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军民融合谱新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3 03:12 来源: 经济日报

  提示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军民融合在兵器行业发展较早,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的军民融合在艰难探索中起步,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壮大,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从“找米下锅”到“主动开发”,从简单结合到逐步融合的过程,呈现以民哺军、以军促民,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多年来,兵装集团始终坚持以军为本,全力以赴搞好军品科研生产工作,推动武器装备自主、跨越、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民品发展势头迅猛。

  集团汽车产业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为己任,成功跨入中国汽车行业第一阵营。目前,已有11个国内生产基地、27个整车发动机工厂和34家直属企业,并在越南、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国建成多个海外基地。2010年实现整车销售238万辆,累计用户超过1000万。摩托车产业强化资源整合,完善战略布局,加快转型升级,建成重庆、洛阳、济南、广州四大基地,年产能达600万辆,居国内第一,世界前列。

  集团新能源产业形成风、光、电三位一体的核心竞争优势,先后在河北、四川、内蒙古、吉林、江苏、甘肃、黑龙江、湖北等地建成或构建新能源产业园、产业基地,拥有14家新能源企业,产品出口德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捷克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北美市场迅速形成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集团以输变电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大型变压器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超高压变压器技术国际领先,220kV以上的高端变压器市场占有率达24%,成为行业技术与装备水平最高、电压等级覆盖面最广、产品种类最多的变压器供应商。

  军民融合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兵装集团跨越发展的强劲支撑。“十一五”期间,兵装集团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7.49%,利润年均增长49.31%,资产总额年均增长21%,上缴税金年均增长39.37%,连续五年被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级单位,2011年跃居世界500强第226位。长安汽车、天威集团、南方摩托就是兵装集团军民融合的杰出典范。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军转民谱写长安传奇

  长安汽车是在兵装集团的军工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个典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长安汽车从年产几百辆到年产两百多万辆,从中国第一辆越野吉普车到累计上千万辆长安汽车驰骋于世界各地,并成功跨入中国汽车行业第一阵营。

  从“军转民”到“民哺军”

  1978年为了响应“军转民”的号召,百年长安踏上二次创业之路。次年,长安军工产品订单锐减,任务量仅为产能的20%,军品产值从1979年到1980年下降了30%以上,部分车间一个季度甚至一个月就可以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如何实现“以民养军、军民融合”,切实解决1万多职工的吃饭问题成为长安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困境,长安不等不靠,开始了军民融合的探索。

  起初,长安选择生产三线绞边器,这个产品使长安的民品总产值从1979年的334万元跃升到1980年的1409万元,利润让长安在民品产业尝到了甜头。紧接着,长安又先后开发生产了溜冰鞋、木钟、游标卡尺、石油钻头、摩托车发动机和传动箱、风冷发动机、麻纺设备、猎枪等产品。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长安渐渐意识到,仅靠此类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小、竞争力弱、利润微薄的产品,无法解决长期发展的问题。通过全面的市场考察和调研,长安敏锐地发现,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将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同时,针对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市场“缺轻、少重、无微”的市场格局,长安决定从微车入手,进入汽车领域。

  长安决定引进日本铃木公司的产品和技术,但对方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长安人决心一定要为国争光,虽然与铃木的技术水平相差悬殊,但是无论如何要先把样车造出来。

  距离第一次谈判仅仅8个月后,长安人就组装好了两台小卡车。其中一台车的发动机是日本原装的,但其他零部件都是国产的;而第二台车发动机是国产的,其他零部件是日本制造的。当前来谈判的日方代表看到这两辆车,惊讶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这两辆车不仅让铃木对长安刮目相看,也增加了长安和对方谈判的筹码。

