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冷战终结20年再解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6 01:0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李东超

  20年前的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并将武装部队和“核按钮”的控制权移交给叶利钦。当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之后,一面红、蓝、白三色的俄罗斯国旗在克里姆林宫升起。至此,已经存在了69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解体,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也随之结束。

  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深刻地改变了国际秩序。日前,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召开“冷战终结、苏联解体及其对国际关系影响的再认识”国际学术研讨会,对苏联解体进行再解读。

  

  谢尔盖·卡拉加诺夫

  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俄罗斯总统外交顾问

  我是苏联解体的亲历者。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他们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也在认真反思为什么会有这种痛苦,这种痛苦也是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

  此外,我想说苏联共产党不仅是当时苏联的执政党,而且也是整个国家的主心骨和核心,它就是政府,一切都是在苏共的统治下,苏共领导的政府是一个完全的全能主义政府。上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曾经也期待有一点市场化的改革,但是最终没有实现。苏联前总理柯西金在1968年曾提出一些市场化改革的方针,但后来捷克斯洛伐克发生的“布拉克之春”终结了这一改革试验,因为苏联害怕了,不敢再进行自由化了。戈尔巴乔夫最后也没有这样的能力推进市场化改革。我认为戈尔巴乔夫是有勇气的,但他完全不了解他的国家,不了解当时的状况有多糟糕,最后搞得一发不可收拾,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成本。

  当然,苏联解体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军备竞赛,这耗尽了苏联的国力。实际上二战以后,苏联约一半的国力都用在军事上,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无法想象的。苏联其实过高估计了美国的军事力量,至少夸大了一倍,最后自己吓自己,把自己套在了里面。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西方国家自然认为他们是赢家,但是我想西方国家也犯了不少历史错误。回顾冷战结束以来的历史,我觉得至少有这样三种历史错误:第一,西方并没有对他们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他们后来一直在延续冷战。幸亏有德国的经济繁荣,否则西方要支撑不住的。美国是一个比较自由的体系,现在也面临重重危机。第二,西方认为自己赢了,“老欧洲”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了。所以,我们看到最后中国崛起了,可以说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碰上这样一个崛起的机会。当然还低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崛起。第三,西方丧失了对重要战略资源的控制。以前石油七姊妹公司控制了世界大部分石油资源,现在控制的资源不到25%。

  当然美国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有效的社会。冷战结束,美国可以说是一个赢家,但最大的赢家还是中国。实际上中国受冷战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没有直接参与。所以我想对中国同仁说,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样的好运,继续奋斗。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讨论苏联解体,除了重新思考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外,我想通过一种学术的方式来深化我们的认识。20年来,我们常用“帝国”的范畴来思考苏联解体和冷战终结。在这一范畴内,我想说,首先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的国家要特别注意不要抱负过大。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承担整个人类的苦难。其次,帝国或者大国周围的环境,特别是中央和边缘的关系非常重要。作为一个大陆帝国,苏联受到太多来自边缘的强烈冲击,这是苏联解体一个很重要的背景。

  此外,我们还常用“革命”的范畴来分析苏联。其实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发生的变化能否称作“革命”,学界是有不同意见的。但有一点很重要,如果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革命”,那这个“革命”是和平的、非暴力的。

  第三个范畴是民族主义,许多学者强调民族主义引发了苏联解体。民族主义跟经济理性主义不一样,许多非理性成分会引发像雪崩一样的连锁反应。特别是民族主义被宗教化了就更可怕,我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大国和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这个教训是值得吸取的。

  第四个范畴是经济学。导致苏联解体的经济因素其实很多,例如能源架构、财政危机等。这些因素都是一个一个累积起来的,但当时苏联领导人对这些问题几乎一无所知,这是非常可怕的。此外,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学者认为计划经济其实早已不存在了,也就是说计划经济很早就被一种新的东西所取代,即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和中央政府之间的一种交易体系。地方把所掌握的信息管理起来,中央不知情,中央利用某个权力跟某个部门做交易。真正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计划经济已经变了,这至少对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削弱。

