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我们触摸世界(组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07:4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1:我们触摸世界(组图)

  

2011:我们触摸世界(组图)

  

2011:我们触摸世界(组图)

  

2011:我们触摸世界(组图)

  

2011:我们触摸世界(组图)

  

2011:我们触摸世界(组图)

  国际风云人物、寻常百姓人家,欧洲债务危机、新兴国家兴起,大事、小事,政治、经济,社会、民生……

  脑海中不时浮出点滴回忆,凝聚笔端,一个个字和标点符号串成一句句话,最终书成一篇篇短文。

  岁末,人民日报驻外记者将他们的驻外感受、所见所闻展现给尊敬的读者。透过这些清新简洁的文字,读者将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以及世界如何看待不断发展并与世界共赢的中国。

  粮食援助

  本报驻南非记者 裴广江

  “你来自中国吗?”7月底,在非洲之角粮食危机最严重之时,我来到肯尼亚东部的达达布难民营采访,那里的人一眼认出我来自中国,甚至有人脱口而出中国领导人的名字。

  达达布是一个在我携带的世界地图上找不到的小镇,这里的绝大部分难民来自索马里,一个因长年战乱,中国使馆、医疗队和工程技术人员20年前就已撤离的国家。我想象不出,这里的人们为何对中国依旧印象深刻。原来,索马里难民得到了中国长期的粮食援助。

  据统计,今年中国政府一共向非洲之角地区提供近7000万美元的紧急粮食和现汇援助,其中1600万美元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索马里,是中国向该机构提供的单笔最大额度捐款。如今,这些援助已全部运抵非洲之角,索马里、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4个国家的灾民得到了中国实实在在的帮助。

  20年前,中国还是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主要援助对象,如今中国在解决本国人民温饱的同时,已在为他国人民提供有力的帮助。这充分证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有利的、共赢的。索马里人长期受益于中国帮助,因此也就对中国记忆深刻,哪怕是在难民营中。

  自信自强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 宪

  今年8月17日,值美国副总统拜登抵达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之际,本报记者对拜登的独家专访面世。

  在近两个月时间内,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与美国白宫、国务院等进行了反复沟通,直至拜登专机起飞之前。在这一沟通过程中,本报记者坚持一个原则:不回避问题。

  在提出采访申请多日后,本报记者接到反馈:美方同意接受采访,但认为有些问题过“硬”。在调整采访问题单时,我们仍然不回避问题,并增加了“今年7月在盐湖城举行的首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上,中国省级领导与美国州长们讨论了在地区层面上的贸易、投资、能源与环境合作。一些中方官员表达了他们对一些保守力量和利益集团对来自中国投资根深蒂固敌意的关切,还有人提及美方对中方长期实行的高技术出口管制。您对这些关切有何回应?”等新问题。

  在最终的版本中,拜登回应了“一些保守力量和利益集团对来自中国投资根深蒂固敌意的关切”这一问题,却回避了“中美关系中长期存在台湾、涉藏、人权等敏感问题,您认为应如何妥善处理有关问题,防止中美关系受到大的损害?”的问题。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坦率交流成为必需。借助于坦率,共识可得到累积,偏见可得到澄清。坦率来源于自信和自强,从一个角度见证了中国历史性的进步。

  奔赴现场

  本报驻泰国记者 暨佩娟

  2月4日,泰国和柬埔寨在两国边境争议领土柏威夏寺附近交火,双方各有伤亡。几天后,我们来到柏威夏寺所在的四色菊府。在距边境10多公里处,村民指着路边的巨大弹坑和烧焦的草丛向我们控诉战争摧毁了他们的生活。在当地一所中学,一名教师指着教学楼顶中央清晰可见的大窟窿告诉我们,当时,一颗炸弹从教学楼屋顶斜穿而过。在距柏威夏寺不到10公里处,一个哨卡以“前方是危险区”为由挡住我们继续前行,士兵表情严肃,各类军事设备在一旁待命,仿佛战争随时可能一触即发。

  4月22日,泰柬两军爆发新一轮冲突。4月29日,我们驱车近500公里来到泰国东北部素林府。当车辆逐渐驶近交火地点时,道路两旁已难觅人烟,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许多房屋房门大开,房主像是已经在匆忙中逃离。临时避难中心的难民告诉我们,两国的战争还会继续。事后我们得知,当晚泰柬双方果然在距离我们仅十几公里处的边境线附近再次交火。

