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假酒案死亡人数升至171人 祸起贫富差距悬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7 12:38 来源: 中国广播网中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由于喝了可能掺有甲醇的假酒,当地时间13号,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座村庄多人出现中毒症状。目前,这起惨剧造成的住院和死亡人数仍在上升。
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王超报道,从14号出现第一例死亡病例开始,西孟加拉邦的假酒案今天已经进入第四天,医院内的情况目前仍然不容乐观,当地的卫生部门今天上午的时候证实说,截止到今天上午大约8点钟左右,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了171人,另外仍然还有90多人在条件十分简陋的医院内和死神抗争,死亡人数还有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在案件的侦破方面,警方的最新行动是逮捕了事发区域负责酒类专营许可的一名官员,理由是他没有能够针对造假窝点采取及时的打击行动。
印度媒体也解读说,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这名官员和假酒贩子之间有一定勾结,他默许假酒贩子们在这个地区贩卖劣性假酒,进而导致这起惨剧的发生。
除此之外,警方最新还逮捕了2名供应假酒的商贩,截至到目前为止警方一共控制了12名假酒贩子,不过这一伙假酒贩子的头目目前仍然逍遥法外。警方称,他们将会采取更大规模的抓捕行动,争取尽快将罪魁祸首抓捕归案。另外西孟邦最近几天也是在全邦范围之内发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打假运动,许多城市和乡村里的居民,他们纷纷从家里走出来,纷纷自发加入了警方打假队伍中,捣毁了多处假酒制造的窝点。
此刻,加尔各答的医院人满为患。家属悲痛到麻木。
家属:我哥哥喝了酒然后开始呕吐,我们来不及送他到医院。
而医院负责人忙乱又无奈。
医院负责人:病人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很高,尽管我们尽全力挽救了很多了,但有些病人情况很糟糕,所以有的人没能抢救过来,而且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我们也招架不住。
而对于印度人来说,这样的场面,并不陌生。假酒在印度为何如此猖獗?有外媒认为,印度在酒精类饮料方面的严格限制,可能是导致制售假酒在印度“长盛不衰”的祸根。而南亚问题专家、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海林在接受中央台记者沈静文采访时却表示,贫富悬殊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叶海林:它不是孤立的问题,印度很大的问题就是有很多市场能耗,但同时也有很多市场边缘,很多人并不是生活在纯粹市场经济下,所以没有市场手段去保障他们,他们有买有卖,但是完全在现代化发展体系以外。
另外,从纵向来看,一个国家要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移的过程当中,假货都是明显的社会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假货横行是很常见的事,只不过有些国家在经历这个阶段之后摆脱了假货的束缚,而另外一些国家到现在也没有摆脱。
刚刚结束在印度留学的中国学生李瑞静对此也有着切身的感受。
李瑞静:90%都是穷人,很多,很少见到富人,有钱的人很有钱,贫富差距特别大,有钱人生活奢靡。虽然它是民主制,他们整个体制非常的腐败,然后效率非常的低下。
九成穷人,一成富人。这个直观粗略的判断似乎能被下面的数字证实:印度政府已宣布赔偿每名死者20万卢比,约合2万4000元人民币。留学生李瑞静说,两万四,对印度的穷人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钱。
李瑞静:我觉得对穷人来说算挺多的了,因为我们那里大概一个保姆一个月大概挣300-400人民币左右,酒的税蛮高的,我觉得在印度只有酒和当地的物价不一致,酒价应该和国内差不多,进口的酒税非常高,吃一顿饭可能3、5块人民币就可以。
除了贫困,腐败的警察队伍也推动了假酒的横行。印度当地居民反映,当地警察常常收取假酒经销商的“保护费”,而对违法销售假酒的行为疏于管理或者视而不见。当地村民莫拉说:“这太难以置信了,这附近至少有两个派出所,但是没人制止这些假酒窝点”。留学生李瑞静说,她无需去假酒买卖的现场,也能想象出警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样子。
李瑞静:我印象很深,我在印度护照丢了去登记去挂失的时候,也必须向警察行贿,才给你挂失的单子,很差,非常官僚。据我所知,比如在路上没有带驾照,被交警抓到也不用担心,只用给钱就可以了。
“新兴经济体”,“印度神话”,医院火灾致近百人死亡,假酒案致近百人死亡……这些互不协调的词语放在一起,说的却是同一个国家。当这两天的西方媒体不约而同地发出“重新审视印度”的呼声,他们在想什么?
叶海林:欧洲人和美国人不是在印度出现假酒案和医院大火以后才知道,印度的经济并像他们说的那么好,印度的社会不像他们鼓吹的那么令人向往,他们早就知道。对于这些鼓吹印度奇迹的人是有动机的,有国际关系意义的,希望用印度崛起的标杆来平衡掉另外一个亚洲大国的崛起。西方媒体一清二楚,只不过现在连续出现这样的丑闻绕不过去了,所以他们要出面说一下。
印度出现这些问题是社会管制能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但是更多的反映出的社会管理水平问题,不能因此而说它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成绩就要大大折扣或者一笔抹煞,这个没有道理,它确实没有达到西方鼓吹的标准,但不是这件事才暴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