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刘明清:数字出版是忽悠人的“美丽童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13: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原题:不要拿数字出版吓唬人

  作者:刘明清(出版人兼发行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副社长)

  

刘明清:数字出版是忽悠人的“美丽童话”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副社长刘明清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 王维亮/摄

  近几年来,数字出版大潮兴起,于是做传统图书出版的开始坐不住了,一边惊呼“狼来了”,一边拿图书销售数量下滑来吓自己。其实,数字出版有哪么可怕吗?在我看来,这更像是数字技术商们编织的一个美丽的童话。

  当然,我丝毫没有否认数字出版的先进性与划时代意义的意思,它所展现出来的美妙优势,确实是传统纸质出版所不能企及的:比如它的海量存贮,一个手持终端就可以存下成百上千种的图书;还有它的搜索查寻功能,当然更是纸书致命的缺陷——数字出版甚至改变了传统做学问的方式;当然还有它表现内容的形式是多媒体式的,文字、声音和图像可以完美融于一体。我也相信,数字出版的前景和“钱景”必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

  那么传统出版未来是不是就一定会出现像交通工具领域的马车被汽车代替的情形,而完全被数字出版代替呢?我很愿意套用北岛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相信”!

  冷静地思考一下传统出版活动,你就会发现,传统出版身上存在的特点与优点,同样是今天时尚的数字出版所还没有达到也没有具备的:且不说阅读的体验方式,手捧一卷纸制图书品读和抱着一个IPAD阅读有着什么样的区别;也不说纸制图书的装帧设计、散发的淡淡墨香,本身也许就可能是一件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还不说纸书出版所经历的严格的编辑加工、审读与校对过程,而电子书时下普遍缺少出版流程的规范因而错误较多。其实最最让传统出版无法代替的恰恰是纸介质,它可以长久保存,成百年、上千年都可以让后人读到——所谓“千年的字会说话”;而电介质、磁介质的数字出版能做到吗?我们还看不到它的希望。

  我记得有次著名学者鲍鹏山兄和我说起,他的书电子版在网络上也能读到,但他感觉那些书好像与他没有关系,只是电脑、IPAD和手机中的文件而已;而只有拿到手里的沉甸甸的书,才感觉是自己的书,是自己的心血成果。想来,对于作者而言,这一定不仅仅是鲍鹏山一个人的感受。

  众所周知,出版活动的本质是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如果你记载的内容不能够保存下来,谈何文明传承啊。同时,由于数字出版需要网络、电脑、手机和各种接收终端的支持,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显然也还不是一个最经济的出版选项。

  做了上面的比较分析,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不被扑面而来的数字出版浪潮所迷惑了?说心理话,我更想说明的是:其实传统出版在未来的日子里不仅可以依然活得很好,而且在我们现有的国情下还会有更加光明灿烂的前途。我持如此乐观的看法,主要基于如下几个理由:

  其一,传统出版,或者说纸质出版在我们并不是一个夕阳产业,相反仍然是个朝阳产业。因为随着我们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国民阅读率还没有取得相应程度的增长。而国际的经验已经证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将最终会推动文化消费也包括图书消费的增长。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潜力可以说是世界第一。试想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国民阅读率哪怕提升很微小的数字,都会形成“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何况,各级政府还在不断加大“农家书屋”、“职工书屋”以及未来的“社区书屋”等公共阅读工程的投入力度,这些工程最终都将会形成纸质图书的强劲购买力的,传统出版焉能不继续红火起来?

  其二,中国出版产业中最大的一块是教育出版。在可预期的未来时间里,也还会以传统纸质图书出版为主。也就是说,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们的课本和学习用书,老师们的教学用书,仍然将是出版社出版的印刷品。当然专家、学者、教授和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成果,也同样需要到纸介质的期刊上去发表,印成纸介质的图书来出版,以彰显其学术权威性。

  其三,新兴的数字出版技术正助推传统出版实现更大的价值。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数字出版并没有使出版活动发生本质的、革命性的变化,只不过是在传播方式方面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前不久我接待了供职于亚马逊中国公司的杨文胜兄的来访。杨文胜向我阐述的亚马逊关于数字出版(电子书)的观点给了我极大启发。亚马逊认为数字出版的电子书,只是图书一个版本,就像图书的精装版、平装版一样。依此认识,今天我们的出版活动,从选题、到编辑加工、到审读和校对,这些围绕内容生产而进行的核心创造性劳动,既是传统出版所必须的,同样是数字出版所离不开的;数字出版恰恰由于其节省了印刷、制作以及物流环节,而使图书产品得到了价值提升、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当然也得到了更大的经济利益。美国亚马逊,电子书与纸质书同时上线后,总销量提升的事实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我们还有什么害怕数字出版的理由呢?是否可能反而增添了拥抱数字出版的热望与激情?这几年来,一些数字技术商之所以喜欢不断制造出一些传统出版没落的童话寓言,无非是想从我们传统出版者手里多多获取一些低廉价格、乃至免费的内容资源而已。真抱歉,自己不小心道出了人家心中小秘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