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年度报告河南篇:创新引领 给力中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09:1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河南郑东新区。郑泰森摄
深入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着力构建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南,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强支撑。
以技术突破带动煤化工、有色、钢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培育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自主品牌,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摘自《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十一五”时期,河南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0587.4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3092.36亿元。
一、要素投入及主要科技产出指标
“十一五”时期,河南省全社会研发经费逐年增长。2006年该项支出为79.84亿元,2010年增至211.3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2%(表1)。
河南省全社会研发全时人员总数大幅增长,从2006年的58716人年增长到2010年的79157人年(表2)。
“十一五”时期,河南省专利授权量达4.93万件,是“十五”时期的3.25倍。2010年专利授权量达16539件(表3),并获得国家科技奖励97项。
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指标
河南省以企业为主体,以研发中心为载体,以重大科技专项、技术创新工程为抓手,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重大项目
2010年,河南执行国家和市级基础研究类项目19项(表4)。
2、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河南省深入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着力构建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19个(表5)。
3、开放合作与人才引进
截至2010年,河南省组织实施了有实质性合作成果的科技合作项目28项,同时建立起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家。
4、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及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流转体制(表6)。
三、重点领域成果与成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河南省开发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0年,推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装备、精密超硬材料、轨道交通装备、耐火材料、物联网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深度合作。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增长24.8%。
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领域: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实施的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2010年中标国家重点工程20亿元,专项实施以来已中标合同金额共66.3亿元,创利税13.6亿元;世界最高电压等级和最长输送距离的首条100万伏晋东南-荆门交流和首条80万伏向家坝-上海直流等输电工程中成功应用。
风力发电成套装备领域: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的风力发电成套装备重大科技专项,仅用1年多时间就开发出2.0兆瓦风电整机和1.5兆瓦至3兆瓦电机、风叶、轴承等主要部件,有望形成百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群;2.0兆瓦风电整机已在内蒙古通辽风场顺利实现并网发电,取得销售收入6亿多元。
盾构成套装备领域: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实施的盾构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重大科技专项,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中标北京、郑州、重庆等地铁工程,合同金额15亿元。
核电厂用系列核级电动机领域:南阳防爆集团实施的核电厂用系列核级电动机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形成了核级电动机的产业化生产能力。该集团在重大科技专项的推动下,成为国内同行业惟一同时具有核岛内、外系列核级电机设计制造许可证的企业。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郑煤机承担的大采高高可靠性液压支架及电液控制系统研制,开发出世界最大采高的7米液压支架,攻克了核心技术电液控制系统,该项目已获订货35.2亿元。
3、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
以优良品种培育为突破口支撑粮食总产超千亿斤。组织实施了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郑麦366”和玉米新品种“浚单20”产业化研究与开发3个重大科技专项,培育推广河南省两大粮食作物新一代的主导品种。“百农矮抗58”推广面积累计增加5800多万亩,增产小麦约30亿公斤;“郑麦366”百亩超高产攻关田单产创造了688.7公斤的优质强筋小麦新纪录;玉米新品种“浚单20”全国种植面积已达4000万亩,累计已推广1.32亿亩。
4、技术市场成果交易
2010年,河南省技术市场各类技术合同成交总数达4617项,各类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7.69亿元(表7)。
(以上数据主要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提供,部分数据摘自《河南统计年鉴2011》)
2011·精彩之笔
1月,召开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实施《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
1月,拥有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2个省级研发中心和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新乡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得科技部认定。
4月,新增“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试验室。
4月,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动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5月,10家企业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目前共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3家。
6月,制定出台《河南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十二五”期间河南科技发展的目标。
7月,启动“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项目区累计增产粮食160万吨,增加直接经济效益24亿元。
7月,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在中部六省率先设立了“人才培养联合基金”,重点支持河南省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
8月,召开2011年河南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共组织重大项目签约72项,签约总金额201.77亿元。
10月,制定出台了《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深入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快高层次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原浚县农科所)院长,著名玉米育种专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良种培育不是一劳永逸。农业科技工作者只有始终坚守在养育我们的土地上,始终和农民兄弟在一起,才能永葆自主创新的精神动力,不断培育出更加优良的玉米品种。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在与外国种子和产品的竞争中永远保持优势,让农业科技为国家、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财富。”
王复明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程实验室主任
“工程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从理论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实践检验和转化推广,往往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必须脚踏实地,选准方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否则是做不出原创性成果的。”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矿山机器制造企业,拥有国家首批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山重型装备实验室”,众多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生产的“洛礦”牌大型球磨机、大型减速机、大型辊压机、大型水泥回转窑4项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
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该公司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丙尔金”,有效解决了我国电子产品镀金技术氰化物污染难题,成功应用在航空及国防工业和现代民用电子产品领域,2011年被环保部评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