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激烈场面未现莫斯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14: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激烈场面未现莫斯科

  俄罗斯总理普京7日到俄中央选举委员会登记参加明年3月举行的新一届总统选举,他成为第一个登记参加明年大选的总统候选人。新华社\法新社

  显然有能力召集“无数”支持者的俄罗斯执政集团,昨天在“挺普京”集会的组织上似乎又一次“克制了”。昨天集会的参加者官方称仅2.5万人,远未达到之前宣称的17万人。2.5万的数字与上周六反对派示威官方统计的参加人数“持平”,但目击者称,昨天集会的声势比反对派的那一次实际上还要小,而且持续的时间相当短。统一俄罗斯党的领导人特别强调,这绝不是对10日反对派大集会的回应。俄政府之前已经对反对派示威表现出“令人震惊的克制”,昨天“反游行”规模的降格,引起更多猜测。《泰晤士报》评论说,采取较温和的方式应对民间不满,俄当局显然不希望再见到更大规模的示威抗议。然而,反对派似乎并不“领情”。他们12日再次提交申请,准备于24日举行5万人的大规模集会。天这么冷,莫斯科的任何示威都只能是“搞了就散”,埃及解放广场今年初被示威者长期占领的局面不可能出现。而认为普京会向抗议者让步的分析人士就更少了。美国《新共和》杂志分析称,反政府的抗议更多是一些俄罗斯人对政治强人透支其受欢迎度的拒绝,而非对该模式本身的拒绝。

  游行在俄罗斯轮番上演

  俄罗斯官方11日首次公开对前一天的反政府示威做出回应。但这一回应既不是在记者发布会上,也不是在电视讲话中,而是在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脸谱”网页面上。他当天留言称,俄罗斯公民有权表达自己的立场。关于反政府游行,“我既不同意口号,也不同意集会上发表的声明,但我下令检查所有有关舞弊情况的指控”。

  这番表态迅速在网上引起巨大反响。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游行示威者正是熟练运用社交媒体的“脸谱网一代”,而梅德韦杰夫的最大贡献就是保持了互联网的自由性。不过对于这次“有的放矢”的回应,该报道称,“结果却适得其反”,俄总统收获了质疑甚至谩骂。

  (责任编辑:林秀敏)

  

  在街头,反政府和亲政府力量之间的较量正以相同方式轮番上演。统一俄罗斯党12日举行了“荣耀归于俄罗斯”的集会。《环球时报》记者在莫斯科市中心马涅什广场看到,集会人数远没有此前宣称的17万人,声势和组织水平都与反对派的示威相差甚远,持续大概40分钟就提前结束了。莫斯科内务部总局称有2.5万人参加。据俄新社报道,亲克里姆林宫的青年运动组织用英语打出“我们投票了,我们获胜了”等标语。一名示威组织者说:“希望这些英语标语能帮外国记者了解我们的观点,这样他们就不用反对派翻译了。”

  对于举行这样一场集会的目的,统俄党总委会主席团第一副书记伊萨耶夫解释说,是为了向反对派证明,他们的观点不是这个国家唯一的。中国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姜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也是要表明该党在民众中仍有相当坚实的基础,以及政府在组织和控制方面的能力。不过,这种“你来我往”有可能强化俄社会中的对立情绪。

  据俄新社报道,统俄党中央执委会主席安德烈 沃罗比约夫12日称,这次集会是为庆祝俄宪法日早有计划的,绝不能被视为针对10日大游行的回应。但反对派似乎并不这样认为。据报道,他们12日再次向莫斯科市政府提交申请,准备于24日举行新的大规模集会,据称人数可达5万。

  《莫斯科时报》评论说,这是普京在领导生涯中首次处于守势,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据报道,上周抗议开始后,统俄党官员和普京幕僚团已召开紧急会议研讨对策,但还没什么结果。“镇压还是谈判——示威运动给普京出的难题”,这是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一则报道的标题。该报道称,普京10年来的统治从未受到挑战,坐下来跟反对派谈判对他来说简直是极端耻辱。镇压倒是符合普京一贯的脾气,可一旦镇压,俄罗斯的“白色革命”有可能马上演变成一场血的洗礼。

  《澳大利亚人报》12日评论说,莫斯科已表现出的大度似乎是争取时间的一种策略。中国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闻一说,俄罗斯政府现在没必要与反对派对抗,这样会对反对派起到“吹捧”作用。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12日对法新社说,大规模街头抗议示威不会改变俄杜马选举结果,因为“即便把所有所谓的操纵选举证据加在一起,也只占全部选票的0.5%多一点”。

  俄国家电视台在11日晚的电视节目中称叶利钦时代的选举更不自由、不公平,而埃及的教训已发出警告:“阿拉伯之春”让“伊斯兰分子”上了台。BBC评论说,俄官方发出的信号非常清楚:普京等于稳定。英前驻俄大使安东尼 布伦顿在《每日电讯报》上撰文称,需要记住的一点是,普京在俄仍很受欢迎。最近的调查显示,希望有一个“强大领导人”的俄民众,是希望有一个“民主政府”的人的两倍。奥地利《新闻报》以“俄罗斯强人的困境”为题说,大规模轮番上演示威预示着俄罗斯进入新阶段。普京在拖延时间,但不会倒下。俄罗斯强人的困境只是,他神圣不可侵犯的光环被玷污了。

  (责任编辑:林秀敏)

  

  街头政治落地俄罗斯?

