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独门重仓遭质疑 风险控制能力仍需加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11:54 来源: 新华08网
核心提示:13年来重庆啤酒凭借乙肝疫苗概念在A股市场上叱咤风云,股价先是一飞冲天,最高涨幅超过700%,最后却连续9个跌停直线落地。这一事件也引发市场对于基金公司投资模式的反思。
新华08网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王晨)临近年末,A股市场在大盘迭创新低的同时,个股“黑天鹅”也再次来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重庆啤酒乙肝疫苗II期揭盲公告证实疫苗的疗效不佳,10个跌停提前为投资者送上了一份“新年大礼”。13年来重庆啤酒凭借乙肝疫苗概念在A股市场上叱咤风云,股价先是一飞冲天,最高涨幅超过700%,最后却连续9个跌停直线落地。这一事件也引发市场对于基金公司投资模式的反思。
——借乙肝疫苗概念叱咤股市13年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8月,重庆啤酒以重庆生化制药厂的资产作价1400万元,第三军医大学以科研技术成果“反抑制T细胞因子(TCSF)”项目作价300万元,重庆大学以“变异肿瘤坏死因子BH药物”项目作价300万元,三者合计出资2000万元设立佳辰生物。
2000年,佳辰生物计划开展乙肝治疗性新药项目,在2000年重庆啤酒的年报中,重庆啤酒称,“佳辰生物开发的乙肝治疗性新药基本上已完成临床前的准备工作,现正在进行生产厂房的建设工作”。
从2000年起,重庆啤酒向佳辰生物继续投入配股募集资金8710万元,准备大力发展“乙肝疫苗”项目,此时重庆啤酒对佳辰生物的控股达到了93.1%。该疫苗项目的全称为“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简称“乙肝疫苗”),由佳辰生物与第三军医大学联合开发研制,于2002年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受理,此后于2003年得到临床研究的受理批件。佳辰生物“乙肝疫苗”的项目的首席专家为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研究所教授吴玉章,佳辰生物的技术负责人为1961年出生的边疆教授。2005年12月22日,重庆啤酒召集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将重庆啤酒持有佳辰生物5%的股权(435万股)赠与给吴玉章;将佳辰生物3%的股权(261万股)赠送给边疆。
从1998年,重庆啤酒收购佳辰生物,2004年11月I期临床结束,2006年4月公告临床II期预实验启动,2009年1月重庆啤酒公告将启动II期B阶段临床实验。也正是进入II期B阶段临床实验之后,在媒体与券商的关注之下,重庆啤酒股价一飞冲天,由最初的10余元一路上涨,至2011年11月25日,重庆啤酒股价涨至83.12元,涨幅超过700%。
但是,成也疫苗,败也疫苗。几天后的一则公告让重庆啤酒从天堂急速堕入地狱。12月8日,在一再拖延后,重庆啤酒发布了乙肝疫苗二期临床数据揭盲情况的相关公告。不理想的乙肝疫苗揭盲数据,震碎了重庆啤酒13年来凭借乙肝疫苗概念堆砌而成的180倍市盈率神话。当日重庆啤酒毫无悬念的钉死在跌停板上,全天成交1121手,成交金额为817.8万元。而在卖盘上,累计有64亿元的大卖单整整挂了一天无人肯接盘。
截至12月22日,重庆啤酒累计收获10个跌停,股价报28.45元,最高点已跌去超过65%,市值由392.33亿元大幅缩水至137.70亿元,蒸发254.63亿元。23日,重庆啤酒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停牌。但这显然已经无法拯救重庆啤酒的命运。
【责任编辑:刁倩】
核心提示:13年来重庆啤酒凭借乙肝疫苗概念在A股市场上叱咤风云,股价先是一飞冲天,最高涨幅超过700%,最后却连续9个跌停直线落地。这一事件也引发市场对于基金公司投资模式的反思。
——套牢机构,大股东受损
本次被深度套牢的不仅是万千小散户,更不乏大型机构投资者。根据三季度数据,超过20只基金重仓持股重庆啤酒,其中大成基金公司旗下共有9只基金重仓,合计持有4495.16万股。
以20日的收盘价与11月25日相比,9个交易日重庆啤酒股价便下跌了51.73元。若10月份以来大成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产品未减持重庆啤酒,大成基金的持股市值已累计损失23.25亿元,几乎每天损失2.58亿元。
