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出现“降温” 艺术品市场“虚火”该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6 09: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进入12月下旬,今年艺术品市场“秋拍”的帷幕渐渐落下。记者注意到,国内主要的几家拍卖公司总成交额与成交率双双下降。无论北京保利还是中国嘉德,都没能续写今年“春拍”的业绩,总成交额分别下降了19%和24%。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的火热行情之后,今年的冬天让大家感到了一丝凉意。
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降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艺术品市场并非一个完全独立的市场,对全球经济下行的担忧难免影响投资人信心,大家都“捂紧”钱袋,导致艺术品市场“遇冷”;第二,一些艺术作品经过连续几年的“水涨船高”之后,其市场价格难免“虚高”,随着藏家艺术审美水平的提升,势必有所回调;第三,精品征集难度加大,“天价”难以再现,国内具有实力的拍卖公司现在无不面向全球征集拍品,实力一般者已无法回避拍品难征的窘境。此外,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带来影响,如鉴定评估过程不规范、交易模式创新难、交易过程不透明等诸多问题,都对市场的走势产生了制约。
自金融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即开始驶上发展的“快车道”,近两年更是“突飞猛进”。文化部市场司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41%,其中拍卖市场同比增长177%。与此同时,一些艺术投资机构纷纷成立,目前已有公开的艺术基金20多家,如今年拍下吴冠中《长江万里图》及去年以4亿元天价购得齐白石《松柏高立图》,都出自艺术基金的“大手笔”。多方推动下,艺术品价格一路“高歌猛进”。据国外一家权威艺术网站的统计,今年中国艺术家齐白石凭借《松柏高立图》盖过毕加索,已登上全球艺术品拍卖排行榜首位。
近期艺术品市场“虚火”下降、价格回调,是市场“无形的手”发挥作用的结果,虽让人颇感“寒意”,但对于这两年攀升过于迅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也有助于挤掉空虚的“泡沫”,以长远眼光观察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有利于管理部门抓紧制定相关办法,有效抑制不法行为。艺术品价格飞涨期间,由于监管不到位、违法成本低,投机炒作屡见不鲜,造假现象层出不穷,文物交易、份额化交易等违规甚至非法行为也假道而行……眼下,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对症下药,兴利除弊。
其次,有利于资源的重新配置。综观全球艺术品市场,顶级拍卖公司不超过5家,而目前中国拍卖公司已达约7000家,拍卖师人数超过10000名。市场的波动必然会令拍卖行业重新“洗牌”,在拍品有限的情况下,优势资源将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集中,并促其进一步成长壮大。我们已经有了像齐白石这样被艺术品市场认可的世界顶级艺术家,未来中国也应当出现与佳士得、苏富比等并驾齐驱的国际一流拍卖公司。
其三,有利于拍卖公司的运作更为专业化。由于艺术品价格持续走高,一家拍卖行已经无法承担所有门类的拍卖运作。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拍卖公司将会有选择地经营自己擅长的艺术门类,行业细分将不可避免,而且这种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其四,有利于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投资者关心的是艺术品的交易价值,收藏家关注的是艺术品的艺术价值。由于目前对于单件拍品参与拍卖的时间间隔并无规定,导致许多拍品短期内被多次“倒手”,价格虚高,过分突出了艺术品的交易价值。挤掉“泡沫”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认识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而让艺术品价格合理回归艺术价值,将助推艺术品市场更为理性健康地发展。
新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至今经历过多次的高潮与回调。其间产生了中国第一家拍卖公司,培养出中国第一批艺术品拍卖师,也让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实现了更大的价值,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影响力。2010年,我国艺术品交易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无到有、由小而大,经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成绩来之不易,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悉心呵护。希望这次“虚火”下降、价格回调能够让业内各方有所警醒,经营者谨守诚信,加强自律;管理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多方形成合力,中国艺术品市场定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