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稀缺的美元:全球风险资本趋之若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7 13:1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唐玮 叶青 北京报道

  美元演绎的故事经久不衰,而一些空头故事更是引人入胜:“美元终将崩溃,美元将步英镑后尘,重演上世纪的悲惨情景”,2007年甚至还出现过“美国比索”的称呼……

  如今看来,就好像做了一个梦,梦醒时分才发现,美元,这个用棉纤维和麻制成的奇特货币,又“紧俏”了。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丁志杰介绍:“有一段时间,香港市场上包括中银香港在内的所有机构都无美元头售,市场几近关闭,只能到国内寻找美元,把压力传导到国内市场。”

  12月13日,美元指数强劲拉升,冲破79.84美元高点后,一举站稳80美元整数关口。这是自今年1月7日以来,时隔11个月后的第一次“过关”。12月16日,洲际交易所ICE的美元指数依旧站在80上方,至下午截稿时报80.274点。

  美元指数作为全球风险资本流向的风向标,反映着全球对美元的需求。现在,全球资本像斯德哥尔摩症患者般又重新拥向美元,各国被美元挟持却又深深迷恋着这一霸气的货币。一边被“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的傲慢语调气得咬牙切齿,一边却又趋之若鹜地购入,让其有继续傲慢的资本。

  还记得吗?今年夏天,美国两院关于提高美国国债上限曾出现争执,在大限到来时,出于对美国可能出现违约的担忧,投资者纷纷买进美元来避险,从而导致美国国债以及美元汇率大涨。这次故伎重演,源于市场对欧债危机悬而未决的担忧,和美国经济好于预期的吸引。

  美元的稀缺,导致大量非美货币遭到抛售,大宗商品纷纷下挫,连另一备受青睐的避险工具——黄金,也不例外,截至12月16日,COMEX2月主力合约下跌9.7美元,跌幅达0.61%,收于1577.2美元/盎司。伦敦金下跌5.03美元,跌幅达0.32%,收于1569.65美元/盎司。

  受此影响,亚洲主要股市也全面下跌,一片绿色。中国股市更是一度跌至十年前的点位。纵观最近两次美元面临大规模宽松时,美元指数都会攀升至90附近,此次又当如何?

  稀缺真相

  货币走俏,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必然是本国综合国力走强。全球99%的货币走势都遵循着上述理论,而美元却特立独行,美国强,它强;美国或其他国家弱,它也强。这显然得益于它强大的霸主地位。

  欧债危机久病无新药,使得市场避险需求愈发强烈,而被寄予厚望的年内最后一次欧盟峰会也未带来多少惊喜,至此市场的耐心消磨殆尽,使得美元愈发紧俏。

  “虽然欧盟峰会原则上同意统一欧洲财政,但也暴露出德法与英国之间的裂痕,并且解决整个欧债问题还需要更为完整的方案,而并非仅靠这一步就可以解决。”FX168高级分析师许亚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导致市场对欧元的信心逐渐消失,进而导致大量避险资金流入美元。

  天一金行高级研究员肖磊认为,其实美元需求量的上升早在美国信用被调降后就已经开始演化。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注定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及资产会步入一个由美元流动性主导的大幅波动时代。欧盟峰会未能提振市场情绪,三大评级机构便前来“搅局”,出于对欧洲有更多国家可能被下调评级的担忧,市场风险偏好急剧降温。

  而美国自身好于预期的经济情况,又为热闹的美元添火加薪。

  近期出炉的多项数据都为美国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证明:11月份全美失业率降至8.6%,创下2009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10月新屋销售折合年量达到30.7万套,环比增长1.32%,成屋销售折合年量为497万套,环比增长1.43%;11月咨商局消费者信心达到7月份以来最高;11月ISM制造业PMI为52.7,创下5个月以来最高水平。