  “俄罗斯之声”12日这样总结俄杜马选举的结果:支持政府者和反政府者走向街头,就连相对中立的俄共党员也在莫斯科聚集。对选举结果的议论正分裂为街头政治。30岁的阿斯塔霍娃是莫斯科一名美容业经理,她对媒体说,在仅两周内,这座城市就发生了某种变化。过去10年的光芒已经散去,如今,如果男人没有自己的政治观点,不愿随时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观点,就没有女孩愿意和他交往,“抗议示威在俄罗斯蔓延”。

  在俄罗斯,体制外的反对派组织申请反政府游行时,政府往往以阻碍交通为由拒绝批准,或要求其到远离市中心的地区举行。如果反对派坚持举行未经批准的游行,多以警察武力驱逐,示威者纷纷被捕而告终。10日,反对派在莫斯科举行2.5万人示威游行获政府批准实为近十年来罕见。这是否意味着俄罗斯政治开了一道口?莫斯科大学后苏联空间研究中心主任阿列克谢 弗拉索夫12日对《环球时报》说,他认为,这是为了不激化和增加反政府的批评力度,采取的最大限度的让步方案。

  《莫斯科时报》报道称,虽然空气中洋溢着人们为这场示威而兴奋的欣喜情绪,但也有一丝悲观色彩。怀疑论者指出,示威者对组织如此大规模群众运动几乎毫无经验,示威活动也算不上什么政治胜利。

  日本“news post”网站12日评论说,俄罗斯的集权政治传统悠久,对此的质疑声也如影子般始终存在。这样大规模的街头政治活动唤起的是关于苏联解体的记忆,但现在看来不会达到那个规模。示威者不能被简单归纳成反普京主义者,一些意见可以被认为是对过去10年俄罗斯发展方式的否定,而另一些人则是毫无准备地被卷入这场是非讨论中。俄罗斯人政治的社会化程度不可小觑,这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人如此执着地拥戴领袖人物,而另一些人却走上街头。

  俄罗斯的寒冬是其抵御外国侵略的武器,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在俄罗斯的寒冬吃了苦头。不过,寒冬能否帮助普京继续掌权呢?提出这一问题的英国《金融时报》说,示威者现在都回家了,下次大规模示威要到圣诞前夜。与俄罗斯形成对比的是,埃及解放广场上的示威者一直占据着广场,直到穆巴拉克下台。在俄罗斯的寒冬中这么做则难得多。显然,“寒冬”这个理由只是种略带调侃的说法。姜毅说,虽然普京和反对派你来我往的游行初步具备了西方街头政治的特征,但俄罗斯的政治生态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变化,统俄党毕竟获得了近50%的选票。

  美国《新共和》杂志网站12日评论说,有人将普京衰落看做自由主义力量在俄罗斯的崛起,事实上,即使迎来“后普京时代”,俄罗斯也不会是一个自由主义国家。强调西方式民主的自由主义在俄没有太多支持者,过去20年这股力量经常被西方政府、分析人士和记者高估。现在反政府的抗议更多是一些俄罗斯人对政治强人透支受欢迎度的拒绝,而非对该模式的拒绝。

  (责任编辑:林秀敏)

  

  俄罗斯正在分裂吗?

  《纽约时报》11日描述俄罗斯的示威者称,他们去过很多地方,行为举止体面,还戴着时髦的眼镜。简而言之,这些人是从莫斯科房地产价格飙升和国家石油财富中受益的一批人。反普京的浪潮刚好印证了一种悖论:普京政府让一些人变得富有,但正是这群人对普京意见最大。

  阿联酋《海湾时报》题为“俄罗斯的分裂”的文章说,在莫斯科发生碰撞的不光是俄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和组织松散、怀有梦想的示威者,更是两种世界观、两种国家未来思路之间的对抗。俄罗斯社会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着实不易。

  而在俄女会计师阿列克萨德拉看来,这种看似复杂的分裂其实很简单。她12日对《环球时报》说,“我不想说我到底为哪个党派投了票。我认为,其实在俄罗斯只有两个党,一个是电视党,一个是互联网党。因为它们报道内容经常是相反的。”( 本报驻俄、英、法、德特派特约记者 谭武军 李亚龙 纪双城 杨明 青木 本报记者 王渠 卢长银 甄翔 卢昊)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