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李东生:经历国际并购的剧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14:47 来源: 新浪财经

  文/王远志

  上世纪80年代,刚刚大学毕业的李东生并没有如今这么大的梦想:他当时只想进企业,当个车间主任。

  时髦的李东生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选择企业实际上很简单,我当时觉得如果到机关去几年之后专业就全荒废掉了,所以我没有想去政府机关。”李东生说。

  他为此放弃了机关的工作,应聘至TTK家庭电器公司(TCL的前身)。TTK公司当时只有40几个人,业务是生产和销售录音带。

  在那个时候,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仍然相对闭塞,如果去申请国家项目基金来实现发展,走程序也要2-3年,这很可能会错过发展良机。李东生认为,短缺的经济时代,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的项目,收回成本的周期非常短。那个时候,中国发展最快的是消费品;而消费品中,电子消费品是最重要的产业。

  时髦的李东生于是就主张“租厂房”、“银行贷款”等方式,率先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这在同代人看来,实在难以想象。

  就是在这样的创新模式下,磁带业务在当年就收回了成本,1985年上马的电话机业务,到1991年时已做到了全国最大。

  时光来到上世纪90年代。TCL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

  李东生说,改革开放以后,外商带来的企业管理的观念为TCL未来成长打下比较好的基础,也培养了整个管理团队适应市场竞争的基因。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还要高效率地运作,一定要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这一习惯一直影响着TCL的整个发展过程。

  从那时起,TCL开始着重于树立自己的品牌和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

  1993年,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这是国内通讯终端产品企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和所有的企业一样,当TCL做到30亿元规模的时候,企业内部的体制改革问题浮出水面。李东生意识到,这是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李东生经过仔细分析并和政府部门商议,认为企业应该实现管理层和员工共同持股,但是要保持对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有利,同时不懂存量资产的原则。在政府部门的批准和支持下,李东生提出了后来被人称为“增量奖股”的方案。

  在这样的原则下,TCL制定了增量资产的分配标准,即10%的净资产回报率。超过10%的部分,政府得大头,TCL的管理层得小头。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1999年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筹得资金10.5亿港元。2004年,TCL成功实现整体上市,这时,TCL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

  艰辛国际路

  李东生说,自己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把TCL做成国际化企业。他没有想到的是,TCL的国际化之路如此艰辛。

  李东生在和新浪财经对话的过程中,已经全然看不到并购之后两年巨亏的阵痛,完全是风轻云淡般轻松。他把成功并购汤姆逊的彩电和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看做中国加入WTO带给他最好的礼物。他说,自己如果只做一件事,就是要把TCL做成国际化企业。

  于是,将入而立之年TCL开始将自己的触角伸至海外。

  2004年,TCL集团和法国汤姆逊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名为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借此重组双方的彩电和DVD业务。TCL集团把其在中国内地、越南及德国的所有彩电及DVD生产厂房、研发机构、销售网络等业务投入合资公司;而汤姆逊公司则投入其所有位于墨西哥、波兰及泰国等地的彩电生产厂房、所有的DVD销售业务以及所有彩电和DVD研发中心。并购涉及的总资产达到4.7亿欧元,其中TCL和汤姆逊公司分别拥有67%和33%的股权。

  随后,TCL通讯与法国阿尔卡特合资组建TCL-阿尔卡特移动电话有限公司,合资方式为阿尔卡特以现金和全部手机业务相关资产、权益和债务等合计价值4500万欧元注入新公司,占股比例为45%;TCL通讯则投入5500万欧元现金认购余下的55%股权。

  一时风光乍起,李东生当选央视“年度经济人物”。

  这两次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并没有出现意料之中的惊喜。25岁的TCL一路走来,业绩一路高歌,但是并购之后,TCL的报表触目惊心。2005年亏损竟达3.2亿,而2006年半年报更是巨额亏损7.38亿!

  一贯低调的李东生在此时走上了风口浪尖。

  鹰之重生

  他开始反思。从竞争对手的国际扩张开始。

  三星:97年、98年联系巨额亏损;索尼:92年巨额亏损;LG:90年代也曾巨额亏损,李东生认为,这都是公司快速国际扩张后必须经过的阶段。“无论是日韩企业、台湾企业,还是早期的美国企业和欧洲企业,很多都经历过九死一生的过程,也经历了国际化这一阶段。”李东生多次在采访中提到这一观点。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已然形成,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体制下,没有中国公司与美国公司之分,只有成功的公司与失败的公司之分。”李东生掷地有声。

  冷静思考中的李东生在《鹰之重生》中写道: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再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才能重新开始飞翔,度过以后的30年岁月!

  面对汹涌波涛,李东生没有选择离职,咬牙坚持下来。

  TCL的实践,已为中国企业今后的国际化道路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重生的过程是痛苦的。

  李东生认为,收购这两家企业,是中国入世带给他的礼物。

  入世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水乳交融,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此期间,TCL也随着中国入世,已经从一个已本土业务为主的公司,逐步过渡到一个全球的业务架构的企业。

  “当时并购的时候,正遇到整个彩电行业的技术转型升级,彩电产品快速从显像管过渡到液晶平板电视,这一个转换和我们全球业务架构的转换是合在一起,经营管理的难度大大提高,挑战就更大。但幸运的是,在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坚持下来了。”李东生对新浪财经表示。

  虽然整个并购带来的成果,比我们预期得多,但我们毕竟坚持下来,直到现在,我们在这两个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全球产业架构。对未来的发展,国际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中国将占据日资彩电份额

  经历了收购的阵痛,走出巨亏的泥潭,2010年,TCL的销售收入大概有40%是来自海外市场,而且他相信,未来海外业务的销售比例会逐步的提高。

  2011年1-9月份,TCL整个海外业务的增长达到12%。李东生相信,海外业务的增长的速度一定还会加快。2012年我们海外业务的增长应该会达到甚至超过国内业务增长的速度。

  对于未来的十年,李东生认为全球的彩电竞争主要是中日韩三个国家的企业在竞争。他认为中国企业会在全球彩电市场有更好的表现。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将占据日资企业的相当份额。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是李东生的目标,他现在信心满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