  每次出发前,因为不想家人担心,我只给家人打一个问候电话。

  走近才能贴近,深入才有深度。奔赴现场,使我们对战争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使我们更接近新闻的真实。只有身在现场,才不会留下遗憾。

  搭“顺风车”

  本报驻蒙古国记者 霍 文

  进入12月以来,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的羊绒、皮衣专卖店及各大商场人满为患。顾客以当地市民为主,这在三四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那时购买这些价格不菲商品的,主要是外国人。

  在一家中蒙合资公司工作的包勒尔近日专门到羊绒专卖店为父母购买新年礼物。她说,羊绒制品价格很贵,以前选新年礼品时根本不会考虑,但这两年蒙古国经济搭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基本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蒙政府不断提高民众福利待遇,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了。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评估称,蒙古国已正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1年蒙古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可能达到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3000美元,而2004年该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638美元。如此高速发展与近几年蒙古国矿产业的兴起有直接关系。中国连续十几年是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其煤、铜、锌等矿产品主要出口中国。随着蒙古国战略矿项目的陆续启动,未来几年蒙古国经济将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超过5000美元,10年后目标为1.2万至1.5万美元,有望成为亚洲继“四小龙”之后的又一只“小龙”。

  寄托“两票”

  本报驻西班牙记者 丁大伟

  临近年关,西班牙民众最热衷干的一件事竟然是购买圣诞彩票。在马德里市中心格兰维亚大街上的一个彩票点,每天都有数十米的长队排着等待买彩票,同样的情景还出现在西班牙的其他许多城市。为了满足庞大的消费需求,西班牙彩票公司提高了今年圣诞彩票的奖池金额。而就在距离这个彩票点步行仅10分钟的地方,一家空置的酒店直到不久前还被近100名因为无法偿还房贷而被驱逐的民众和对社会不满者占据着。

  2011年已经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第三年了,但西班牙的经济状况仍未出现明显好转,失业率居高不下,400多万失业大军成为西班牙社会的噩梦。今年西班牙还爆发了世界瞩目的“五月十五日运动”,以年轻人为主的民众走向街头要求更多的民主与和平等,社会出现动荡。

  面对严峻的现实,西班牙民众在用不同的方式寻找希望,希望寄托在彩票上,更寄托在选票上。2012年,在大选中以绝对多数获胜的人民党新政府将正式开始自己的执政期,人们期待新政府能够出台有力措施,刺激经济、创造就业。

  响亮牌子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谭武军

  驻外6年,在向采访对象做自我介绍时,对方常常会说:“哦,你是人民日报的记者!”在这怀有敬意和友好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人民日报在采访对象和外国友人心目中的地位。在感受这种光荣时,我也深深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作为人民日报的驻外记者,只有表现出高出一筹的专业素养才能真正对得起人民日报这块响亮的牌子。

  在国外,人民日报记者常受到外方格外关照,获得一些难得的采访机会。我也时常作为中国唯一受邀的记者参加一些采访活动,如出席俄罗斯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的午餐会、参观西伯利亚经济特区、踏访贝加尔湖等。在这些活动中,我的同行者往往是金融时报、费加罗报、路透社等世界传媒巨头的记者。

  如何在与世界传媒巨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表现出中国媒体人应有的职业风范是本报记者应尽的职责。当自己的外语水平受到采访对象的肯定,当自己的提问赢得对方的尊重,当自己的文章多次被驻在国媒体转载、国际传播力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当采访对象国驻华使馆发来感谢信时,我知道,我的汗水没有白流。我在感受这份光荣的同时也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欧洲求助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

  5年前,我在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大街上随机采访当地人,问“关于中国你知道些什么”时,回答就两个字“中餐”。

  2011年末,我在同一条街就同样问题采访过路人,答案是“中国能够帮助欧洲”。

  “欧洲求助中国”是2011年欧洲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欧洲各国从政府层面、智库学者再到民间百姓都热烈讨论:该不该向中国求助?中国救援欧洲会不会附加条件?欧洲会不会因此对中国失去影响力?等等。

