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谢剑平当选 考问院士标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01:3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任超然

  这两年国家多次出台禁烟令,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已被禁止。只是禁烟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却冒出个“烟草院士”谢剑平,一时间成了质疑的众矢之的。

  谢剑平是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作为中国工程院的新晋院士,他当选凭借的是研究香烟“降焦减害”和研制一个名为“神农萃取液”的东西。在当选院士之前,谢剑平已三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19年前,已成为“烟草系统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何一个“烟草系统有突出贡献专家”不做禁烟和戒烟的工作,相反却做起了“降低吸烟毒害”的研究?网上有言论讽刺说,这就好比研究降低吸毒毒害是一个道理,听起来就是个笑话。

  正是因此,很多人都在质疑他的院士资格,指其研究“降焦减害”实为“高效杀人”。虽然话说得重了点,但毕竟谢剑平是因研究烟草而当上院士,在大规模禁烟的今天,这一结果遭到大量抨击,是必然。

  质疑的第一点是,谢剑平所研究的是中国特色卷烟“降焦减害”是不是个伪命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最早介入控烟的工作者杨功焕在媒体上疾呼,“这是个伪命题,降焦根本不能减害,是全世界已认同的科学道理”。她称,谢剑平的研究“一点都不新鲜”,几十年来、多个国家、成千上万个研究早已证明,任何降焦、任何添加剂,包括中药,都无法让卷烟“减害”。

  质疑的第二点是,这是否间接在纵容或鼓励吸烟行为?

  谢剑平的这一研究目的是否妥当,确实存疑。人们现在更担忧的是,他的“降焦减害”研究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在纵容,甚至是鼓励吸烟行为?而这最终导致结果也可能很简单,就是:让更多烟民继续纵容自己;让本来想戒烟的人放弃了;让对吸烟好奇的人加入了进来。

  质疑的第三点是,谢剑平为何凭借这样的研究可以当选?院士评选的标准和前提是不是欠妥?

  如果说谢剑平做这样的研究是其个人选择,那么,他因此而当选院士的事实该如何解释呢?

  谢剑平研究并不是“无焦无害”,如果他是把“吸烟有害健康”这一问题解决了,吸烟从此跟吃饭喝水一样,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那他获得院士头衔,谁也不会再有质疑。

  而现在的“降焦减害”就好比是给一件坏事披上了“不那么坏”的外衣,又或是,让一件坏事变坏的时间变慢一点。但吸烟伤害健康的事实和结果并没有改变,所以即便他研究出什么结果出来,也并没改变“吸烟有害健康”的事实。

  对于凭借这样一个研究就可以获得院士的头衔,中国工程院的评选标准遭到很多质疑,人们质疑工程院在院士选举中,是否会考量研究的独立性、公益性等问题,至少,人们对学术评选可以继续质疑,至少,学术打假名人方舟子肯定闲不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