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壹财经 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2:49 来源: 扬子晚报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你同行

  智利地震 翟凌 兽兽 乡村爱情故事 下一站幸福 nba 阿朵 赛尔号 张杰 周杰伦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道理深刻。2011,全球经济再度被欧债危机卷入风雨飘摇,A股“领跌全球”之势令投资者难以忍受。外部的欧债危机,叠加内部的通胀压力与紧缩调控,更给A股增添了严峻萧瑟的氛围。而在这过程中,《壹财经》始终秉持为读者服务的理念,用有限的版面,传导真知灼见。昨天,A股在唏嘘声中收官于2200点下方,在挥别2011时,我们推出这期盘点:2011,《壹财经》微言大义伴您一路前行!希望股民的2012比今年好!

  微博(http://weibo.com)织出股市百态

  ◆带头大哥 复出成了一场闹剧

  经历过2007年疯狂牛市的人,都不会对“带头大哥”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当年他的网易独家博客红极一时,点击率也一度超过当年最热门的徐静蕾,被誉为“中国第一博”。2007年因用QQ群收费荐股被抓,2010年获释,今年初他以“织围脖”方式再次复出,表示“这次不收散户一分钱”,并称:“5月一开始我就看多,一直看到7000点。”并对广大散户表示:“今年你们还可以赢主力一年。”但随后的3月初,带头大哥就停止更新博客,不再谈论股票。

  【点评】“带头大哥”是中国式牛市催生出来的“畸胎”,今年的意外复出与神速隐退不过是一则笑话,至于其说的“7000点”,谁信啊?这不,现在才2100多点啊!(本报2月26日A28版)

  ◆史玉柱 微博操纵股价获利?

  8月底,巨人网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玉柱通过微博透露中国人寿“虎视眈眈”欲控股民生银行,民生银行股价却在后两个交易日大涨,史玉柱旗下公司所持该行股份浮盈2.56亿元,引发“借微博传播虚假信息影响股价”的质疑。后来由于受到证监会“约谈”,史玉柱又“自宫”封博,可惜“史大嘴”也是个熬不住的主,不久后又在博客上开腔,“封博”也就成了一句空言。

  【点评】有股民认为,这场微博风浪有点像“作秀”。《证券法》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规约束的主体还是上市公司的董监事和高管,但对于微博这种全新的个人化媒体传播形式,究竟是属于公开传播,还是个人言辞?怎样加强监管,有何底线?需要相关部门加快研究,避免对小股民造成误导。意见领袖或网络名人需要出言更慎。(本报2011年8月30日A28版)

  ◆ 南京“最富送气工” 炒股炒出身家600多万

  南京人蔡浴久,57岁,股龄18年,1993年就开始投资股票,3000元入市,个人身家最多炒至800万,即便是现在身家也有600多万,但至今却仍在坚持送煤气。最早是参加《股市天天向上》,在微博上被爆料,然后本报记者通过第一财经找到这位务实、低调、过着草根生活的“有钱”人,完成了一篇感人的财富报道。

  【点评】炒股炒得好的人很多,可是炒出数百万身家却还每天在煤气公司上班给饭店送煤气的这还是独一份。放着舒服日子不过,干啥自己找罪受?“我就是草根,离不开生活的土壤”,朴实的蔡浴久让很多人汗颜。他说,自己如果遇上股市跌了,心情很不好,这时在3点以后送煤气,出一身汗,心情就会好很多,所有烦恼都忘掉了。这种淳朴的劳动精神,也许才是他在生活和理财上成为赢家的根本原因。(本报2011年10月15日A3版)

  ◆女老总过会 “泪弹”打动发审委成功IPO

  10月17日晚10点多,新浪微博认证用户、《证券市场周刊》编委李德林发布了一条微博:“一上市公司老板,女,当过教师,后经商,生意做大,梦想上市。在证监会发审委的那间小屋子里声泪俱下,证监会官员跟发审委员,面对一个女强人突如其来的眼泪,众人惊讶,顿生怜惜之心。毫无科技含量的一公司在眼泪的轰炸之下,成功过会。”这条微博迅速引起网友热烈转发,而“女老总的眼泪”,也被堪称为“史上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泪水”。女老总到底是谁?网友们猜测中八菱科技被提到最多。