  讨论情况反映了欧洲人的矛盾和复杂心态:

  一方面,欧洲希望借助中国的资金援助,阻止债务危机继续蔓延,使欧元区走出困境;

  另一方面,欧洲担心中国因此“购买欧洲”,趁机扩大在欧洲的影响力,其实质与其说担心中国强大,不如说害怕欧洲从此变得弱小。

  欧洲人历来信奉“丛林法则”,他们知道自己是如何对待“弱小”的非洲国家的,他们害怕在强大的中国面前变成“弱小的非洲”。

  无论如何,“欧洲求助中国”这一话题的提出在南北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欧洲求助中国”意味着今后欧洲将从战略上更加看重中国,世界多极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

  时代变迁

  本报驻巴西记者 吴志华

  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干事拉加德到访巴西。这位精明的金融界“铁娘子”是为化解欧洲债务危机伸手求援而来的。对此,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的回应颇有意味:“这回IMF不是带钱来,而是来要钱。成为债权国总比沦为债务国强啊!”

  20多年前,巴西正陷入经济危机的深渊,背负着1000多亿美元的外债。面对到期债务,巴西不得不想尽办法四处筹钱。美欧债权国和IMF对巴西申请贷款救助和放宽偿债期限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即巴西政府必须压缩开支,保持财政盈余,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勒紧腰带过日子”,省出钱来还债。IMF还派工作组定期到巴西“查账”。

  现在,巴西经济兴旺,外汇储备丰富。拉加德离开巴西后的次日,巴西众议院很快批准了政府向IMF注资100亿美元,将巴西在IMF中的份额从0.533%提高到2.316%。20多年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如今慷慨解囊,为美欧纾困,真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当年,欧美国家逼发展中国家“勒紧腰带”还债。现在,欧美人是否也愿意过一段紧日子来化解危机呢?发展中国家从自己的经验中吸取了教训,发达国家也不应通过增加印钞量或请别人撒钱埋单来转嫁危机。世界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精打细算

  本报驻印度记者 廖政军

  36岁的玛杜太太和丈夫以及两个儿子一起租住在新德里市东郊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里,家庭月收入约为16500卢比(1卢比约合0.119人民币),接近印度中产阶级的下限。2011年,玛杜太太的日常开支不断增加,特别是一日三餐的花费几乎占到家庭收入的40%,使得她必须每天为菜篮子精打细算。她向记者抱怨说:“以前每天至少有一餐会考虑买鸡、羊肉等荤食,但现在就连洋葱、土豆、西红柿的价格也上涨不少,另外孩子们每天都要喝的牛奶也由每升15卢比涨到25卢比。”

  据印度政府公布的最新数据,以家庭年收入20万卢比至100万卢比为标准,目前印度有近3000万个家庭跻身中产阶级行列,人数约占印度总人口的12%。今年,印度一直经历着食品价格的高通胀,10月份通胀率曾一度高达12.21%,创下9个月以来新纪录,许多食品价格就连中产阶级家庭也望而却步,更何况那些多达4亿的日均生活费不足两美元的印度贫困人口。

  印度通胀高企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印度食品价格正处于全球性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影响之下;二是货币紧缩政策在遏制价格上涨方面作用有限,而卢比贬值则加剧了印度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三是农产品供应限制导致了食品高通胀的持续。

  弃核缺电

  本报驻德国记者 管克江

  邻居佩维女士最近几天老抱怨一件事:柏林电价又要涨了,明年开始每度电从22.56欧分涨到24.23欧分。“以后我每个月要多付四五个欧元的电费了!”我告诉她,这和她支持的关闭德国所有核电站也有关系。核电占德国发电量的28%,现在已经关了8座,德国只好增加火力发电,成本自然增加。

  佩维说:“核电有安全隐患,我们当然得关闭。电不够,进口呗。”我回答:“是啊,德国现在就是在进口法国、捷克的电。法国和捷克都是核电大国,由于德国需求,捷克还准备扩建核电站呢。一边说核电不安全,一边却在进口核电。这怎么解释?”

