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讲堂:中国银行业入世十年成长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10:37 来源: 新华08网
核心提示:十年前,随着多哈的一声槌响,中国叩开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开放,中国银行业迎来了无法回避的现实挑战,并在挑战中蜕变、成长。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下一个十年伊始,中国银行业站在了国际化竞争新的起点。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中国银行业如何在内外困局中走好开放之路?
新华08:杨会长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节目,今年是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当时入世谈判,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15年,那么当时中国的金融领域要开放主要面临哪方面的压力?
中国银行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再平:当时呢是中国银行业因为刚刚开始不久,所以中国银行业自身还是比较弱,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或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当时压力比较大的就是国外又看好我们的市场,但是在过渡期方面呢,他们想尽快进入到我们这个市场,当时在过渡期方面呢,我们觉得究竟是一步到位还是有个过渡期,然后过渡期完了以后给外资银行什么样待遇,在这点上面我们压力比较大,就是如果说一下开放我们中资银行能不能受得了。这个是当时非常担心的一点。
入世之前,中国的金融业在对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限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时,中国政府对服务贸易作出了广泛的承诺。其中,银行业的入市承诺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承诺开放所有外币业务,入世即可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客户经营所有外汇业务,包括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
第二、中国将在5年内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在此期间每年新增4座城市允许外商经营业务。中国首先开放深圳、上海、大连、天津;在2002年内开放广州、青岛、南京、武汉。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2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
第三、在业务范围上,外资银行可以接受所有公众贷款、存款和其他应付基金的承兑,各种类型的贷款,包括抵押贷款、消费信贷、信用卡信贷及金融租赁,所有支付资金的划汇及担保承兑等。
第四、在服务提供方面,外资银行可以跨境支付。在境外消费方面,外资银行的信用卡消费将不受国界的限制。
如今十年过去,中国银行业在开放中不断革新,迅速成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中国银行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新华08:入世之初,国内各界对于加入WTO的利弊都各有自己的看法。那么现在已经十年了,回头来看,加入WTO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中国银行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再平: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因为那个时候就是上个世纪末的时候中国银行业的情况很遭。中国银行业当时的那种坏账率和资本重组率以及中国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在国外很多媒体或观察家眼中叫做是技术上已经死亡。那资本重组率整个是-3%,拨备基本上是说不上。那个时候是全行业的亏损,没有盈利,直到02年我们才有600亿的盈利,这是当时的情况。那么十年以后今天的中国的银行业呢我们看到资本充足率是达到全行业的加权12%多。不良率已经降到0.95%. 这个拨备我们已经达到270%多接近300%。然后盈利呢,到今年的第三季度的盈利已经达到8000多亿,现在银行已经是盈利,然后在国际上的评价呢,那个时候我们英国银行家有个银行业的排名,那个时候有9家进入。那现在我们已经有101家进入1000家的排名,而且前十名的有好几家,而且我们的各项指标都已经是国际的领先水平。不仅这样,它的服务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现在好多东西十年以前是没有的,你比如说ATM机,银行卡,电子银行这些东西。还有我们现在对个人的这种服务,代缴水费,煤气费,学费,代缴交通罚款等等,对个人的业务我们服务有276项,现在的银行业无论是服务能力还是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可以说都是今非昔比。
过去十年,中国银行业脱胎换骨式的巨变,得益于开放的竞争环境。如今,“开放”,已成为中国银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旋律。
与加入世贸组织前相比,外资银行机构布局、业务经营和服务能力均得到良好发展,已成为中国银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市场参与者。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9家外资法人银行和1家外资财务公司,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76家银行设立了92家分行,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设立了207家代表处。与此同时,外资银行在华资产持续稳健增长,从2001年末的3730亿元稳步发展到2011年6月末的1926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8%。
中国经济持续大幅度增长和对外开放举措,为外资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也激励着中国银行业不断成长。
中国金融领域开放步伐快
新华08:前一段时间,新华社记者专访了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她有这样的一句评价,中国金融业金融领域的开放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是开放的速度仍然不够,在国内呢也有类似的观点,入世以来,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说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进程还是比较缓慢的,那您是如何看待中国金融领域目前的开放程度?
中国银行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再平:我觉得我们对外开放步伐还是蛮快的,像十年以来,当时欧洲银行业协会的秘书长单独约见了我,递交给我转交给人民银行的领导两个东西,第一个东西就是,抱怨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八大障碍,中国金融服务存在一系列的这种壁垒,其中就是拿我们的营业执照来做本地的人民币的业务,说有随意性的管制等等吧,现在,这八大障碍我们可以看出来,到06年5年过渡期以后都不存在了。外资银行可以对所有客服经营人民币业务,所有地区所有客户不存在障碍,叫做真正是国民待遇,所以我们对外开放来说我们的步伐不慢。
中国银行业开放超出预期
新华08:那么现在的银行业是否符合当时入世之前的预期?