  1984年,长安和日本铃木公司正式签订了技贸合作协定书,进行微车和发动机项目的合作,开始生产“长安”牌系列微车。从此,长安正式进入汽车领域。

  1993年,长安汽车联姻日本铃木,成立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随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安奥拓”问世。2001年至2005年,长安与美国福特公司、日本马自达公司进行战略性合作,先后组建了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和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公司。2002年,长安踏上自主创新之路,先后在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成立研发中心,构成了“五国九地”的研发格局。2007年,中国第一台氢内燃发动机在长安点火成功,同年,中国第一辆实现产业化的混合动力轿车——长安杰勋下线。2008年,22辆杰勋混合动力轿车服务北京奥运会,共同见证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体育盛会。2010年,国际制造商协会发布全球品牌汽车销量排名,长安汽车以151万辆自主品牌销量位居全球榜第14位、中国车企第一位。

  兵装集团成立后,加大了对汽车产业的支持,长安汽车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期。“十一五”期间,长安汽车实现了快速发展,销量增长近4番,收入增长近5番,利润增长近4番。长安汽车的快速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2009年初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把长安汽车列入了中国汽车行业第一阵营。

  军品的生产经验奠定了长安汽车规模化基础。长安汽车也把军品的高品质保证能力应用到汽车生产上,军品严格的技术质量管理构成了长安造汽车精品的前提。

  同时,长安的汽车产业已有足够的条件和能力为军品的迅速发展添砖加瓦了,汽车产业的先进技术以及获得的利润,都在军民结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品利润成为军品科研资金的重要渠道,长安自筹大量资金从事军品科研开发。2006年,长安开始军民品协调发展的第三次创业。2007年,长安的军品在多次诸军种联合军事演习中受到高度评价。同时,长安在汽车上成功应用的质量奥地特评审、EAE、SAE分析等都开始在军品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

  自主创新让军民融合大放异彩

  经过多年不懈的探索,长安汽车在自主创新道路上越走越宽,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获得了研发的关键核心能力。近五年来,长安汽车已掌握了世界公认的汽车领域286项核心技术中的262项,建立了20多个车型数据库、2000多项研发流程。牵头和参与建立了国家和行业标准15项。申请专利3517项,其中发明专利394项,专利数居中国行业第一。

  2011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1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长安汽车以90.9的高分,夺得汽车行业第一名。这是继2009年长安汽车在此项评比中荣登汽车行业榜首后,再次拔得行业头筹,远远领先于同为第一阵营的其他车企。同时,长安汽车也是惟一一家获得优秀评级的汽车企业。

  面向未来,长安汽车将以“十二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为指导,以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为愿景。长安汽车力争通过十年的努力,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中国最强大且持续领先的研发实力,逐步实现造型、油耗、排放、NVH、安全等性能达到同期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努力成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张 雯)

  南方摩托车有限公司

  探索差异化竞争之路

  南方摩托车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拥有嘉陵、建设、轻骑等七大品牌,是中国摩托车业的奠基者和引领者,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企业集团之一。

  改革开放之初,跟所有的兵工企业一样,身为老牌军工企业的嘉陵、建设等企业同样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嘉陵从民用摩托车开始探索民品生产的路子,当时开发摩托车的捷径就是引进国外技术。但在谈判中,国外提出的合作条件一个比一个苛刻。为此,嘉陵提出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造出‘争气车’”。从1979年4月20日开始组建摩托车研究所,6月底完成对购买的本田样机解体测绘工作,到9月2日解决试制样机所需金属材料……在一无技术资料图纸、二无专用设备、三无原材料的情况下,仅用了4个半月的时间,1979年9月15日,嘉陵第一辆“争气车”组装成功,首辆中国民用摩托车就此诞生。

