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详解农民工户籍转移“重庆模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05:37 来源: 新京报■ 相关新闻
本报讯 (记者黄锐)昨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财经》年会上表示,从去年8月到今年11月底,重庆已完成305万农民工的户籍转移工作,“重庆模式”对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和示范作用。
对“三块地”进行确权
从去年8月15日开始,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正式施行,在城里务工已三五年的农民工按照自愿原则转为城市居民。“到今年11月底已经转了305万农民工,预计年底将达320万。这是我国60多年来第一次人数达300万的大规模农民工户籍转移。”黄奇帆说。他认为,现有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民工长期不能转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根据《物权法》界定的概念——土地的使用权也是财产权,重庆市对农村的“宅基地、承包地、林地”进行了确权,明确土地使用权在财产权中的比例,让农民自主运用这部分财产权。黄奇帆解释称:“如果一块地价值100元,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财产权占多大比例?我们大体上做一个划分。比如说宅基地,使用权占85%,所有权占15%,而承包地、林权用地是八二开,使用权占80%,所有权占20%。有了这么一个比例,在80%、85%范围内,农民是可以自己支配‘三块地’的。即使农民到了城里,这地还是他的。”
解决农民质押难
黄奇帆认为,对农村“三块地”确权不仅可以解决农民进城问题,还可解决农民在农村融资质押难的问题。
“中国的农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财产权。”黄奇帆说。去年中国农民人均5000多元收入,其中财产性收入只占3%,农民在社会上没有融资的能力。
在他看来,中国的农村之所以没有信贷,是因为没有质押物,是无产者的问题,而不是大银行弯不下身来发展小银行的技术性问题。“当明确了使用权也是财产权,农民家庭可以进行自我质押流动,自我支配,这时候农村贷款也就会大规模发生。”
据他介绍,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整个重庆1000多万农民只有30多亿的银行贷款;而通过三块地的确权,推行“三权”抵押贷款至今,农民贷款已经到了180亿,预计明年达到300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