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影视股有望引领传媒业潮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5 04:09 来源: 信息时报

  

影视股有望引领传媒业潮流

  近期A股市场急跌,而传媒产业股再度活跃,尤其是出版传媒的中文传媒、天舟文化等曾创新高,影视产业股的表现则略为欠缺一些。但就产业发展前景来看,影视产业股的后劲更为充足一些,有望厚积薄发,引领传媒产业的发展潮流?

  影视业发展空间最乐观

  对于文化传媒产业来说,无论是出版传媒还是有线电视传媒,成长空间并不宜过分乐观。出版传媒,尤其是纸质媒体,目前面临着乐视网等新媒体的强有力的冲击,纸质媒体的广告量明显增速不前。而有线电视传媒,目前的业务模式主要是收取有线电视费,几无大的发展空间。

  但对于影视产业来说,业绩的波动幅度极大。比如说近期小制作的《失恋33天》的票房收入突破3亿元,这让进口大片也感到汗颜,也让制作方大赚特赚,成为我国电影产业的又一个神话。与此同时,由于影视产业目前主要是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受到政策限制的束缚也少,更易发挥制作人员的激情与创造力,意味着未来的票房神话仍将不断刷新,相关影视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可望持续出现超预期,产业成长空间最为乐观。

  而在证券市场,投资股票的核心并不在于即期业绩的多寡,而是在于未来的成长空间。因此,对于出版传媒、有线电视传媒来说,成长性缺乏,未来的股价弹性也就不佳。但毕竟文化传媒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崇尚跟着政策走的资金,最终会转而回流影视产业股。

  双重驱动释放资金激情

  对于影视产业股,目前拥有两大新的驱动力。一是产业政策的驱动将使优质影视产业股的盈利能力加速释放。业内人士对当前的两个政策文件产生较大兴趣,即10月12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以及11月25日出台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前者是规范影视剧中间插播广告行为,而后者是“禁(止)广(告)令”。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电视台为保证广告收入,必然会更加注重影视剧的质量,以质量吸引观众,保证高收视,进而达到吸引广告的目的。

  与此同时,这也使得影视剧出现新的经营模式。比如说电视台会加强定制剧、自制剧,会积极尝试通过植入广告获取收益;也可能会尝试在电视台播出微电影、微电视剧,在短视频内容前后播放广告,同时为电视台高端或战略广告客户进行品牌或产品营销宣传。这为当前具有较强品牌渗透力的影视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企业战略转变的腾挪空间,而目前已登陆资本市场的华策影视、中视传媒、光线传媒等均有较强的品牌渗透力。

  二是影视渠道的突破。这一方面体现在影院渠道,目前电影在一线城市,主要是在大型购物广场、商业中心,影院成本高。但对于二、三线城市,不少影院主要与地方政府整合文化宫、文艺中心,这样成本低,且能迅速辅开来,从而达到渠道为王的目的,进而获得影视版权以及影视播放前的广告收益。另一方面体现在网络视频媒体的兴起,使得影视产业的版权发展空间更为乐观,有利于影视产业的发展。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影视产业还具有较强的抗通胀的能力。比如说2003年国产片票房冠军《手机》的国内票房为5000万元,而2010年国产片票房冠军《唐山大地震》的国内票房达到6.7亿元。在2011年前4个月的几部国产电影票房均徘徊在2亿元左右,而5月由迪士尼出品的《加勒比海盗4》和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2》票房均轻松超过4亿元,11月的《失恋33天》的票房收入突破3亿元。这一方面折射出通胀的大背景以及广大群众新的消费需求推动着票房收入持续走高,表明传媒板块拥有较强的防通胀功能。另一方面也可见制片商(内容提供方)品牌及影片内容对票房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随着内容的增强,传媒板块的成长动能也随之旺盛起来。

  两类影视股值得关注

  就目前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来说,的确是文化传媒产业中的佼佼者,是最具成长潜能的细分产业,有望成为长线资金陆续建仓的对象。金融博弈模型也显示出,部分基金在减持传统产业之后,也介入到光线传媒等影视产业的新秀中。

  因此,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积极跟踪两类影视股。一是内容突出的影视产业股,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奥飞动漫(主要在动漫影视产业)等个股;二是渠道或背景突出的品种,如乐视网、中视传媒等。秦洪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