  【点评】“眼泪”过会传言如为真,则说明可能有暗箱操作,为今后新股开了坏头。财务报表真不真实?上市后到底对股民有多少回报、盈利?这些都应该是新股要考量的。(本报2011年10月22日A27版)

  言论激辩汲取真知

  ◆新年论坛 与读者携手“壹”同行

  2011年,中国经济会画出怎样的曲线?元月2日,南京大学再次联手本报共同主办MBA新年论坛,研讨2011经济走势。新年论坛上,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本报总编辑刘守华分别致辞。一批南大经济专家及受邀的南大校友、企业家等进行了演讲。在新年伊始,《壹财经》就为读者捧上了精神大餐——《新年论坛》专刊,其中既有新年论坛的现场实录,又有对南大经济专家的专题采访,还有与海内外经济“牛人”的连线对话,为读者2011的经济生活提供一份借鉴。

  【点评】 南大商学院MBA新年论坛已经举办了10届,携手扬子晚报共同主办也已经有两届,邀请读者到现场交流,将学界成果与社会分享,这种开放的思维与学界新风,得到读者的热烈赞赏和响应。与著名高校联办新年论坛,也是扬子晚报所要表达的对读者的一份感恩,别有意义。(本报2011年1月4日A27-A32版)

  ◆ 面见巴菲特 本报记者与“股神”共进午餐

  世界上最贵的午餐是211万美元——2009年,中国基金经理赵丹阳,为获得与当代最伟大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花了这么多钱。3月27日至4月6日,由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带队,南大“巴菲特财富之旅海外游学团”在美国西点军校、华尔街、纳斯达克、纽约证交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参观学习。4月1日,包括本报高级记者,扬子晚报壹财经主编顾燕在内的团员们幸运地获得了和巴菲特同桌共进午餐的机会,并现场向股神提出关于投资的种种“刁钻问题”,获得了股神的精彩解答。

  【点评】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是许多财经人士的梦想,本报记者此行采访报道,带给读者的是一场关于投资和财富人生的饕餮盛宴。作为一位传奇投资人,这位创造了财富神话的“股神”在与本报记者的互动中却如此平易近人,他以幽默的语言、诙谐的肢体动作,解答了自己关于投资、关于人生、关于事业的各种看法,令人深深折服,并给投资者作出了榜样。(本报2011年4月8日A5-A7版)

  ◆宋鸿兵来宁 南大女生扬言要“二踢脚”

  国际银价暴跌不仅让炒银客亏损累累,也让一直宣扬白银投资价值的《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一夜之间变成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受到不少质疑和批评。而今年5月,受邀来宁出席第三届中国(南京)金融博览会的宋鸿兵,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举办的一场面向高校学子的讲座上,还受到了南大女生小杜的“踢馆”威胁,这个小杜正是前段时间在南林大唐骏讲座上踢馆的那位女生。

  【点评】虽然小杜踢馆未能付诸实施,但其质疑精神值得肯定。而宋鸿兵也很大度,“我可以跟任何人探讨,并不害怕质疑。”因为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经常受到各种各样的质疑,已是家常便饭。而唯一在中间冷汗淋漓如临大敌的讲座举办方倒是虚惊了一场。(本报2011年5月15日A4版)

  ◆对话斯班塞 比尔·盖茨老师侃投资

  35年前,他还是名年轻博士,为学生比尔·盖茨讲述“信息不对称”原理;近年来,他的研究“瞄”向中国经济,预言“这里将是未来最具有想像力的地方之一”。他就是迈克尔·斯班塞博士,2001年度诺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今年6月份,他出席南京大学商学院主办、本报作为协办媒体的“第七届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之际,欣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点评】这位低调的诺奖得主完全是一位儒雅长者,他关于中国经济的观点让人激赏:他认为,中国比世界多数国家更好地抵御了2008年来的金融危机,经济快速复苏。中国经济正成为全球日益重要的驱动力,将来国际地位还会更高。(本报2011年6月7日A37版)

