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昌平园的危与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07:45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昌平园新能源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但也面临如何抓住战略机遇发展期、整合资源优化环境的巨大压力。
文 |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张静华
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聚集了一批新能源行业领军企业,在全国率先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担当着引领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龙头和示范作用,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重要技术成果输出区和辐射源。中关村在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已经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设备和产品。例如,以清华阳光、桑普为代表的企业在太阳能集热技术方面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中核能源的低温核供热堆技术和高温气冷堆技术研发能力国际领先;国能风电、华锐风电等率先实现了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5兆瓦近海风机产业化应用等。
昌平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举例来说,昌平园神雾热能的高温蓄热式燃烧、清华同方的高能效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等技术和产品都能够节省大量能源消耗。
发展的挑战
昌平园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形成以新能源科技、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三大产业。其中,新能源产业已逐步成为昌平园发展规模最大的产业。2010年,昌平园聚集了以神华、国电燃料、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科技企业301家,实现总收入535亿元,占园区总量的59.2%。其中,新能源产业实现总收入414.6亿元,占园区总收入的45.8%,新能源总收入在中关村各园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海淀园。
今后,昌平园将从目前的11平方公里扩展为51平方公里,如何充分把握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借助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优势、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带等历史机遇,谋求园区新能源产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对于昌平园的未来发展非常关键。
然而,面对中关村核心区规划范围调整的重大机遇,紧抓机会跨越发展迫在眉睫。未来五年,北京将举全市之力,打造“两城两带”。即集中力量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着力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的创新型企业。这其中的未来科技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都直接涉及昌平,将为昌平未来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如何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思路,有效利用先行先试政策促进昌平发展;如何做到规划的超前性,提高区域规划建设水平;如何在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形成昌平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其成为昌平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面对未来科技城建设的重大机遇,如何促进央企研发中心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促进产业集聚;如何利用未来科技城带动北七家、小汤山和兴寿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也是未来推动昌平园跨越发展需要把握的重要环节。
发展提速期,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势在必行。针对丰富的科教创新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现状,如何挖掘资源,做好对接,尽快将丰富的科教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针对土地要素制约瓶颈,如何大范围整合资源,大手笔规划设计,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针对资金制约瓶颈,如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使用金融工具,保障“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需求。针对区域发展环境急需优化的现状,如何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区域综合服务水平。
昌平园综合经济实力亟待壮大。全区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昌平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市所占的比重仅为2.8%,与昌平城市发展新区的地位不相称。区内龙头带动型、科技创新型、可持续成长型、税收贡献型企业数量较少,抗风险能力不强。
区域经济结构亟待优化。产业结构档次不高,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发挥,研发成果转化不完全,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还不够高,品牌效应还不明显。
应对措施
昌平园新能源产业已经形成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规模实力。“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昌平园应加快推进东区的规划建设,以园区中心区和国家工程基础创新基地为核心载体,着力打造能源科技产业板块。继续做大做强中石油集团的中亚管道公司、中俄管道公司等九家企业和神雾集团、华业阳光、国家电网等能源环保企业。大力推进中科创新技术产业园、中石油科技创新基地、国家电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度,拓展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载体。同时,积极吸引国内外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领域的大型企业在昌平园设立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和其他分支机构,拓展新能源产业量,增强新能源产业集群效应。
重点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研发创新。昌平园新能源产业发展要与传统能源产业现有基础紧密结合,重点抓好太阳能、风能、智能电网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节能环保技术以及传统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创新。太阳能领域,要重点推进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发展高温太阳能集热器、光热发电等技术及产品;风能领域,要加快发展2.5兆瓦及以上风力整机和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智能电网领域,要加快发展电力信息化技术研发与服务、电力通信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节能环保产业领域,要引入钢铁、电力、有色冶炼等行业的科技研发项目,加强节能科技企业与传统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园区节能减排技术水平。
同时,依托神华、中石油等能源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吸引上下游从事能源服务、科技咨询、节能减排等综合类企业和专业技术公司,如石油研发服务企业、油田技术服务企业、科技型煤炭服务企业和电力信息化技术研发服务企业等,增强对新能源产业研发创新的专业服务支撑能力。
鼓励大型能源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实现高端升级,增强企业品牌竞争力。充分发挥昌平园大型新能源企业聚集的优势,采取“总部经济”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整合企业总部和研发、服务、融资等各主要发展环节,构建上下游产业协同联动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链。一是鼓励和引导大型新能源企业将技术研发、设计、营销、结算等功能环节,逐步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在昌平园设立独立的职能总部,如研发中心、创新基地、销售中心等;二是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新能源企业特别是具有较强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在昌平园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性总部和分支机构;三是鼓励园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实施生产布局调整,将总部和研发等高端环节留在昌平园,将生产制造等低端环节适时适度地向其他地区转移,或在其他地区新设立生产基地,实现跨区域乃至跨国经营。
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争取市区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园区成立新能源产业联盟,搭建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供相关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新能源领域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同时,紧抓昌平南部地区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以及昌平园扩园的良好机遇,用足用好中关村示范区“1+6”系列政策,重点围绕新能源重点行业领域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对新能源企业自主创新、承担重大科技专项、开展科技示范工程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营造优越的新能源产业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