中国银行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再平:应该说比预期的要好,当时我们想的当时国外的银行进来对我们银行的这种竞争压力,或冲击力比现在实际经过以来要大,所以我们做的准备非常充分,但是我们有个比喻,把它比做客人的话,我们就把房子打扫干净。
外资银行进入促进中资银行发展
新华08:提到冲击,刚才您打了个比方说客人来了,当时有一种惊悚的说法,说是“狼来了”,那您是怎么看待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银行带来的冲击?
中国银行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再平:我一直认为狼来了是一件好事,我曾经也用过这个比喻。有一批科学家在一个岛上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岛不小,他们放养了一些鹿,把鹿放养在这个岛上,那批鹿它因为没有天敌,岛上适合它生长,很快的繁殖,然后这批鹿就懒散了,很快它们的体质就下降了,生存能力反面下降,生病造成死亡率也增加,科学家就想一个办法,就引进鹿的天敌狼,狼去以后它就不能安心睡觉了,它就要奔跑,结果反而它的体质增强起来,所以狼来了它对鹿这个种群这种竞争压力对这个种群的优化是有好处的,当然这个比喻只是一个类比,我们不是鹿也不是狼,竞争压力一个民族的行业有这种有外来的竞争压力它是好事,竞争压力的状态下一个行业它就要改变自己,它要奋发图强。
新华08:实际上有助于中国本土的银行是成长。
中国银行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再平:对。
新华08:如果请您打分的话,您给十年前的中国银行业和如今的中国银行业各打多少分?
中国银行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再平:我觉得十年前的中国银行业应该说不及格的,最多50分,现在的中国银行业呢,我觉得相当于硕士研究生的及格水平,75分。
【责任编辑:尹杨】
核心提示:十年前,随着多哈的一声槌响,中国叩开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开放,中国银行业迎来了无法回避的现实挑战,并在挑战中蜕变、成长。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下一个十年伊始,中国银行业站在了国际化竞争新的起点。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中国银行业如何在内外困局中走好开放之路?
十年来,经受住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所带来的冲击,中国的银行业并没有停下开放的脚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007年11月和2008年8月,招商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获准设立纽约分行,实现了近16年来中资银行进军美国市场的重大突破。截至2010年底,5家大型商业银行在全球各大洲共设有89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收购、参股10家境外机构;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5家分行、5家代表处;2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2家代表处。总资产达到27000亿。
此外,中国开始广泛地、实质性地参与金融监管国际标准的制订,在国际重要金融组织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1年7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朱民正式出任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职位,大大提升了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然而,与众多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国际领先银行相比,中国银行业还略显稚嫩。中资银行在“出海远航”的征途中,栉风沐雨在所难免。
“走出去”是中资银行下一个十年的重要任务
新华08:在迎进外资银行的同时,我们中国的银行也在走出去,走出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壁垒和困难,中国的银行业该如何的更好的去适应国际化的竞争环境?
中国银行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再平:这正是我要强调的一种观点,中国银行业这种开放的前十年如果从加入世贸为一个阶段性的划分的话,这个十年我们主要是引进来,相当于一个内线做战,就是战场主要在我们境内,现在我觉得到了一个转到外线做战,走出去,就是我开放重点在走出去方面要有所作为。说一个数字,去年我们对129个国家进行了3225个项目的投资,才不多有600多亿美元这么一个规模。规模相当于2000年时候50倍,10年企业走出去投资增长50倍。而且我们有不少的企业堪称跨国企业了,就是这种跨国程度比较高,还有这么大的贸易量。但是我们银行业跟进还是不够的。
现在国际上有个叫29家国际重要银行,我们中行在里面。就中行,它的国际化程度是最高的。而我看它的国际化资产和盈利占它整个资产和盈利的20%。工行,(国际化)资产和它的盈利值只占它总资产的3%,3点多。交行6%这么个样子,所以我们银行机构国际化,业务国际化都是不够的。这是我们国家实际经济开放度和开发的程度不相适应。实际经济有这方面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基本上是别的外国银行做了。现在是不少的国家包括欧美一些国家都是欢迎我们去,现实是门槛不像过去那样高,在监管层面来说也是很有利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有一个战略的构想,就是我们走出去应该有三个层次、三个层级的战略。第一个战略,第一个层级目标就是要跟进实际经济已经走出去这种经营经济的需求,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你比方说现在我们除了到欧美国家以外,我们发达国家以外,我们还有不少的在这种亚非。这样,比方说非洲,拉美,他们去发展。但是基本上,我们分支机构根本上没有跟进。所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我们的第一步。第二步,我觉得就是要怎么要去锻炼我们金融机构的这种国际生存能力。这方面我们还待亟待提高。现在我们走出去的,就是我刚才说的100多个分支机构,这个虽然已经出去了,但是我们的业务非常单一。而且基本上做的我们自己中资企业或者华人圈。但是真正的主流市场,他们的主流社会,我们基本上还没有进去,所以怎么样渗入到主流社会,主流市场,你才能生存。第三个目标就是在我们国际生存能力有待以后呢,我觉得我们应该有那么二、三家银行,能够成为跨国银行。那么这些跨国银行,它应该与国际领先银行,比肩而立。能够真正和他们并肩竞争。
新华08: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金融业免于横祸,可以说是得意于行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程度并不是那么的高,但是开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那么在进一步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目前中国银行业还尚不完善,那么在进一步开放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的去规避这些外来的风险呢?