  伴随着首辆民用摩托车的诞生,嘉陵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1980年在国内首开横向经济联合先河,成立“嘉陵摩托车经济联合体”;1981年率先开展国际合作,与本田合资;1987年,积极探索企业集团和股份制试点,成立“中国嘉陵集团”;1991年,嘉陵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批55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1995年,“中国嘉陵”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摩托车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中国嘉陵还荣获中国摩托车之王、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中国管理百强等称号。迄今为止,嘉陵牌摩托车已累计产销1800余万辆,累计投放市场1800多万辆。嘉陵不仅创造了自己的辉煌,而且推动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摩托车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嘉陵、建设等企业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军民共用的产品平台,促进军民有机融合、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007年10月,嘉陵进入军用车辆装备行列的首款产品——嘉陵某型号三轮摩托车首批交付军方使用,标志着嘉陵由此迈开了“以民促军、以军促民”的发展步伐。经过多年的努力,嘉陵在特种车方面形成了品种齐全的整车、发动机大排量动力平台。系列特种车产品的面世,为嘉陵摆脱同质化竞争,率先实现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产品保证。

  建设摩托则积极寻找民品中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了摩托车及零部件、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新能源轻型交通工具三大产业。与此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新的发展方式。目前,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开发适合军队使用的特种装备。

  嘉陵、建设的成功实践,为兵装集团摩托车产业走军民融合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嘉陵、建设集团军品与民品分离,从此,兵装集团摩托车产业走上了专业化经营的道路。

  军民融合是南方摩托有别于任何一个竞争对手的显著特点,也是南方摩托的优势所在。在军民融合的战略牵引下,南方摩托必将成为国防装备制造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实现由摩托车“大国”向摩托车“强国”迈进贡献力量。 (姜 玲)

  天威集团

  发挥两种优势 推动自主创新

  2007年9月25日,兵装集团重组保定天威集团,重点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等产业。这是兵装集团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件大事,从此,兵装集团正式进军输变电和新能源领域。

  如果说长安汽车是兵装集团军转民的生动实践,实现了把枪、炮、弹等科研生产积累的经验广泛应用于汽车等民品,那么重组天威集团则是兵装集团从国防建设的大局出发,实现将民用先进产业和技术引入军工行业,成功实现“民转军”的案例。重组天威使兵装集团主业重新构建,如今,兵装集团四大主业板块为军品、车辆、新能源、装备制造。其中新能源和装备制造是天威集团的优势所在。

  加入兵装集团,使天威集团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同时,借助兵装集团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和管控优势,天威集团迈入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加入兵装集团至今,天威集团营业收入翻了一番,资产总额增长近三倍,产业结构由单一的输变电发展为双主业,地域分布由原来的“四园区一基地”发展到现在的“十园区一基地”,实现了跨行业多元化发展。

  “集团公司将充分发挥军工技术、设备设施和人才优势,充分利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积累的经验,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等关键配件研发设计及制造水平,努力成为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的排头兵,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兵装集团董事长徐斌说。

  正是基于兵装集团这样的发展愿景,天威集团加入兵装集团后,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在做大做强输变电产业的基础上,抢抓新能源产业的历史机遇,形成输变电产业和新能源产业齐头并进的“双主业”格局。

  输变电产业的发展重点放在改造提升和转型升级上,并坚持集群化布局、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形成了以天威保变为核心,天威秦变为基地,天威合变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拥有9家变压器制造企业和20多家输变电配套企业,制造能力与配套供应水平均领先国内同行。

  天威集团的输变电产业一次次刷新着行业纪录,在变压器制造的电、磁、热、力等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先后研发出多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目前,天威保变在输变电产业方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拥有变压器行业核心技术最齐全、电压等级覆盖面最宽、产品品种最多、技术装备最先进的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

  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天威集团的新能源产业从零起步,并实现快速发展,逐步建成了以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为主的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国际领先的薄膜硅电池生产线以及研发中试平台和以风电整机、风电叶片产品为主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体系,形成了太阳能、风电齐头并进,晶体硅太阳能、薄膜太阳能比翼双飞的喜人格局,成为了世界上涉及范围最广、最具完备产业链的新能源制造企业。

  2010年,天威集团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双主业、双支撑”由战略构想变成现实,到今年上半年,天威新能源销售收入首次超过传统主业输变电设备,达到50%以上。

  (田 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