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我国农产品大流通大交换制高点的范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我国农产品大流通大交换制高点的范例

  作为上海市市级重点推进项目的《上海名特农产品国际物流与交易基地》,它坐落于新浦东现代农业园区内,首期开发规模为300亩,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基地涵盖完整的现代农业流通产业链,包括交易、采购、展示、展销、冷链物流、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检测、保鲜包装、电子商务、电子竞拍、研发培训、农事旅游和农业金融服务等,它的建成运营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服务农业,创新转变农业流通发展方式,健全农业流通产业体系,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国家战略的承载力。

  基地的建立,旨在搭建上海服务中国农业、国家级的国际性功能平台,通过现代农产品流通服务,推动农业增效与科技进步,促使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服务全国“三农”作贡献。

  基地总开发规模为1000亩,基地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首期将投入12亿元人民币。基地由纵向的水产、水果、花卉、蔬菜、酱菜、肉类和农资农机涉农产品等类别性专业市场,与横向的国别、地区、省市等区域性综合市场复合而成。基地的建成运营,势必提高全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搭建一个展现中国现代农业国际大流通大交换的平台。

  通过科学整合的要素集聚,未来基地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性、现代化的“上海农产品交易所”。基地全面建成运营后,境内外农产品可以在这里实现信息对接,互通有无,并通过竞拍形成较合理的价格体系,最终在上海交易在异地快速交割。又如建成的亚太交易馆和非洲交易馆,一方面展示各类实物样品,另方面则营造商务空间,让客户舒适沟通、谈判与交易,同时市场还提供研发、信息、检测、配送、金融等综合性一体化服务。

  基地将会创新“农业实务金融学”概念,推出农业流通短期投融资、农业创业基金和农业风险基金等服务,以及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大代理和租赁服务,有效提升基地高效运转和抗风险能力,真正符合具有国际水平的农产品大流通大交换平台。

  基地整体规划构建高起点的世界精品水产区、国际水果区、国际有机食品区、国际杂粮区、国际花卉区和国际(酱)蔬菜区等区域。除用心打造兄弟省市合作区大西部交易所和中国台湾交易馆外,也精心打造亚太交易馆、非洲交易馆、俄罗斯交易馆、欧盟交易馆,北美交易馆和南美交易馆。同时,基地还将建设农业交易采购中心、常年展示中心、电子竞拍中心、冷链物流中心、保鲜包装中心、第三方检测中心、信息互动中心和研发培训中心。

  基地推行诚信制和会员制,实行农产品履历制、条形码化和追溯制。崇尚“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理念价值观,推崇“和为贵、联为高”的现代协作意识,信奉“原值原享、增值共享”的利益分享观。汇聚四海,服务八方,与海内外朋友连手共同打造一个“安全、标准、诚信、优质、高效和可靠”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服务的国际大平台。而基地已具备组织化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强、辐射面广和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在集约、高效“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现代农业流通市场,来做大、做强“市”。真正实现以销定产、以销促产。

  基地最大亮点-“东方冷链港”,容量12万吨级的现代化农业国际冷链物流区,将是中国最具规模和最大容量的现代农业国际冷链第三方专业物流。它的亮相就如同是一条纽带,把长三角乃至中国兄弟省市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增强同“国际大鳄”抗衡的能力,在冷链专业物流领域产生“旋涡式的磁场强度”。以其“集聚、规模、先发、高端”的创新效应,有效降低农业流通的综合商务成本,全面提高农业流通的效率和质量,真心诚意为全国“三农”服务。国际冷链物流区将逐步有效整合农业的“国际物流、口岸物流、绿色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冷链专业物流”等功能,以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为己任,积极探索现代流通业“反哺”和“主导”作用,全面推进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和农业绿色物流的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