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对欧出口面临大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7:5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展望2012年,中欧经贸合作虽面临不确定因素,但机遇大于挑战。笔者认为,应紧紧抓住欧盟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期,加快企业对欧“走出去”布局,以投资合作带动对欧贸易进一步发展,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走势仍不明朗,对中欧经贸合作的不利影响将逐步显现。有关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欧盟经济仍将面临深度调整。当前欧债危机已超越单纯的流动性危机,上升为复合型的银行业危机、竞争力危机和政治危机,至今未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债务危机不仅已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边缘国家蔓延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而且已对德、法等核心国家造成拖累。受此影响,欧盟经济增长率逐季走低,失业率居高不下。为应对危机,欧盟绝大多数成员国被迫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受到抑制。债务危机影响的复杂程度决定了未来两三年欧盟经济将继续面临深度调整。欧委会《秋季经济预测报告》预测2011年和2012年欧盟经济将分别增长1.6%和0.6%,低于年初预期。
第二,我国对欧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近期,世贸组织将对2011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率的预测从6.5%下调至5.8%。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欧盟对外贸易下滑势头更加突出。特别是今年以来,欧盟内需疲软,进口需求持续下降,1~3季度环比分别减少0.4%、0.1%和0.4%。欧盟对我国商品的需求明显放缓,我国对欧出口增速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后较长时期,我国对欧出口高速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2012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将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
第三,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2011年,欧盟对中国商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5起,数量较2010年有所减少,但手法不断翻新。欧盟自2010年年底公布新的对外贸易政策以来,在政策层面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动向有增无减。如呼吁修改欧盟贸易法规,声称若我国不向欧盟对等开放,将把我国排除在欧盟政府采购市场之外;推动机制改革,授权欧委会在未接到企业申诉的情况下也可对某一进口产品主动开展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为应对我国入世议定书中有关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即将到期,将对华贸易救济措施范围从反倾销扩大到反补贴。
2011年5月,欧盟首次对我国产品(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9月,以“保护欧盟制造商免于中国出口商的削价竞争”为名,宣布向我国的瓷砖课征长达5年的惩罚性关税;出台新的轮胎标签法规,要求自2012年11月1日起,所有在欧销售的轿车、卡车和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加贴新的能源标识。
第四,欧盟自贸区战略构成潜在影响。欧盟2011年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力图在未来5年内使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覆盖其50%的域外贸易。2011年7月1日,欧盟同韩国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这是迄今欧盟对外建成的最具意义的自贸区。
此外,欧盟还积极推进与我国周边经济体的自贸区建设,如先后启动与印度、东盟、新加坡等的自贸协定谈判。欧盟明年将启动与日本的自贸协定磋商,其有望在短期内完成在亚洲(不包括我国)的自贸区布局。由于我国与上述经济体在对欧出口产品结构方面存在同质性和竞争关系,如不妥善应对,将可能形成贸易转移效应,需高度重视。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商务时评”
(责任编辑:王慧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