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增速急速下滑七成“激进”目标未完成车企加速出海曲线救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12:22 来源: 新闻晚报记者 王毅鹏 制图 邬思蓓
销售增速从去年的43.9%急速下滑至5%不到、7成车企未完成年初的“激进”目标,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车市来说,2011年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急刹”。不过正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对于国内车企而言,最坏的2011年反倒成就了出口形势的最佳。欧债危机主导下的经济衰退直接动摇了西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这对于价格低廉、品质不断得到提升的中国汽车而言是最合适的进军时机。
欧债危机西方车市受重创
欧洲危机之下,英国LMC汽车咨询机构发出预测,2012年西欧新车市场将遭遇比预期更严重的缩水。鉴于欧洲经济产值不断下降,该机构已将其对2012年的欧洲汽车市场预期下滑幅度由原来的2%调整为5.1%。
作为受欧债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车企之一,欧宝CEO Karl-FriedrichStracke同样悲观预计2012年的欧洲汽车市场将会进一步萎缩,其主要考虑到欧债危机使得终端消费市场不确定因素太多。菲亚特兼克莱斯勒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表示,意大利汽车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未如此疲弱,2012年将是“艰难的”一年。
盖世汽车网的分析报告显示,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使得深受拖累的欧洲银行因为流动性吃紧而被迫收紧信贷,欧洲市场的汽车信贷业务受到直接影响,导致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下降,此外欧债危机导致宏观经济走势低迷,经济衰退也促使一部分消费者暂时搁置购车计划,持币待购现象在明年或将进一步加重。
不过,欧债危机在重创欧洲市场的同时对其他一些汽车厂商而言却也是机遇的缔造者。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汽车厂商是欧债危机的受益者。目前,在全球几大新兴经济体中,巴西、俄罗斯本土汽车工业薄弱,出口欧洲市场还远没有进行战略层面上的考虑,印度汽车工业虽有起色,但主要靠塔塔一家支撑。因此几大新兴经济体中对欧洲市场觊觎已久的当属中国本土的几大自主品牌生产商。
上述报告分析,欧债危机主导下的经济衰退直接动摇了欧洲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这对于价格低廉、品质不断得到提升的中国汽车而言是非常好的进军时机,尤其是中国汽车形象在欧洲消费者心目中随着上汽对罗孚、吉利对沃尔沃的成功收购和完美融合已经有了质的改变。
出海去自主品牌加速出口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汽车行业的海外出口开始逐步走出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阴影,恢复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出口汽车有望超过80万辆,创历史记录。中汽协表示,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出口还有望大幅增长。
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国外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出海以“曲线救市”,长城汽车位于保加利亚新建的工厂就将投入试生产,预计2012年年初便可启动三款车型的全面生产,所产车型将在包括保加利亚在内的欧洲市场上进行销售;上汽乘用车已在英格兰的Long-bridge工厂投产紧凑型轿车MG6,并旨在通过原有和新建的双重渠道重新出口海外尤其是重返欧洲市场。此外还有正式成立不久的观致汽车,直接将欧洲市场定为海外目标市场。
吉利汽车表示,2015年,200万辆的产能中将有三分之二销往海外。为此,吉利汽车将在五大技术平台、15个整车产品平台上衍生出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40余款车型。奇瑞也透露,今年其出口量创历史新高,未来将更重视海外市场的发展。为此,吉利和奇瑞在国内市场不景气、多基地同时建设的情况下,果断把涉足出口的奇瑞鄂尔多斯基地,吉利湘潭、济南基地“特殊照顾”,在加快建设进度的同时,导入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以此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汽车出口尚处于发展阶段,未来具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德国现在汽车出口量占整个产量的75%,日本是65%,韩国是50%,甚至连巴西都占20%以上。我们国家去年全部出口量58万辆,仅占整个产量的3%左右。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表示:“去年我国汽车出口仅占总产量的3%,这还远远不够,出口占总产量的比例应该更高,‘十二五’末,这个数字要达到10%-15%才算正常。 ”
不差钱仍热衷海外收购
中国民企收购萨博虽之失败告终,不过此举并未阻挡国内车企 “虎视”海外并购的决心。从2009年开始,四川腾冲重工收购悍马、北汽收购萨博的技术产权,到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第二波热潮,已经持续到第三个年头。那些在金融危机的小众国际汽车品牌们的则难以掩饰对中国汽车企业富裕资本的渴望。
“到中国去! ”这似乎成了国外一些困难车企的救命稻草。汽车企业跨国并购浪潮的直接动因,在于金融危机下上市公司股价暴跌造成的资产价格低估,收购成本大幅降低。中国车企因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现金流充裕,纷纷进场“抄底”,通过多种资本运作方式进行跨国并购。
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欧债危机波及的范围不断加大和程度日趋加深,将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欧盟一些国家的大型企业剥离赢利能力相对较弱甚至是亏损的资产,这将给有实力的中国汽车厂商提供抄底的机会,并可参与到全球汽车业的重组大潮中去。业内人士建议,国内汽车厂商可以多关注欧洲一些具备一定技术和客户资源的零部件企业,对整车企业的收购前期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并结合自身的“消化”能力和发展战略做出客观判断,避免进入收购陷阱。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跨国并购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国企业自身的技术短板和市场瓶颈问题,更是将来确立其全球地位最为快捷的方式。“走出去”固然可喜,然而中国企业在整体收购海外企业之后,整合有力从而达到最初目的的案例却乏善可陈。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企业在运营能力上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车企在海外并购中存在贪大求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