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江南草药王来春荣(连载)112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9:15 来源: 深圳新闻网-晶报

  第十三章 走不出的红土地

  尽管过去已沉睡在自己的墓地,可它的幽灵却不会把我心轻饶。

  ————罗·勃郎宁《波林》

  皇城根下的来氏旋风

  公元1996年秋天。京畿大地。

  北方的天空就像被海水洗过一般,天高云淡,一片湛蓝。一只只蜜蜂、蜈蚣和大鸟似的风筝在秋阳下自由自在地翱翔,一阵阵秋菊的清馨溢漫于天地之间,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然而,北国之秋毕竟是短暂的。随着西伯利亚寒流向中国的山坳风涌而来,天空一夜之间就被铅块似的乌云所笼罩,朔风乍起,一个漫长的冬天骤然而至。

  在来春荣的生命之旅里,曾经拥有硕果累累的秋天,然而就像故都之秋一样,随寒风萧萧,白雪飘临,很快就被冷冻成为一块板结的土地。

  可是,人生就像流星划过夜幕、秋天降临人间一样,虽然转瞬即逝,却迸射过生命的辉煌;尽管随风而去,却让人们长久地迷恋不已。

  这年秋天,来春荣在京城一隅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医院里,刮起了一股来氏旋风。

  旋风之源来自于媒体的关注。从8月中旬开始,在北京城里覆盖面和影响甚广的《作家文摘》报,连续3周以每周一个整版的篇幅选载了《天津青年报》的长篇连载《生命的童话》,多方位多视角地报道了来春荣踏遍千山万水,巡游于江南钟灵之地,朝勤奇人,寻访秘方,终成正果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来春荣开通的京城电话热线被占得三两个月都难打进去。等到9月中旬,他去安定门外坐门诊,前一天晚上,排队挂号的人群已经从狭窄拥挤的小巷里一直排到了安德路的路口,从京城和四面八方赶来的病号家属有的穿着大衣伫立于寒风之中,有的干脆席地而坐,衣履单薄者在寒风之中冻得牙齿直打寒颤。

  漫漫寒夜过去了。第二天早晨8点钟,来春荣从河北饭店步行过来上班,看到竟然排了五六百人之众,他不禁惊呆了,一股暖流刷地涌上他的心头。一个草药医生能得到病号信任和厚爱就是最大的幸福,一个民间郎中能将自己一身草药绝技施惠于天下芸芸众生,那种成功感绝非利禄可以取代。

  院方的法人代表黄曼玲女士担心患者家属的拥挤造成混乱,连忙招呼来春荣公司的几位小姐,迅速给排队的病人发号,一天100人,结果第一天的号就发出了500人之多。当地的警察看到这里的情况后,也主动过来帮着维持秩序。而第二天、第三天,从华北、东北和中原各地赶来的患者更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来春荣从早晨7点一直坐诊到晚上8点钟,最多一天竟然看了100多人。这短短北京一周坐诊可谓来春荣一生中的荣耀和幸福的浓缩。

  然而,这里的喧腾与仅离10米之远的另一个专家门诊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有人不禁颇感困惑和怅然:来春荣算什么!从来就没有踏进过神圣的医学殿堂,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不过是行走江湖的野鹤罢了,不客气地说,就是一个江湖游医,凭什么他那里门庭若市,患者川流不息,又凭什么专家门诊门可罗雀,冷冷清清?

  当然他们也只能长叹一声而已,今天世道变了,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岁月已经成为昨天,商业的炒作已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医疗系统也概莫能外。

  这种愤懑和不平情绪竟然被来春荣过去一位最铁的哥们给利用了。此公过去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赢得了来春荣的好感,但却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来春荣的100万元通过他之手借给他老家大连的一位老板,不仅钱收不回来,还惹了一场大纠纷。来春荣让他去想法追钱,结果导致两个人反目成仇。于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他向区里的卫生系统和有关的各个部门分别寄出了大量的告状信。官员们大吃一惊:怎么自己管辖的地域一夜之间冒出了一个如此有影响的医生,自己还不知道,院方竟然也不给申报。查他一下,到底有什么背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