停价”,即期市场也没有停止交易。

  而另一方面,虽然连续七天触碰到了“跌停价”,但是就最近七个中间价来看,中间价之间仍有4个“升值日”。此外,即使日内触碰到跌停价,并非指中间价之间的跌停。在11月中,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的最高值为11月29日的6.3587,也即是1美元兑6.3587元人民币。相较昨日的中间价6.3319,1美元兑6.3319元人民币,人民币依然存在升值。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间价主要受央行主导,而即期汇率则是高度市场化的过程,即期市场的表现更能表现市场预期,中间价有定价过高嫌疑。有外汇交易员也反映,现在市场买入美元的情况非常普遍,即期市场人民币走势表现出投资者目前的换汇需求。

  市场信心或遭打击

  即期市场的频频触及“跌停价”和中间价的“坚挺”形成强烈对比,许多投资者和机构都认为,央行希望借助中间价来维持市场稳定。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12月7日公开表示,人民币出现贬值,说明人民币汇率不是受中国政府控制的,人民币的汇率是按照市场变化和市场需求浮动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崇泉还表示,人民币汇率是随市场波动而波动,有上升可能,也有再贬值可能,是波浪式,而非单边上升或单边下跌。

  而部分乐观的市场人士也认为,此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贬值应该只是“阶段性”的,从长远来看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存在。

  但与之相对的,目前更多的市场人士最忧虑的却是市场信心问题。今年以来海外评级机构频频唱空中国,先后有外资投行公开宣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投资环境已经恶化。本次人民币连续跌停,一方面降低了市场投资者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另一方面也让“做空中国”论者找到了更多的论据。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认为,在叙利亚和阿富汗乱局已经点燃火把、伊朗危机升温的时候,人民币连续跌停并非孤立的经济现象,在美国掌控评级机构和舆论话语权的背景下,“做空中国经济”、“做空人民币”等言论的目的昭然若雪,不能不引起关注。黎友焕强调,如果人民币连续“跌停”的情况继续延续,出现10连跌或更多跌停,市场将出现恐慌情绪,届时资本外逃或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及早采取行动,以免延误“战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