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制度难改 投机为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04:08 来源: 信息时报

  赶底的惨烈程度正在不断强化,A股本周终于出现了市场臆想的“政策底”破产、估值底无效、市场底难测、技术底hold不住的恐慌局面。不过,按照历史经验,最恐怖的时刻既已来临,见大底的机会也将不再遥远。

  只是,有如战场的股市在血流成河之后,恐怕还将有个死寂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如果缺乏外力推动,就只有等待遗留者(胜利者或不甘心失败者)一段时间的繁衍生息,而那将是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因而,“新物种”出现并整编现有力量,迅速组织新的多头攻势,是深陷其中的多头眼下最为期盼的事情。

  那么,如今市场里还有啥“新物种”可能会出现?郭树清主席日前所说的“加大力度培育机构投资者队伍,研究加大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政策措施,适当加快引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步伐,增加其投资额度,尽快出台人民币回流资本市场(RQFII)的实施措施,逐步扩大港澳地区投资沪深股市的实际规模”,也许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些线索。

  不过,笔者依然感觉这个讲话新意不多。“培育机构投资者队伍”的理念,其实有了股市不久就已在不断尝试。1992年就有了规范的封闭式基金,运行到后来伤痕累累,于是1998年引入开放式基金并对原有基金进行重新规范——基金的血泪史可以说与这种理念相伴而生。由于基金这两年的“惊人表现”,想“加大”,估计基民退避三舍的多,逆市参与的少,因此,在缺少赚钱效应之下,指望不上。

  至于说到的“各类长期资金”入市,是包括了那些只能赚不能亏的养老基金、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之类。在目前这样一个市场,这似乎有点要让人去跳火坑的意味。这类基金即使取得跟指数一样的收益——零涨幅,光通胀就已经吃不消了,二三十年前的1元钱,如今还是钱吗?所以,要这类基金入市,画外音应该是股市将是个长期健康发展的公平交易的市场。但以现状来看,目前的股市几乎毫无存在的意义,要整顿起来可不是一会半会就能有效果的事情。如果只是高喊几句口号,就以为现实是如此,那有点扯谈。

  至于QFII和RQFII,那是来兴风作浪的,在缺乏回报的市场里,只能当做一般市场交易者的交易对手,而不是“解放军”。

  因此,市场人士将之称为“利好”,笔者认为有点“误导”的成分。其实,如果有心人能将各届主席的讲话作个仔细对照,估计“大同小异”将是应有的印象。而如果总是说说而已的事,其实大可不必太当真,最多是被动式地“听其言观其行”。对着制度总是难以改善的A股市场,也许无能为力的市场交易者,只有牢牢地树立投机的市场观才是出路。王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