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表态研究基金激励制度 基金界:人才流动潮难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1 01:5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魏玉卿 发自北京
12月19日,在第十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完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定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探索公司型基金等公司治理的改进措施。
市场认为,若基金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一旦成行,管理层长期要求的股权激励将会成为现实。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采访了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他们认为激励制度只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在基金公司处在行业发展瓶颈的背景下,要减少公募核心人员的流失,有效缓解基金公司之间的跳槽乱象,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公募十三年 人才流失殆尽
针对公募行业缺乏有效激励制度的问题,郭树清主席表示要研究制定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探索公司型基金等公司治理的改进措施,而这也是基金公司高管们一直致力于争取和突破的问题。
回顾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十三年间,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变动频繁。在“老10家”基金公司中,已有9家公司的总经理更换。而从去年12月到今年上半年,11家基金公司相继公告总经理变更,今年下半年,在数次传出离职传闻后,博时基金总裁肖风也转身离开。
肖风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指出公募基金现行制度的缺陷,提出采取股权激励的措施,但都未有进展。他曾坦言:“现在发现,私募基金慢慢做成10亿、20亿、50亿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事情,而且可以成为自己的事业。公募基金目前的制度设计确实很难跟他说,‘这是你一辈子的事业’。”去年9月份,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副总经理王亚伟“双双递出辞职报告”的消息,也在业内沸沸扬扬地传开。有市场人士猜测,这又是一次公司管理层和股东方的博弈。
作为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副总经理谢卫也曾提交了关于探索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提案,建议允许具备条件的基金从业人员参与新基金公司的发起和设立,同时对已经成立的老基金公司,可通过股权激励鼓励员工持股。
激励仅是一部分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就此问题采访了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北京某基金公司投资副总监向记者直言:“作为一个业内人,(我认为)激励制度是必要的,这体现出了对人才的尊重。”
“但我又并不认为这是减少人事变动的有效手段。基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的行业,甚至还会越来越不稳定。在这个市场中,有多少基金经理能连续几年业绩都能保持在一个较好水平的?”他说到,“可以说,任何一个投资管理人,若不能在三五年内保持业绩稳定,不仅公司会请他走人,自己也会主动离职。”
对于基金经理的激励制度而言,该投资总监认为应该和业绩挂钩,“基金经理的标准收入与业绩挂钩是关键,这也是郭主席提到的要完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的内容。”
某基金人士对此则认为目前激励制度的提法依然不太成熟。北京某基金公司督察长对记者表示:“现在具体说似乎有些过早了,要有实际的举措。”
他表示:“在公司治理上,激励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而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目前的现状也让我们在思考,激励制度仅仅是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环节,投资者在这个行业里是亏钱的,没有理财机制、造福机制。”
上述督察长认为,基金公司核心人员流动频繁、行业跳槽乱象,不仅仅是激励制度的问题,根源是在资本市场的健全、健康和完善,“否则这个行业有何存在的必要?”
深圳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坦言:“基金公司激励制度早几年前就在讨论了,希望不再是遥不可及。”
“公募发展了十三年,现在到了一个瓶颈。在公司治理上,我们不仅仅需要激励制度。”他说到,“我们看到现在有一些新设立的基金公司,这是监管层在强化行业竞争,但对于规模很小的基金公司而言,如果经营都无法维系,又怎么能保证持有人利益?”
他认为,在公司治理上完善激励约束制度的同时,对于一些经营无法正常维系的基金公司,应该有清盘和转托管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持有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