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势犹如IPO没完没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4:12 来源: 信息时报在“吃饭行情”、“基金排名战”之类一厢情愿的想法基本落空之后,多方还继续启动估值底、政策底、市场底之类的“判底工具”,表达底部不远的意思。然而经过近两个交易日的破位下跌,多方再告“破产”,但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喃喃自语般地祭出“底部区域”(笔者也是这样认为的)这面朦胧的旗帜,来给自己壮胆。而年底行情也许正合了“多头不死跌势不止”的股谚,只要市场还存在多头的臆想,股价的跌势就似乎跟眼下如火如荼的IPO一样,没完没了……
在宏调紧缩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依然保持着世界第一的中国,却在股市里继续保持世界倒数第一(去年好像是倒数第三)的跌势,无论是哪个著名的金融专家,用现在固有的所有经济原理、规律等来解释,估计都会“一塌糊涂”。如果发明不了新的原理、发现不了新的规律,也许就只能用“中国特色”来敷衍。
不过,“中国特色”的股市如果就是个想独立就独立、不想独立就不独立的系统——想独立的时候,就标榜中国经济形势多好云云,想不独立就声称外围影响多大云云;想独立的时候,就认为我们属于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云云;想不独立的时候,就宣称传统分析的股市风险的有效性云云。而那个“想”,你却不知道何时发生,往哪个方向去,因为这个“想”是各方合力的结果,那么,身处其中的投资者就真的要万分小心了。上一篇笔者阐述了一下作为外行人的预测观,觉得这个市场基本上是不可预测的。本来,市场的交易是由人完成的,本身就难以预测;再加入其他一些人为因素之后(由于制度问题,连管理者都常常随心所欲,离“法治”很远),股市的涨跌就更加如“人心”一样深不可测了。
而且,“想”是一方面,“做”又是另外一方面。有话语权者,经常说些模棱两可的话,投资者出于“良好愿望”,往往出现“良想”。而话语权者完全可以从另外方向上去“做”,而且自圆其说时易如反掌。当投资者由“良想”而付诸行动,最后却将白花花的银子变成了一些别有用心者的“粮饷”,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又能怪谁呢?
所以,虽然一些预测分析可以作为交易的凭据,但由于碰到了上面提到的那个“想”和“做”的诸多复杂问题,也就参考的成分越来越多,当真的时候越来越少——只有往娱乐化上靠了。
低迷的市场更需冷静,在目前市势下,投资者确实需要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别被市场掀起的“时髦”概念所动,贸然做出“火中取栗”动作。其实,有些想法虽然偏激,却可以保护自己,此前本专栏中常有这些关于判断“底部”的经验观点:比如整个市场无人问津、哀鸿遍野的时候;再如IPO市盈率越发越低、最终无以为继的时候;还有百元以上个股遭清剿、而1元个股大面积出现的时候……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