  佩维答不上话来。我接着告诉她,德国原准备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40%。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估计,德国可能届时无法达标。不少专家说,默克尔政府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用两个月时间做出弃核决定,成为两德统一以来最快速的政治决断。但是“说易行难”,德国的能源政策面临挑战。

  热门话题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牟宗琮

  今年8月正逢斋月,我随巴基斯坦朋友阿贝德到他的家乡——巴中部城市木尔坦采访,那里热得出奇,被当地人称为“天底下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阿贝德及其父亲法哈尔白天陪我参观木尔坦卡尼瓦镇上的芒果园和柑橘园,晚上带我去参加村子里的开斋饭。

  开斋宴席设在村头的一块高地上,除了房子边上的一座牛棚和旁边一条羊肠小道外,四周全是庄稼地,不时路上有驴车经过。人真来了不少,七八张桌子座无虚席。

  大家对我有些好奇,问我从哪来,做什么职业等。大家热烈地谈论起来。我听不懂他们讲的旁遮普语,只觉得大家兴致很高。一位戴眼镜的老者还做了长篇发言,好像是在对什么表达不满。

  我问阿贝德。阿贝德说,大家是在讨论今年化肥涨价过快,而棉花虽然丰产,但收购价格低于去年等话题。

  我感到意外,因为在平时关注的新闻中,与巴相联系的往往不是反恐,就是政局,抑或是与美国关系问题,民生好像就从来不与巴基斯坦沾边。

  谈话间,一位村民向我打听孩子到中国念书的费用。看来,即使是在反恐前沿的巴基斯坦,老百姓心里想的第一位的,还是对殷实富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新永驻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吴 云

  10月5日,一代创新巨星陨落。乔布斯,计算机时代一位伟大的创新者永远离开了他热爱并致力于改变的世界。

  早在1995年在瑞典工作期间,我就曾使用过苹果Mac电脑。当时国内尚使用DOS等操作系统。陡然间接触Mac电脑,就被那直观可爱的视窗界面和简单易用的操作系统迷住了。回国后,同苹果产品绝了缘,后来听说苹果公司处境不佳,每况愈下,还颇感惋惜。

  2008年到纽约工作后,再次看到苹果产品,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十几年过去,苹果产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iPhone和iPad太精巧和神奇了,将专业性和娱乐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苹果产品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晶。苹果产品只看外观,就与众不同。乔布斯曾说,“创新是区分领导者和跟随者的标志”。乔布斯是创新的化身。但如何才能创新呢?乔布斯说:“创新同你有多少研发经费没有关系。当苹果公司推出Mac电脑时,IBM公司比苹果公司至少在研发上多花了100倍钱。因此,创新与钱无关,创新要看你有什么样的人、你心目中创新的方向在哪里以及你能朝着它走出多远。”

  世人怀念乔布斯,不仅是感谢他创造的电子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更希望他的创新灵魂永驻人间。

  铁门内外

  本报驻埃及记者 黄培昭

  埃及“革命”前,民风纯朴,甚至到了“夜不闭户”的程度。对此,记者深有感触,上一任在开罗常驻期间,发现埃及局势很稳,每到夏日来临,记者住处的门卫穆斯塔法总是开着门睡觉。午夜时分,当记者写完稿外出散步时,但闻鼾声入耳,四周万籁俱寂。那从没锁门的屋里发出的阵阵鼾声,是开罗良好治安状况的最佳诠释。

  “革命”后,记者住处新装了厚厚的大铁门,因为动荡撕裂了埃及社会,治安遭到破坏,入室抢劫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穆斯塔法不敢再敞着门睡了。夜幕初降,他就迫不及待地把大铁门紧紧锁上,夜半鼾声也没有先前那么响了。“我得睁着一只眼睡,怕出事,来不及反应。”他说。

  结束撰写此稿时,埃及过渡政府新总理詹祖里刚宣布,当下埃及急需解决两大难题:一是安全,二是经济。穆斯塔法也认为安全缺失、经济低迷正折磨着埃及。他推心置腹地对记者说:“动荡使埃及人心浮动,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甚至连做人的基本底线和操守都受到了冲击。”他还说,埃及要恢复生机,动荡后步入正常的建设轨道,还需较长时间。看来,大铁门虽然使人感到进出不便,但一时还少不了。本版漫画:徐鹏飞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