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大校长为何被误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8 02:06 来源: 郑州晚报

  北大校长为何被误解

  媒体以真实为生命,应坚持客观、中立的准则,该案值得所有媒体人警醒。但这一次的误解,表面上看是报道失误造成的,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周其凤校长原来说法同样武断、情绪化,他说“从培养杰出的美国公民的角度来看,美国的教育绝对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我们从世界公民的角度来看,我就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团糟”,可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马丁·路德·金等不都是世界公民的典范吗?在国际公务员队伍中,美国人并不少,在环保、消除贫困等方面,许多国际性组织都是美国公民首倡。罔顾事实,斥为“一团糟”,难免被误解。 ——《北京晨报》

  拿什么来守住我们的密码

  拿什么来守住我们的密码?此次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表明一些网站的安全意识淡薄,对用户的核心数据保护不足;同时,《电子签名法》迄今未能真正在商务领域加以应用;另外,当前对互联网公共安全的治理力度也有待增强。结合当前的各种信息,最大程度地建立并完善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制度,成了网民与管理者共同的呼声。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仅体现在个人信息遭到不当泄露时,在个人信息的获取、收集、持有、使用、营销等环节也需要管理保护机制。同时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个人信息受到侵害后,责任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范围限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法律对于侵权人如何补偿受害者并未作出相应规定。在目前通过信息网络收集大量个人信息并非法用于商业用途的案例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建立一套完善的民事补偿机制,针对网络违法犯罪特点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晚报》

  限制秘密拘捕还需更细密设计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规定:“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把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在国家追诉犯罪的过程中,刑事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的适用,由于涉及公民人身自由重要权利的限制,要求侦查机关及时通知家属,无疑有助于防范权力滥用、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因而立法备受舆论关注。有网媒认为,就条文本身而言,这一条仅仅针对的是逮捕,并未涉及刑事拘留等。实践中,引起公民最大担忧的并非逮捕,因为侦查机关对逮捕的程序适用比较严格,法律上还需要检察机关的批准,公安的侦查权力受到一定制约;反而是刑事拘留,由于缺乏公权力内部的制衡监督,有可能被个别公权力用来对公民实施“合法伤害”。

  ——《京华时报》

  宽带假不假 应该问网民

  近日,DCCI报告称中国绝大部分用户使用“假宽带”。DCCI接受采访时表示,因担心报告调查取样方式与相关要素公布后会引起断章取义的曲解,调查方式暂时不予公布。北邮教授称以实际上网速度和标定速度对比,DCCI“假带宽”结论并不客观。调查机构有了数据却不方便公布,专家教授出场解围称调查结论不客观,这样的场景是多么熟悉。在“上网贵”的大背景下,涉及公众日常生活的“假宽带”问题,引发公众的愤慨与讨伐其实在所难免。如果专业机构不公开调查数据,那么相比于教授的解围言论,公众的上网感受更有说服力。网速假不假,调查机构不愿说,专家教授说一面之词,其实,作为消费者的网民才更有发言权。

  ——《北京晨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