中国银行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再平:我曾经有一个比喻国际化他相当于一个金苹果一样的,机遇来说我们要跳一跳我们才能摘到的金苹果。一方面就是我刚才说我们银行业的这种国际生存能力要急待提高;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监管层面的监管能力,比方跨境的监管。第3个层面我觉得就是开放的次序,我们现在讲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必须要做的,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就是有一个货币的人民币的我们叫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现在当然很多项目都开放了,资本项目最终的完全开放是要有条件的,一定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够走这一步。
新华08:稳扎稳打。
中国银行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再平:一步一步的走扎实一点。
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互动中,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新的挑战也接踵而来。利率市场化便是其中最为急迫的一个。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也于1994年10月最终实现了利率市场化。1996年,中国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向市场利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紧接着又放开了国债的市场利率,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为利率市场化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利率市场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利率市场化应循序渐进
新华08:在市场化的国家利率一般来说是跟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水平是相成正比的,对中国利率而言,和经济增长率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储户还没有直接享受到经济增长的一些好处,这两年来看,利率的呼声不断的高涨,据您看来,推利率市场化时机还不成熟,不成熟火候差在哪?
中国银行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再平:一个是我们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这种经营管理能力,尤其风险的防范能力,还不能说已经准备好了,另外一个就是监管,如果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的金融监管,我们也还没准备好,所以我还是认为利率是市场化呢,即使是最后冲刺,也都要把握火候,我认为不是一步到位的,逐步的到位,现在的关键点实际上就是贷款的下限,贷款的下限还没放开,存款的上限还没放开,实际上就是这两个,这两个怎么样的相应配套,包括存款的上限放开以后,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过去讲高息揽储,是不是随意的高息揽储呢,如果银行都是相互高息揽储的话,从过去其他国家情形来看,自杀性质的恶性竞争,我都用很高的成本来吸引,吸引这个存款,相互把这个价格拿高,最后银行也不堪重负,自己负担不起,风险就比较大,相应的这一套的管理,包括银行业协会,很多国外的利率放开以后,很多协会他要发挥作用,他要协调这个市场的规范等等,就是这一套不是说我们准备好了。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今年前三个季度,为抑制通胀,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管理流动性。市场流动性趋紧,在市场机制下,商业银行优势资源优先向大型国企,以及其他实力雄厚的企业倾斜。小企业则较难从银行融资,于是转向民间融资,由此,催生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但民间借贷极高的利率水平,拷问着小企业的生存能力。8、9月份,温州民间高利贷导致不少中小企业倒闭、企业家“出逃”,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再次引发热议。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11年6月7日,银监会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简称“银十条”。在此基础上,10月下旬,出台了补充通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上任不久便强调,通过政策引导,使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有更好的可持续性,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中国银行业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新华08:从您刚才介绍来看中国的银行业已经取得了非常长足的进步对实业的帮扶作用也是日益的凸显,目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在帮扶小微企业给他们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可能也面临着一些操作上的困难,比如说是花费人力、增加成本等等,那么在您看来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去平衡自身的业务与帮扶小微企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中国银行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再平:首先小微企业在各国可以说他是个世界关注的问题,在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中间小微企业的走运他都非常大,虽然是小微总体他对于各个主要经济体他的就业的贡献率,对GDP的贡献率都是超过60%有的甚至更高,尤其是小微企业他的这种科技创新以及其他的创新方面他往往是优于大企业的,搞市场经济所有的大企业可以说都是从小微企业发展起来的。我曾经讲过3个目标就是:小微企业的生长率、小微企业的存活率、小微企业的成长率,这3个指标他是一个地区或者说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他的经济有没有活力能不能稳定能不能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所以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从银行来说我觉得还是两个层面:第一就是从社会责任,我刚才说这个角度银行应该从社会的利益这个角度来关注支持小微企业,就是要执行这种政策、响应这种政策这个要求;另一个层面就是从他自身的生存发展银行业,实际上金融脱媒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大企业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他越来越不依赖银行,即使有的话他是占主导的,银行去求他,所以他那银行越来越占不到便宜,所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过去有个比喻大企业对银行来说相当于西瓜,这个西瓜会随着脱媒随着整个发展的趋势他会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小企业是芝麻,但是这个芝麻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会越来越多,而且做得好这些芝麻中间有些是可以成为金芝麻。我说的就是一种市场推动迫使我们的银行包括大银行你不得不去做小微企业不做你就不能生存。小企业确实有她的难度,就是成本高、风险高、怕不规范等等,而且他的存活率比较低等等,但是这些我觉得他不是不可变的。有一个银行广告词叫做因利而变,在做小企业方面这些因素是可以因物而变的,这个因物而变他当然有一个学习过程,做任何事情开始成本都很高收益很低,一旦你熟悉以后摸着他的规律以后,这个成本曲线他就会成本的表象他就会降下来。
新华08:好,感谢杨会长来到我们的节目。给我们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入世10周年以来所发生的一些变化,谢谢您。
中国银行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再平:我也很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