  大跌A股再无“完卵”

  ◆韭菜姑娘 炒股赔掉嫁妆写股歌爆红

  24岁的江苏徐州姑娘海星砂(网名)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作为一个菜鸟股民,她自进股市买了中石油被套后,屡战屡败,今年4月份,她将自制的一首歌曲《韭菜姑娘》在和讯博客和微博上一发布,迅速引来网友围观,点击量近3万,而随后发布到酷六网站上后,播放量迅速达到25万,还被疯狂转载到了549处。记者随即采访到了这位迅速爆红的“韭菜姑娘”。

  【点评】正应了杨百万的名句:小散户跟韭菜似的,进来一茬就被割走一茬。“韭菜姑娘”的爆红,正因为她是千千万万割肉小散的缩影,让大家“同病相怜”心生怜惜。这位美丽的女白领如今炒股是如履薄冰,可总是戒不掉这个瘾,还是忍不住在股海里转悠,赔钱也只能认了,倒是在网络上的爆红让她找到了一大帮子“志同道合”者,至今仍在网上与人研讨股票大市,倒也是一种工作之余的乐趣呢。(本报4月23日A6版)

  ◆股市疲弱 党报质疑与经济地位不符

  人民日报7月份刊登新华社文章,发出质疑之声:中国经济领跑全球,为何股市却疲软不堪?文章表示,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领跑者之一的中国,其A股市场今年上半年与未能走出经济疲软的欧美主要国家资本市场相比,反而显得对预期的信心不足。虽然沪深主板指数半年累计跌幅均不到3%,但股民投资赚钱之难、市场遭遇“做空”压力之大,与不少资金需求者轻而易举地从股市变相“抽水”,形成鲜明对比。

  【点评】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认为:“股市大扩容,股民把上市公司喂壮了,圈钱方把股东方边缘化。”而企业希望通过尽早上市募资得到一劳永逸的生存方式,一方面可能将引起资本市场的不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则可能把中国股市中的资源抽走更多。(本报7月14日A36版)

  ◆股民“悲歌” A股蒸发三万亿伤不起

  “是因为和股票感情太深还是认为市场待我们太绝/那感觉就像听歌难舍难分……我总是选错了股票伤心却又不愿抛/放不开魂牵梦萦爱的你无处说凄凉/回首灯火阑珊处是否还有你……”一首有感而发的“股票歌”道出了股民们长久以来的辛酸与苦楚。2011年的股市,机构赔钱,大户赔钱,散户也赔钱。到9月份,2011年沪深两市总市值已悄然蒸发逾数万亿,而伴随众散户账户缩水的,却是上市公司的疯狂圈钱和套现高管们日渐鼓囊的钱袋子。同时A股平均股价也跌至8.43元,股民投资意愿跌至冰点,无奈“悲歌”疗伤,称“2012来了”。

  【点评】数据显示,中国的散户比例在全球股市中占比最高,约为90%;相比之下美股的这一比例仅占35%,机构比例则占65%。在这样的投资结构下,散户的投资得失被高度放大。如果你参考了年初的券商“十大金股”,那么“八成”是全亏了,“九成”跑输了CPI。(本报9月23日A37版)

  ◆十年归零 A股重回2245十年涨幅为0

  一朝回到十年前!12月13日,A股市场再遭重挫,沪深股指再创新低,沪指最低报2245.87点,2245这一点位具有标志性意义,2001年6月14日,沪指最高见到2245点,如今十年过去了,A股再度跌回到此点位。这不禁让股民无限感慨,折戟沉浮股市十余年,到头来依然两手空空。

  【点评】根据最新统计,中国股市上市公司数量已经飙升到2530家;美国股市200多年才上市3600只股票。专家嘲笑说,正是这样的放开口子生,“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断送了中国2009年刚要起步的大牛市,把中国股市变成了全球最熊。而随着A股震荡探底,近日不少调侃股市的段子出现在各大股吧、微博中,更有股民改编白居易的《卖炭翁》以表达无奈之情,更有网友嘲笑:A股没妈只剩“跌”了,而且还被120盯上,已经大出血却还被抽血。(本报2011年12月14日 A36版)

