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文化交流应注重相互欣赏与学习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14: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文化交流应注重相互欣赏与学习

  右起第五为中国驻南非大使钟建华,右起第四是本网记者乔申颖。王风摄

  

文化交流应注重相互欣赏与学习

  中国驻南非大使钟建华 王风摄

  中国经济网约翰内斯堡11月19日讯(记者 乔申颖) 11月16日下午,记者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就中非文化交流采访了中国驻南非大使钟建华。钟建华再三表示,中非文化交流关键是要有一个欣赏与学习的心态。要从相互了解开始,发现对方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文化交流的真谛。

  钟建华说,无论是从历史渊源还是当前国际国内背景考虑,中国对于非洲、非洲对于中国的意义都十分重大。这一点,在中非领导人中间是有共识的,这也是促成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等高层活动得以成功举办的原因。他说,中非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就当前而言,也面临很多实际困难。

  一方面,双方都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从基本的生存压力下解放出来,对文化艺术的投入有限。另一方面,双方文化差异较大,浅层的文化交流容易进行,但深层沟通就有一定难度。

  钟建华说,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令他深有感触。一位印度文化名人到南非来进行文化交流,直接把自己的艺术作品拿出来当场进行解释。他们都曾是英国殖民地,文化和语言相通,交流起来就比我们要容易得多。

  由此,钟建华认为,增强双方的相互理解至关重要。对中国来说,就是要加强研究非洲、了解非洲。他认为,文化传统虽然不一定有优劣之分,但与时代要求不一致的情况是实际存在的。时代需要总是在不断变化,一国的传统却不那么容易很快调整。因此,常常会发现一国文化传统中有一部分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而另一部分并不适应。比如中国人的勤劳吃苦、愿意为下一代过上更好的生活做出牺牲等适应当前强调效率的工作方式。但也有一些是不适应的。比如中国人重宗亲重乡土,和西方人相比,对外部世界不那么好奇,也相对缺乏冒险精神。这些特质与全球化时代的需求就不那么适应。这并不是说哪一种文化传统好,哪一种不好,只是如果适应需要就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过上好生活,如果不适应则会承受更多的压力和痛苦。文化交流恰恰可以帮助人们通过对照反观自身,发现自己的文化特质,吸收对方之长弥补己方之短。

  以中非文化来说,钟建华认为,中国有很多值得非洲借鉴的地方,非洲也有很多地方值得中国学习。比如非洲人乐观开朗的人生哲学、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等,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提高幸福指数、建设生态家园都有很多启发。他说,只有怀抱向对方学习、共同提高的心态才能真正促进文化交流。否则,即使你把自己视如珍宝的东西拿出来给别人,人家不理解也是罔然。

  好的一面是,中国与非洲有特殊的历史渊源和感情。非洲和中国是兄弟、朋友和伙伴,过去在中国非常困难的时候非洲朋友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无私援助在非洲也深入人心。钟建华说,中国和非洲的心是贴得很近的。中国没有伤害过非洲,非洲人面对中国文化也没有面对西方文化那种纠结的心态。相反,中国与非洲的传统友谊,加上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处境,都使非洲把中国看成是兄弟。他说,来到南非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善。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很多非洲政要向他表达祝贺,言谈间充满为中国感到自豪、认为中国人为发展中国家长了志气的感情,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让钟建华深为感动。他说,特别是老一辈非洲人对中国的感情很深,这种感情是中非关系经受考验、历久弥新的坚实支撑。

  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中非文化交流,钟建华认为这是一件要立足长远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持续的、脚踏实地的努力。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青年人之间的交往。钟建华认为,青年志愿者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国相比,我们到非洲的青年志愿者还不够多,志愿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好。从国内来说,应当理顺机制,为中国的有志青年到非洲来提供更加顺畅的渠道。只有当青年一代像老一代那样相互理解、相互认同,中非文化交流的未来才会充满生机,中非的传统友谊才能代代相传。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