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绵阳:以抗震救灾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2:08 来源: 经济日报

  本报讯 记者钟华林报道:在12月20日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四川省绵阳市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从上世纪90年代起,绵阳市便开始实施“天蓝、地绿、水清、人和”工程,广泛开展“三优一学”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连续两届荣获四川省“文明城市”称号,先后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随着“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有序开展,绵阳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重塑灾区精神家园、帮助受灾群众走出地震阴影的强大动力。3年多来,绵阳95%以上的街道社区建立了市民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市民素质明显提升;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0多万人;在两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200多万人次参与,形成了“诵经典、净心灵,读好书、做好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建成726所城乡中小学少年宫;20多个行业开展诚信示范点建设,表彰了260多个诚实守信示范单位。

  绵阳还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服务灾后重建、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把创建文明城市融入全市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绵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益开发,科学编制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三江六岸”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建设显山露水、绿色低碳的现代山水生态科技城。着力打造科教绵阳、畅通绵阳、森林绵阳、宜居绵阳、和谐绵阳、清洁绵阳。

  走在绵阳的大街小巷,随处都感受到干净整洁、清爽宜人。近年来,绵阳将城乡环境治理与城市建设结合,全市新扩建城区道路480公里、防洪堤148公里、排水管道329公里,整治背街小巷51条。身边环境的变化,让百姓切实增加了幸福感。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创建文明城市的法宝。”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说,正是因为绵阳市把文明城市创建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所以16年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近些年来,绵阳连年实施10项民生工程。迄今,绵阳31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2.2万名灾区“三孤”人员救助措施全面落实;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3.8万平方米,廉租住房政策受益家庭达2.5万户;建立覆盖市、县、乡、村的惠民帮扶体系,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和让利资金近6000万元,帮助2万多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再就业;灾后重建民生项目投资达到1308亿元,占总投资57.7%。现在,灾区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在灾后恢复重建最为艰苦的时期,绵阳市委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五个必须”,即灾情最重的乡村必去、区位最偏远的乡村必去、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必去、问题矛盾最多的地方必去、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必去。目前,3年重建规划任务已全面完成,“五个必须”已成为绵阳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