  截至第三季度,美国经济不仅已连续9个季度保持增长,而且经济总量已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相对于欧元区11月工业产出数据差于预期,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使美元资产又重新受到关注。特别是美联储利率政策声明更是打消了美联储短期内扩大量化宽松的风险。种种迹象显示,全球各路资金正回流美国。”金顶集团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李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美国经济正在复苏,而其他经济体都有放缓的迹象出现。因此,美元资产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一些投行甚至认为,欧洲经济会于明年陷入衰退,而率先走出危机的很可能是美国。另外,全球投资者逐渐把美元资产作为最安全的避险品种。每次金融危机发生或者蔓延都会带动避险资产流入美国,从而带动美元大幅上涨。在欧债前景普遍不乐观的情况下,美元资产仍将会走强一段时间。

  这种链条传导到国内,使得庞大的进出口商们立刻调转船头,希望更快、更多地持有美元。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分析,9月中旬,当在岸市场美元对人民币开始走弱的时候,离岸人民币急剧贬值,也是在这个时候出口商(而不是进口商)有了在境外,而不是境内,卖出所持美元的巨大动力。

  出口商突然停止在境内将其持有的美元卖给银行了,而进口商突然开始买入更多,“这使得9月下旬、10月和11月初企业卖给银行的美元几乎为零,境内升值压力明显消失。这期间很多天市场出现的都是美元净买入。”他透露说。

  货币政策更灵活

  最大的“做市商”——央行,也正因进出口商们的“美元”偏好变化而受影响。

  “近期人民币连续触及跌停板,就是因为众多贸易商和出口商希望尽快持有美元。”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对本报记者说。

  因此,虽然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屡屡高开,却仍遭遇“十二跌停”。

  市场风声鹤唳,“热钱”撤出的担忧甚嚣尘上。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似乎也显示出跨境资金从中国流出的趋向增强。10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仅为32亿美元,创下这一数据公布以来的新低。10月的收汇结汇率为61.7%,远低于前9个月的数据,同样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

  但张斌认为,我们还属于相对封闭的市场,不会发生热钱大规模撤出。一旦金融市场动荡局面趋缓,中国经济相对强劲的经济基本面,和一成不变的人民币渐进升值策略会刺激热钱再次大举进入中国。

  与此同时,美元的热销,外汇占款的压力却因此而减少,有助于降低外汇储备持续增长这个棘手的问题,也为货币政策腾挪出更大空间。

  当前的货币供应量处于历史底部,其中M2的增速仅为12.7%,已经低于2001年10月份的12.9%,创下有连续月度纪录以来最低水平,M1的7.8%增速为2009年2月份以来34个月的最低,市场流动性遇到瓶颈。

  中国喜忧参半

  有时候,多亦空时空亦多。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1年11月,月度贸易顺差为145.2亿美元,收窄34.9%。贸易顺差报145亿美元,与上月相比出现了大约25亿美元的下滑。

  “外贸顺差进一步收窄可能会促使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预计随着欧元区陷入衰退,中国的出口将显著恶化,2012年一季度将同比下跌。由于节日交货和春节时间较早,会让年底的外贸数据表现坚韧,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同时也会使得2012年初的外贸数据弱于市场预期。

  但也不都是坏消息,大宗商品进口情况强于预期,11月进口金额同比增速由10月的28.7%小幅放缓至22%,原油、铁矿石和铜,并没有市场想象的那般疲弱。

  “最重要的是,占据整个进口另一半的、对投资品和大宗商品的进口将会同时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和国内政策支撑。”汪涛补充说。

  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调,也使得输入型通胀问题迎刃而解。渣打银行预测,明年中国通胀水平将处于本轮底部,2012年和2013年CPI同比增速将分别回落到2%和3.6%。到明年年中之前,中国CPI同比增速都将持续下滑,之后有所回升;同时,明年一季度中国PMI数据都将保持在50以下。

  渣打银行认为,中国在今年年末会再下调一次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预计央行会在2012年累计下调5次存款准备金率。

  而美元上涨,从汇兑角度而言,外汇储备相应增长。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为32017亿美元,规模居世界第一,按照央行培训学院院长王自力披露的数据,外汇储备结构中,欧元和英镑资产约20%,日元资产约10%,黄金和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约5%,美元资产占65%,即美元资产超过2万亿美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