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债余额延续增势 总体偿付风险不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8 15: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国家外汇局12月27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我国外债余额继续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增长态势。截至2011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6971.64亿美元,较6月末6425.28亿美元的余额规模增长了约546亿美元,与二季度的565亿美元增幅接近,高于今年一季度370亿美元左右的季度增幅。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周文渊就此表示:“外债余额规模持续上升一方面与进出口和外贸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外围市场利率普遍较低、人民币中长期升值预期持续等因素影响。”“总体看,当前我国外债总规模并不大,相对于超过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外债比例相对较低,结构也基本合理,总体偿付风险并不大。下一阶段,应继续积极发挥外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功能,用好外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外债规模一度出现大幅下降。2009年二季度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企业间贸易融资开始活跃,外债余额增长开始持续。2010年3月末至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从4432.36亿美元增至5138.10亿美元,继而达到9月末5464.49亿美元的规模。今年以来,一季度外债余额增长规模与去年年中水平基本持平,二季度有了较大规模增长,三季度则延续这一态势。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外债余额增长态势基本与当前经济运行、企业贸易和融资活动的发展态势相吻合。
“从趋势上来看,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短期外债持续增长态势十分明显。”周文渊说。数据显示,2009年9月末,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为2219.7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57.39%,2010年9月末这一数字升至67.61%。2010年末,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比例已上升至68.44%。2011年3月末,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70.25%;6月末,短期外债余额为4621.11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71.92%;9月末,短期外债余额为5076.25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72.81%,短期外债余额和占比均连续攀升。
“短期外债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政策走势不明朗,国际金融市场仍波动较大,长期负债意味着承担长期的汇率波动风险,而短债恰恰可以较好规避未来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之目前国际上的短期债利率普遍较低,企业更倾向于持有短期外债减少利息支出,从而降低偿还风险和成本,这使得短期外债余额规模和占比进一步增加。”周文渊表示。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我国短期外债占比偏高还与我国近年来贸易进出口高速增长有关。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贸易进出口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2%,而短期外债中间占比比较大的是贸易融资和贸易信贷。此外,短期外债占比偏高也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利差导致的。这是因为较多企业通过资产本币化和负债外币化等方式来实现最大利益,如企业通过预收外汇货款方式迅速结汇,并采取延迟对外支付外汇方式,从而造成贸易融资、贸易信贷高速增长和国家短期外债占比偏高态势。
同时,专家们还表示,从短期外债的构成看,其中大部分是与贸易有关的债务。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大多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背景,其增长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基本上相适应。因此,这部分短期外债占比上升不会影响我国外债安全。此次数据也显示,9月末,与贸易有关的信贷余额为3749.96亿美元,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3.87%。
“要指出的是,短期外债比例持续上升也不能排除有部分投机资金披着贸易的外衣流入、流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外债管理。”工行分析人士指出,“如继续规范外债和或有负债管理,加强对企业关联交易的监测;强化真实性审核,提高贸易与服务贸易外汇资金的监管效果;加大对违法关联交易的检查力度,严防掩盖资金的真实性质以规避外汇监管的行为等。”
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外债规模平稳增长,债务率、负债率等一些常用的外债风险指标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内。外汇管理部门始终将风险防范置于重要位置,积极关注外债规模和内部结构变化趋势,同时不断改进和加强外债管理,防范债务资金变相流入,冲击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从债务人类型看,此次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2096.05亿美元,占47.58%;而6月末的数据显示,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1828.52亿美元,占45.39%;3月末这一规模为1562.66亿美元,占42.59%;2010年年底为1353.33亿美元。由历史数据可以发现,这一数据的规模近年来一直在增加。宗良就此表示:“这表明近年来,在我国‘走出去’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中资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参与度在持续提升,这一趋势也逐渐反映在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的持续增长上。”记者 牛娟娟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