  义不容辞正本清源

  ◆“高淳陶瓷” 内幕交易案一审宣判

  南京市经委原主任刘宝春,因涉嫌“高淳陶瓷”股票内幕交易,非法获利700多万元,这件江苏首起内幕交易罪案件,经过南通市中级法院历时半年的审理,于2010年12月30日作出一审判决,以内幕交易罪判处刘宝春有期徒刑5年,并没收700多万元非法所得。此案也是全国首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足内幕交易的案件,曾引起公安部、中国证监会等高层的重视。

  【点评】股民受到侵权的案例多由于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或包括“老鼠仓”在内形形色色的内幕交易。有关内幕交易的民事索赔部分,由于最高院没有司法解释,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直接规定,股民要维权就要能举证出损失与刘的内幕交易存在因果关系,不过,这样的因果取证会比较困难。但也不排除股民先打官司,靠实践“倒逼”法律完善的可能。(本报2011年1月1日A8版)

  ◆刘永好道歉 肉价高我对不起国家

  金陵大肉包卖到3.5元一个;以往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猪肉渐成“稀罕物”,不断攀升的猪肉价格,让人直呼“猪坚强”。对这一民生热点,连养猪的企业家也坐不住了——9月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公开场合向公众道歉“猪肉价高,我们的猪没养好,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百姓。”那么,刘永好的道歉当如何解读呢?猪肉价又将在何时回落?“猪肉股”还会不会复制猪肉价的坚强走势?壹财经记者就此三问“猪坚强”。

  【点评】该道歉的不光刘一个人。耐人寻味的是,刘永好的道歉,还引发了网友对其他机构的问责讨论--相比刘永好的自觉和实诚,有些机构更应反思并道歉。如当时网友宋玉忠在微博称:“刘永好就猪肉涨价向全国百姓道歉了。证监会就股市世界最熊向股民道歉吗?全世界股市这几天大涨,中国股市独跌。”(本报2011年9月2日A36版)

  ◆新官烧火 新股趋严过会率骤降

  新官“第一把火”先烧新股?11月2日晚间,证监会网站公布了当日发审委会议结果,大为出人意料的是:四家上会公司中,淑女屋时装等三家公司首发均未通过,只有一家过会,被称为今年“最严厉”的审核通知。这是否意味着投资者一直期待的新股扩容脚步有所放缓?壹财经记者独家统计更多数据,并就此多方采访。

  【点评】此次没过会的淑女屋此前颇有争议,其招股书中还列出了“消费者最喜爱女装品牌”图表,其中淑女屋超越了LV、Dior、Prada等一干国际大牌,被不少股民拿来嘲笑。更多人则把这和最近的管理层动向联系起来:“四家否决三家,够彪悍的啊,难道是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新官上任三把火?”对股市改革有希望。积极提出建议的网友说:“加强IPO审核重要的是把去芜存菁制度化下来并持之以恒。”(本报2011年11月4日A36版)

  ◆维权律师 保护小股民别只喊口号

  11月底,著名证券市场维权律师、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宋一欣做客本报视频直播,就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后的一些热点问题畅谈并回答网友提问。

  宋一欣表示,“证监会网站首页的第一句话就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至今连一个投资者保护条例也没出台。”他呼吁尽快制定这方面法规,并成立中小投资者保护协会,该协会应是带有官方背景的民间组织。另外建议成立投资者保护基金,资金来源可以是证监会罚款,证监会在处罚上市公司时的罚款和没收的财产。

  【点评】不少上市公司热衷融资圈钱,却是股市“铁公鸡”。对此,宋一欣说,上市公司如果不分红,大股东应该承诺没有关联交易造成上市公司损失、没减持上市公司股份来套现,上市公司应该在招股说明书上作一个分红的承诺,如果做不到,应该把财产拿出用来分红。(本报2011年11月28日A29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