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上调四家中资银行评级 还需要冷静看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15:28 来源: 新华08网
核心提示:西南证券原首席银行业分析师付立春在接受新华08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标普以前评级时只考虑市场方面的因素,没有重视政府的作用,此次上调评价可以说是结合中国国情作出的合理调整。但他同时指出,政府信用过强是一把“双刃剑”,也提醒着我们要更多的进行改革,增加其市场性,降低其垄断性。
新华08网12月16日讯(范珊珊)欧债危机向银行业扩散成为近期市场担忧的焦点,包括美国三大银行在内的欧美银行业近期遭国际评级机构大规模调降。相对外资投行“后院起火”状况而言,中资银行却获得了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首肯。11月30日,标普上调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评级;12月7日又将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评级上调。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新华08网记者采访时都表示,要冷静对待评级上调,不要过于乐观。
调升中资银行信用评级是看中成长性
标普上调四家中资银行信用评价一览表 新华08网制图
此番上调中资银行的评级,标普方面给出的解释是,中国优异的经济增长前景、强劲的外部资产头寸以及温和的政府负债情况,是支持信用评级的关键因素。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曾在8月份美国信用评级被调降时撰文指出,长期以来,国际评级机构因对中国经济和中国银行业抱有偏见,给予明显偏低的评级。因此要冷静清醒地看待标普的评级。
南华期货高级总监张一伟在接受新华08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以前国外评级机构比较担心中国的房地产和地方债务这两个问题。目前随着房产价格大规模的回落,银行的边际安全性在不断提高;另外地方债务压力也在逐步缓解,银行的压力也随之减小。而随着欧债危机蔓延到银行业,国外的银行纷纷收缩规模,这给了中资银行成长空间。这是调升中资银行的评级就是看中了其成长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西南证券原首席银行业分析师付立春也表示,在中国银行业自身没有明显改变的背景下,调升中资银行的信用评级就说明以前对其是低估的,所以有修正的必要。而如果以前的评级是正确的话,现在调整就不合情理了。标普以前评级时只考虑市场方面的因素,没有重视政府的作用,此次上调评价可以说是结合中国国情作出的合理调整。对此次调升要冷静看待,堤防“捧杀”。
银行体系中外“有别” 风险相对较小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廖强12月14日在北京表示,中资银行评级上调是标普重新设定银行业评级准则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的潜在支持”。他承认,这一因素此前被低估。
标普此次发布的新银行评级准则包含三大块内容:银行业国别风险评估(判断某国银行业的整体状况)、银行业个体信用状况评估(分析银行个体业务和财务风险)以及外部支持评估(政府及外部机构是否提供支持)。
对此,银河证券总经理蒋东义在接受新华08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外银行体系有很大不同。首先,国外银行私有化程度比较高,除非有系统性风险,国家不会轻易出手救市。而中国的银行虽说已经改制成商业银行,但还和政府的联系比较紧密。其次,银行的杠杆化程度不同。国外银行为了追求资本回报率,只能提高资本的杠杆率,即过多的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其杠杆率在10倍,甚至20倍以上。而中资银行杠杆率比较低,只有1.5-2倍,风险相对较小。
冷静看待评级上调 还需苦练内功
据《证券日报》援引国泰君安分析师李伟的话,“评级调整只是短期因素,影响有限”,“还是要更多关注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预计四季度中资行还会保持较高的收入增速,主要是受贷款规模和定价能力两方面利好因素影响”。
西南证券原首席银行业分析师付立春在接受新华08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标普以前评级时只考虑市场方面的因素,没有重视政府的作用,此次上调评价可以说是结合中国国情作出的合理调整。但他同时指出,政府信用过强是一把“双刃剑”,也提醒着我们要更多的进行改革,增加其市场性,降低其垄断性。
从银行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来看,根据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日前发布得全球经济展望报告,2012-2013年的全球经济增幅预期被调低,尽管该机构预计金砖四国经济将继续强劲增长,但受全球环境影响,未来几年内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速将放缓,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将更为复杂。从国内环境看,与全球银行业一样,中国银行业也面临自身定位问题和监管加强的问题,这也需要居安思危,苦练内功,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因此,对国际评级机构上调评级一事,应冷静对待。在评级上调时,不要过于乐观;在其低估信用评级时也不要悲观,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是关键。
【责任编辑:钟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