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国纷纷调整军事战略 构建新型威慑体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8 10:3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的围绕能源资源以及外空、深海、极地等“战略新疆域”的争夺博弈日益加剧

  美国通过若即若离的挑动、施压、利诱等“软战争”方式,对大中东实施战略管理和战略控制

  军事竞争升温

  陈舟(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少将)

  今年,世界军事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局部动荡加剧,军事竞争升温,天下仍很不太平。

  局部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各种安全问题交织互动。历时7个多月的利比亚战争,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内战,而是伴随着以政权更迭为目的的外部军事干预。北约违背联合国1793号决议,出动海空军兵力对利比亚发动空前猛烈的打击,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西方国家在经济低迷背景下坚持增强对外军事干预意愿和决心,显示了军事力量仍是一些国家谋取战略利益的主要手段,战争威胁依然现实或潜在地存在着。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和宗教纠纷此起彼伏,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的围绕能源资源以及外空、深海、极地等“战略新疆域”的争夺博弈日益加剧,一些处于转型期的亚非国家政局动荡甚至出现内战。朝核问题的解决处于停滞状态,伊核问题存在失控危险,国际核扩散形势严峻,核安全风险上升。恐怖主义威胁开始长期化、本土化和分散化,一些地区“越反越恐”。

  展望未来,传统与非传统、国内与国际、生存与发展安全问题将更加紧密交织、频繁互动,因政局动荡、核危机、资源争夺等引发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上升。但在军事确保相互摧毁、经济深度相互依存的背景下,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不在于以战争手段彻底摧毁对手,而是谋求新的“有效威慑”。

  此外,信息化战争向更高阶段演进。信息化战争发展的一个标志,就是广泛运用智能化、隐形化、精确化武器装备,陆海空天电网一体的中远程精确打击成为重要作战样式。

  世界军事强国进行的战争呈现无人、无形、无声的新特点。2011年北约空袭利比亚和美军斩杀拉登、奥拉基等恐怖头目时,或使用巡航导弹、无人机、隐形飞机实施精确打击,或派遣隐形直升机实施长途奔袭。美军2008至2010年间在巴基斯坦使用无人机实施了204次精确打击,在利比亚战争中投入70余架无人机实施了145次精确打击。这种高收益、低成本的战争样式,为西方军事强国实施新型军事干预提供了高效、即时、全域的威慑和打击手段。

  为抢占信息化战争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军事强国积极构建涵盖核、天、网的新型战略威慑体系。随着世界军事变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以信息化对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军事技术时代差仍在拉大。

   “软战争”渐凸显

  唐永胜(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

  为适应国际安全战略形势的新变化,应对全球化条件下日趋多样化的安全威胁,世界大国在2011年继续加紧调整军事战略和安全战略,谋求在新一轮博弈中争得战略主动,占据有利地位。

  金融危机和经济社会动荡,加深了美国国内对过度依赖军事手段推进国家利益的政治分歧,削弱了美国全球战略扩张的能力与意志,使美国对其它国家的需求上升、遏制能力下降,美国必须以战略收缩来解决其迫在眉睫的国内问题。在中东变局中,美国实施的是一种“不战而胜”或“少战而胜”的战略,即通过若即若离的挑动、施压、利诱等“软战争”方式,对大中东实施战略管理和战略控制。与此同时,由于亚洲地位上升,美国战略重心加快向这一地区倾斜,其国家安全战略日益呈现全球收缩与亚太局部加强的布局。

  随着地区力量格局的演变,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国家也都较大幅度地调整了军事战略。日本和印度在加快军事力量发展的同时,一个比较突出的重点是加强了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对中国防范遏制的倾向有所增强。如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明确将其防务重点转向“西南地区”,把对中国的“严密关注”提高到“警戒监视”。印度的主要作战对象逐渐调整为重华轻巴,不断在印中边境增加军事力量。俄罗斯则继续推行以军强国政策,在努力扭转与美欧关系被动局面的同时,加大对亚洲方向的投入。

  竞争不掩合作,是当前国际关系复杂化的必然要求。美国也意识到大国合作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其他主要大国的支持与合作,国际反恐、防扩散、解决公共卫生安全和应对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问题就无法有效展开。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要寻找新伙伴,宣称“要在每一个地区建立新的、更加深入的伙伴关系”。俄罗斯与北约尽管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但展开多领域合作,其中涉及阿富汗问题,以及打击毒品犯罪、海盗和恐怖主义等。

  总体来看,世界大国的军事战略调整动向,不仅使国际战略安全环境、大国关系及地区局势的未来发展增加了变数,也对我国的战略环境和国家安全带来了复杂深远影响。同时,大国军事战略调整也给我国提供很多启示,把握大国军事调整的共同趋势与个别意图,完善自身军事战略,将有助于我国适应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