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城管来了》咋就火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23:59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詹国枢

  有一本书,最近火了。不但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有人把它称为“神书”,有人看了“爱不释手”。首次印刷10万册,投放市场,很快一抢而光!笔名“随风打酱油”的北京海淀城管队员宋志刚,也随书迅速蹿红,成了小青年们追捧的“最红城管”、网络新星。

  《城管来了》到底写些什么?咋就这么走红,受到如此热捧呢?笔者细读此书,得出三个结论。

   其一,有故事。

  故事,是一部作品能否站得住脚,会否得到受众欢迎的基本要素。故事须得真实可信,新鲜有趣,切不可像时下某些作家那样,云里雾里,信马由缰,胡编乱造,大大低估了读者智商。《城管来了》作者曾是混迹网络的85后愤青,警校毕业,当了城管。从整天在网上骂人,到天天在岗位上被人骂,巨大的落差让他心态失衡、发蔫、暴躁,甚至为此失去了女朋友。然而,聪明的小宋最终进入角色,成了一名优秀城管队员。

  从“网络愤青”到“优秀城管队员”,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城管“暴力执法”是如何发生的?形形色色的小吃摊背后有哪些令人震惊的秘密?在日常琐碎的城管执法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囧人囧事?书中均有生动描述。

  小宋讲了这么一故事。过去,他很爱吃麻辣烫,有回扣了一麻辣烫摊子,在库房里放两天,隐隐约约有大大小小的蛆在蠕动!后来,又碰到卖麻辣烫小贩,小宋劝他们说,你这个倒了吧!小贩说,不行呐大哥,还可以涮三四百串,好几百块钱的东西呢!我要重新再弄这个汤,煮不出来这个味道了!小宋顺手一捞,竟然捞到挺大一块指甲盖,看着让人反胃!从此,一向好这口的小宋,再也不敢到街边吃麻辣烫!

   其二,有思想。

  思想即见识,是一部作品能否让读者和观众看完之后还能再回味回味,从中受到启迪、引发感悟的又一要素。《城管来了》书的封面,直白地写着:“从愤怒的口水中打捞中国城管。”显然,小宋希望通过此书为城管“正名”,他不但要告诉人们城管每天在“做什么”,还要讲明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城市管理到底应该“怎么办”?

  城管、小贩、市民,这三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小宋认为,城管和小贩,都是在为市民服务。但小贩的不卫生、不规范、不道德,不但影响城市风貌,也给市民添了不少麻烦。而城管服务市民,恰恰就要解决这些麻烦。从表面看,这是城管与小贩之间的冲突,但从本质看,却是市民的便利需求与整洁需求、安全需求之间的矛盾。小宋感慨:“北京的难题,归根结底就俩字:人多。要是全中国的人都来北京住,别说蛋形蜗居、集装箱,一人一个骨灰盒都码不下!”

  像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城市,城管到底该怎么管?市民的便利需求与整洁需求、安全需求之间,怎样才能统一?如何才能做到既管好城市,又方便市民?《城管来了》均有颇具见地的诠释和解答。

   其三,有文采。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人们阅读一部作品,也是在静静地倾听作者以一种特殊的语气,向你讲述一个个故事和道理。宋志刚打小在皇城根脚下长大,语言文字中也水到渠成地带着一股子京城百姓特有的幽默与调侃(这一点很像王朔),如,“我当年也没想到能当上城管。我想着成为一个流浪的流氓艺术家,背个破包四处逮姑娘,喷晕了弄走。”此类句子,比比皆是,让你读来既真实可信,又亲切有味,时不时会忍不住扑哧一乐。

  《城管来了》是本好书,故事、思想、文采,三者兼而有之,实在难能可贵,其走红当在情理之中。

  詹国枢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

  http://blog.people.com.cn/blog/u/zhanguoshu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