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推动者倪光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8:50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这一年,他为中国的自主云计算产业而奔走疾呼。

  文 | CEI记者 金烨

  在《联想风云》里面,倪光南被描写成一个“谦虚、内敛、执着和多疑”的人,“当然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些东西让人恐惧,那就是自负、偏执、凶狠和不顾一切。”

  而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倪光南总是那么谦和有礼,甚至有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中国工程院的大院士,竟然像小学生一样站起来回答问题。

  就是这样一位长者,2011年一直在为中国的IT产业奔走着。

  2011年是倪光南回国后的第28个年头,也是他为中国的IT产业奋斗的第28个春秋。“中国制造”,不能永远和“简陋”、“低级”联系在一起,这是倪光南始终坚持与追寻的目标。“如果我不回来,之后我所做的一切工作,将不会对‘中国制造’有帮助。”他曾经这样解释回国继续科研事业的原因。也许,这也是他后来选择始终活跃在产业最前线的最初原因。

  “中国制造”始终要走向“中国创造”,而这其中的关键促成因素定然包括云计算。云计算既符合IT发展潮流,同时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云计算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地方上的云计算应用落实了,我国的云计算产业才能愈加完善。

  正因如此,这一年的倪光南走访了包括天津、深圳、济南、东莞在内的多个城市,并参与了当地云计算的规划,为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2010年相比,今年我国云计算产业最明显的进步是产业链雏形初现。在北京市政府“祥云计划”的指导下 ,北京云基地的一些公司具备了从云计算最底层的软硬件到上层的云服务的提供能力。“如果继续以这种态势发展,未来就有可能形成中国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云计算产业链。”这句话道出了倪光南对于我国云计算产业未来的信心。

  经过这一年的走访,倪光南看到了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新走势。我国的云计算已经从最初的技术引入阶段发展到成长阶段,逐步出现了一些采用云计算的系统和服务。一些城市已经建立云计算中心,向政府部门和广大企业提供服务;某些新建的重要信息系统也开始采用云计算技术。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据Forrester Research的报告,美国2011年公共云市场规模为235.8亿美元,其中IaaS只占12.5%,其余都是SaaS、PaaS、BPaaS(业务流程即服务)等主要与软件相关的服务。而我国现在各地对云计算的投入大多都是在基础设施方面,重视的也多数是IaaS。中国传统的“重硬轻软”在云计算上依然存在,这让倪光南非常担忧。怎样呼吁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也许正是他明年的工作重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