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直:撼山易 撼银鸽投资污染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0 06: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1月23日,中国经济网曾报道银鸽投资污染持续30年,然而在记者报道1个多月之后,漯河市市民向记者反映,银鸽投资污染依旧,并没有因为报道有所触动。(11月28日中国经济网)
这些年,有关企业污染的事情频见报端,大多数人也都见怪不怪了。不过,像银鸽投资这样能够持续坚持污染三十多年,历经环保总局局长的呵斥、相关领导的批示、媒体的多次曝光等“风波”后,依然屹立不倒,着实是个“奇迹”。不得不让人感叹,撼山易,撼银鸽投资污染难!
但是,看到那一张张环境被污染后让人触目惊心照片,想必很多人除了愤怒,更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一个污染企业,为什么如此难以整改呢?
“我们漯河上市公司本来就不多,银鸽是又给市里撑面子,还给市里提供税收,政府当然得护着它了。”这是当地村民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话语虽然朴实,但点出了利益纠葛的核心问题。
银鸽投资污染固然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但污染能够“三十年如一日”,这就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更和当地政府监管不力有重要的关系。这个案例,足可以作为当前一些地方以破坏自然环境、损害公众健康为代价,创造“黑色GDP”、“带血GDP”的一个典型标本。
铁打的污染企业,流水的官员。银鸽投资不仅是漯河当地的上市公司和河南省水污染治理先进企业,而且也是“利税大户”。当下,一些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指标和眼前的政绩,纵容企业上马污染严重项目,把污染项目当成支柱产业进行保护和扶持。自然,对漯河的每一任领导来说,明明知道银鸽投资污染的事实,但都不敢对“摇钱树”痛下杀手。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环境执法中企业有“三不怕”:一不怕环境监察、二不怕环境处罚、三不怕给老百姓造成损害;而一些地方政府又有“三不查”:老百姓不上访不查、媒体不揭露不查、高层领导不批示不查。这样的社会逻辑下,生存环境受损的普通公民维权无路,只得任凭“小型化工厂”不断发展壮大。
更重要的是,治理污染时“刑不上名企”,其危害远远超过企业污染本身。一方面,“抓小放大”,“环保大棒”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透支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造成极坏的“破窗效应”,导致污染问题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对污染企业的纵容,就是以牺牲社会公众健康换取带血的GDP。
环境保护是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肩负着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要想做到这一点,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就需要彻底走出“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怪圈,让每一起污染行为都能得到有效处理。
正所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每当企业污染环境的事件发生后,我们通常都在指责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但在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灾难总是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每每叫喊着“一查到底”,每每重复着同样的指责声,结果却总是叫人“一声叹息”,这恐怕才是“撼山易,撼银鸽投资污染难”的根本原因。(徐元直)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污染三十年遭六度曝光 银鸽投资排污"百折不挠"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