  现在有一个新的话题,就是新冷战是否存在。经典意义上的冷战已经结束了,但有的学者却将市场经济划分为两类:一是欧美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一是俄罗斯等威权式市场经济。对于这种划分,我非常担心。我们今天讨论冷战,是为了避免重复冷战。

  

  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

  苏联的诞生和兴起其实为落后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走向现代化的可能性,因此获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接受。但世界上没有任何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任何社会制度和管理模式都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调整,才能够生存下去。而苏联却将体制凝固化,并且至少三次错过了改革的良机,最终致使苏联的航船进入了死胡同。

  第一次是上世纪20年代,列宁想进行改革,但去世得较早,斯大林上台后创造了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道路回到了1917年到1918年的共产主义;第二次是二战结束后,苏联当时有改革的呼声,而且苏共内部也有某种共识,但是最后苏联没有抓住机会,其原因之一就是冷战的开始,原因之二是天气。旱灾导致斯大林要求回到集体农庄制。1947年到1953年,斯大林体制已经僵化,并推广到整个东欧。第三次机会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领导人觉得可以改革了。但赫鲁晓夫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即全盘否定了斯大林。这个从逻辑上说得通,但实践中行不通。

  此后中苏分裂,东西方对抗耗费了苏联大量的国力。到上世纪80年代,苏联已经走投无路了。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就像到了癌症晚期,如果不做手术还可以苟延残喘活一段时间,但戈尔巴乔夫说要做手术,结果一做手术就很快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艾伦·林奇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俄罗斯和东欧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有种历史修正主义的看法,他们认为苏联实际上也代表一种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其实是希望采用一种更加自由的外交政策,我认为这种外交政策实际上是可行的。但问题是苏联的整个经济状况太糟糕了,这点无法和他的外交政策相匹配。现在许多人实际上并没有给予当时苏联内部经济以足够的关注,他们更多的只是关注苏联的外交和军备,他们认为从这两个方面来说,1991年苏联解体即意味着冷战的结束。但我觉得1991年苏联解体其实代表的是几百年帝国传统的结束。而且我认为对于俄罗斯民族来说,这摆脱了先前殖民主义的负担。如今俄罗斯的版图相对苏联而言是收缩了,正如当年的英国一样,其实是摆脱了殖民主义的包袱,当然这在心理上还需要时间来适应。

  苏联解体后,是否能将美国看成一个没有挑战的超级大国呢?在一段时间内,也许是这样的。美国在获得这样一个霸主地位后,在外交政策方面采取了更多的干预主义。其实从里根时期就有这样的苗头,从入侵巴拿马到利比亚事件,美国希望建立一个后冷战的经济秩序。但现在美国国内却面临一系列挑战。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40%的国会议员不出国,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美国靠美元过日子。现在美国是否还具有这样的能力,是否还能承担霸权地位所包含的责任?冷战结束时,其他国家似乎觉得美国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知道将把国际体系带向何处,但后来这些国家发现美国并没有这样的信心。到目前为止我们也不知道新的国际体系会怎样。但有一个事实是,1991年冷战结束导致了民族主义的上升,不管是南欧还是东欧都是这样。

  盛世良(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苏联的解体有以下一些原因。第一个是基础性原因,即社会形态。所有的社会形态都是自然而然的,社会主义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理论和设计,然后大家去实践,如果实践和理论不一样,再进行调整。所以求真务实非常重要。第二个原因是政治体制。苏联内部斗争残酷,镇压异己,这是苏联最后解体的一个很重要因素。第三个原因是戈尔巴乔夫,他想用资本主义的药方来治社会主义的毛病,但这实际上做不到。第四个原因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斗争耗费了苏联大量的精力。社会主义阵营最后解体,并不一定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而是自身内部出了问题。第五个原因是苏联主动放弃了苏共的领导。

  冷战是一个特定时代的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冷战已经结束。冷战是两大体系、两种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对抗。目前国际矛盾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要符合这么多条件的对抗是不存在的。我也不大相信美国现在会选择和中国进行冷战。(本文为本报记者根据会议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