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细节”决定欧元成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8: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篡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一句名言,欧洲需要“铁娘子”!

  假若,欧债危机可以“穿越”回上世纪八十年代,将会是怎样的景象?英国首相撒切尔、德国总理科尔以及法国总统密特朗会站在公众面前坚定的声称,我们必须团结一致抵御欧债危机的威胁,因此新财政协议必须通过,纪律毋庸破坏;ESM(欧洲稳定机制)不仅提前启动,还要提高上限……只要他们认为正确,他们就会做到。

  但如今的默克尔不是撒切尔,萨科齐也不是密特朗。他们深知如果再毫无作为,欧元区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噩运,欧元也会遭遇灭顶之灾。只是和前辈相比,他们既不果敢,又缺乏担当。于是,上周当欧盟领导人把峰会得出的“鸡肋”结果公之于众的时候,人们不该感到诧异。不过,我也承认,上面的“假设”也许不够科学,甚至有些刻薄。毕竟,如今的欧洲已经不是八十年代的欧洲,强人政治未必讨人喜欢。

  本次欧盟领导人峰会注定无法载入史册,而是又一次成为了批评家们的靶子。只是我想提醒投资者,我们可以失望,但不必绝望。诚然,欧洲领导人们依然做得不够,而新财政协议也非尽善尽美。但回想他们之前的所作所为,我们还能奢望更多吗?

  虽然,5000亿欧元的上限纹丝未动,但毕竟欧盟领导人确认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和欧洲稳定机制(ESM)应同时并存;尽管,欧洲共同债券并未在声明中出现,但与会领导人还是同意允许欧洲各国央行通过双边贷款形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注资2000亿欧元;当然,英国人的毅然拒绝,让德国和法国共同推动的新的财政协议一度蒙上阴影。但最终结果是除英国外,其他26个欧盟国家愿意缔结此项条约。

  如果你质疑新的规则是否会被实施,毕竟欧元区有过不光彩的集体背叛诺言的劣迹。但我看到的是,在部分成员国拒绝之后,德法并未退缩。而是在多数国家更加坚定地响应下,最终形成了新的财政条约。同样,这样的坚定也导致了戏剧性场面的出现,即在欧盟峰会前结束的几个小时,更多的非欧元区国家深受感染,表达了加入的意愿。可见愈发恶劣的生存环境,正在拉近债务重灾国和援助国之间的距离,而不再是彼此疏远。因此,从欧盟拯救危机的思路上,我们还是看到些许微弱的光亮。

  从市场的表现来看,投资者似乎仍有顾虑。欧盟峰会结束当日,尽管欧洲三大股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意大利、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却依然小幅上升。同时,欧元兑美元甚至未能收复前一交易日的失地。

  市场如此谨慎不足为奇。首先,投资者经历了以往多轮的欧盟领导人、财长峰会后,早已对欧洲政客们敷衍了事的行事方式深恶痛绝。欧洲政策制定者需要时间重新建立信誉。其次,此次欧盟峰会达成的新财政协议,主要指向欧盟财政秩序改革这一长期目标。这当然会对市场信心形成提振,但在短期如何解决区内重灾国希腊、意大利融资成本高,化解一触即燃的欧洲银行危机以及恢复欧元区经济增长动力等迫在眉睫的问题上仍缺乏手段,甚至无暇顾及。再次,市场仍希望等待国际评级机构评价本次欧盟峰会的表现。

  另外,或许是欧盟领导人峰会吸引了太多关注,稍早召开的欧央行议息会议未引起市场太大波澜。上周四,欧央行连续第二个月降息。但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却否认将向IMF注资,且未提及扩大债券购买规模。市场避险情绪一度因此升温。扩大购债规模本身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降低欧元区内的借贷成本,另一方面也在稀释欧元的价值。只是,目前市场显然更忧心前者,德拉吉恰恰未能给出市场需要的答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在欧元区成员国(德国和法国)的博弈之下,欧央行正在接近能力的极限。

  总之,若希望欧盟迈出的“一小步”能够发挥效应,默克尔和萨科齐眼下需要做的是尽早落实“细节”。否则,欧元下跌的主基调将不会改变。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