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入世十周年:抓住战略机遇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2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石俊

  10年,弹指一挥间。20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彼时,入世是"陷阱"还是"馅饼",曾引发国人的担忧。

  但1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十年应该说是中国经济和对外合作开展的最好的十年。"中国首任驻世贸组织大使孙振宇如是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10年间,中

  国的外贸工作,也已经从当年的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逐步调整到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挥进出口贸易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

  "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成为中国入世十年的注解,但同时也再次强调,"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创新,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

  领域、更高层次融入世界经济。

  从参与国际化到国际化融入

  "入世后的10年是中国经济的黄金10年,所有经济指标都在成倍地增长,包括GDP规模、外贸规模、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谈到中国入世后发生的变化,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燕生对记者表示,十年前企业问的比较多的是如何参与到国际化,但现在说的更多的则是国际化怎么融入中国。

  对于这种改变,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更喜欢用

  这样的比喻来阐释:如果说过去我们中国入世的时候谈了很多的"与狼共舞"的问题,现在国际上谈得更多的是"与龙共舞"的问题。

  10年间,我国对外贸易中,最为明显的变化表现在货物贸易的总量和结构上。《白皮书》中显示,货物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2010年,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货物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以往的轻纺和机电产品为主,到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等,我国通过不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方式,履行入世时的承诺。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表示,中国加入WTO是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历史性事件,由于中国的加入,使得WTO本身更加展现出是具有全球性贸易特征的世界贸易组织。

  但在张燕生看来,中国入世的意义,更多表现在开放和市场化,积极地参与经

  济全球化和融入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积极参与全球的市场经济,推动本国市场经济的一个变化。

  民企的"开放"

  大家或许还记得,10年前,中国入世谈判时最担心的产业之一是汽车业,担心外国汽车巨头的进入,对尚处"幼稚期"的国内汽车业产生很大冲击。但也正是那一年,吉利汽车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尽管在1998年,吉利已经造出了中国第一辆民营企业制造的汽车。

  这一年,也被业内称为既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开始,也是中国自主品牌展翅飞翔的开始。

  10年间,吉利相继收购了澳大利亚DSI、英国锰铜公司,乃至美国福特的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化战略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吉利已进入世界汽车前20强、中国汽车前10强行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汽车集团。"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近期表示,而他的目标是走向世界,共谋双赢。

  事实上,在中国入世后,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重要发展战略模式。据了解,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已达900多万家,出口贸易已经占到全国的60%,而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的出口总额,高于国有企业出口总额1倍以上,较2005年增长223%。

  龙永图表示,入世10年来,我们承诺按国际规则办事,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国民待遇、透明度、市场准入这些世界贸易组织的理念深入人心。

  "中国过去10年间,在国内市场开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诸如经营困难、融资难等问题,也反映出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仍有一定的差距。"张燕生说。

  事实上,2005年"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对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文化产业、武器装备、民用航空、铁路运营等行业,民营企业的进入都获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发展,但各部门、地方落实"非公经济36条"措施上不平衡。据全国工商联的研究报告指出,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行业准入总体进展比较缓慢、金融税收政策总体改进不大、一些配套措施在执行中遭遇阻力、某些垄断企业实际更加排挤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实际操作中,一些垄断部门和行业以资本实力、技术水平、从业资历等种种理由抬高准入门槛,民营企业遭遇到了"玻璃门"和"弹簧门"。

  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新36条",这为我国民企进一步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机遇,但业内尤其担心执行难、落实难的问题。

  "入世后,我们在清理法律法规、降低关税等具体数量方面的承诺都百分百做到了,但在有些关于大的原则方面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呢?"龙永图指出,比如说当时承诺要实行对所有中国企业国民待遇的原则,但是现在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有很多不公平、歧视性的待遇,所以目前中央采取很多措施来解决这些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龙永图还认为,实际上,不仅仅是国内和国外企业在实行国民待遇方面还有相当长的路需要走,即便在中国的企业内部,比如国企和民企之间,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我们首先应该做出最大的努力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解决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国民待遇问题,我们必须要继续弘扬世贸精神,来解决这样一些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的障碍。"新起点下的外贸转型

  "回顾中国入世10年,更多的是在熟悉和适应世贸规则,但现在我们应该更多地去运用、修改甚至影响规则的制定,树立一种战略性、全局性的视野,进一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改革。"张燕生表示。

  新近公布的《白皮书》中也强调,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还存在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必须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看,就是要努力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从主要依赖低成本优势向增强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有专家指出,中国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对外开放,这轮对外开放和以前的形势与任务不一样,它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是新的对外开放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改革进程中完成;二是中国发展的外部条件的约束性比以前增强了,特别是在市场、资源、技术、气候变化和贸易平衡这五个方面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增长施加很大约束。

  龙永图表示,入世10年以来,中国经济上了新的台阶,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济地位和对外开放水平也出现了很大发展。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中,我们正逐步从鼓励出口过渡到出口和进口并重,从主要引进外资到引进外资和海外投资并重的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投资贸易,已经成为国际经贸当中一个新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强调规则和开放的世贸精神。

  但让龙永图对未来担心的是,在中国对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对开放的紧迫性反而不明显了,甚至变小了,而实际上,这种开放程度也应该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而更大,在一种更高的水平上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中国应该努力使自己离公平、开放的贸易体制更近一些,而不是越来越远。"唯有深化开放,推进改革,才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之中,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软肋和缺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