而伤心的也不只大成基金一家。除大成外,国泰、富国、中海、易方达、泰信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也都重仓重庆啤酒。Wind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末,共有22只基金重仓持有重庆啤酒4937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10.2%。经过21日前的连续9个跌停,众基金合计损失25亿元。
12日,大成基金曾要求重庆啤酒向上交所申请停牌,但重庆啤酒并没有理会。更令大成基金坐立不安的是,在连续跌停中,重庆啤酒每日抛压都很重,期间最高换手率也仅0.03%,根本无法出逃。
东北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也在重庆啤酒的拖累下净值大幅下跌。重仓持有该股的4只集合理财产品在停牌前持有的重庆啤酒市值最高峰达到3亿元,而到12月22日,市值仅剩下1.06亿元,缩水超过七成。而东北证券买入重庆啤酒大约花费2.4亿元,目前账面价值损失超过50%,亏损额度超过1.34亿元。
不仅如此,重庆啤酒的第一大股东嘉士伯啤酒也深陷其中。2010年6月18日,世界第五大酿酒集团丹麦嘉士伯以40.22元每股的价格,合计23.8亿元收购重庆啤酒12.25%股权,使其持股比例增至29.71%。这轮暴跌实际已经跌破嘉士伯的增持价。
蹊跷的是,12月21日重庆啤酒股价虽然开盘再度跌停,但连续交易开始后一笔33万手的买单入市抢筹,该股打开跌停迅速翻红,不到两个小时,股价即触及涨停。但在卖盘的压力下,股价又迅速调头向下,全天涨0.7%,换手率19.32%,成交27.8亿元。当天盘后,上交所公布的异动股龙虎榜信息显示,卖单前五名交易席位中共有四个机构席位,合计卖出5.52亿元,占成交总量的19.83%。
而重庆啤酒在12月13日披露最终数据分析终稿将于1月6日公布的消息后,在此后多份股价异动公告中,对12月23日将完成初稿的信息“只字未提”。在此期间,公司股票价连续9个跌停,在21日跌停打开,放出27.8亿的巨额成交。而在机构急于出货抛售两成的情况下,却有来自上海的资金买盘涌入,买入额高达6亿元。更蹊跷的是,就在21日打开跌停之后,22日股价又继续跌停,成交额大幅缩水至4亿,上述资金立即出现浮亏,而随后公司又突然披露了关于初稿的重磅消息并且急速停牌,无疑显得此前两个交易日的成交十分“有的放矢”。
目前来看,重庆啤酒的停复牌逻辑令人费解。当时,重庆啤酒在统计分析初稿未完成的情况下就率先公布单项数据并复牌,因不及市场预期而出现连续9个跌停,机构要求其披露完整信息,并且要求停牌,但重庆啤酒并未停牌。如今经历过连续大跌和天量成交后,重庆啤酒又出于数据敏感的考虑突然“醒悟”般地开始停牌到最后结论的公布,既然如此,当时的复牌又有何必要?这期间的态度变化和举动颇值得玩味。
【责任编辑:刁倩】
核心提示:13年来重庆啤酒凭借乙肝疫苗概念在A股市场上叱咤风云,股价先是一飞冲天,最高涨幅超过700%,最后却连续9个跌停直线落地。这一事件也引发市场对于基金公司投资模式的反思。
——“独门重仓”遭质疑,机构应谨慎调研
在重庆啤酒连续跌停后,大成基金首席投资官刘明出面解释,2009年初大成医药研究主管吕猛推荐该股后,公司基金经理及投研团队跟踪、调研后决定买入重啤。大成2009年介入重啤时,整体投资占比并不高,后因股价上涨推高了占比。
但事实上,大成在2009年开始持有的重啤股份就已经很多。根据2009年年报,大成在2009年就已经有6只基金进入重啤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数量达到4249万股,比2011年三季度9只基金持股数量更高。而根据重庆啤酒2011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在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大成系基金占据6席,合计持股高达4477.96万股,占重庆啤酒总股份的9.25%,已接近“双十标准”的持股数量警戒线。
近3年多时间里,重庆啤酒作为大成基金的独门重仓股,曾为大成基金部分产品创造了超过3倍的收益。然而,在不如预期且被市场质疑的数据公布后,重庆啤酒股价的连续跌停使得大成基金浮动损失惨重,而且在年底基金排名的关键时刻,大成基金不但排名急剧下滑,也面临着巨额赎回的压力。
这一事件在A股也可能引发一场“蝴蝶效应”。若投资者对大成基金的赎回短时间内无法止住,由于涉及金额较高,大成基金只能通过抛售其他的重仓股选择套现用来应对。基于上述逻辑,大成基金的其他重仓股股价也会受到打压。而这些股票的下跌又导致重仓这些个股的其他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净值下跌。对基金“独门重仓”的质疑也引发其他基金“独门重仓”股的下跌,12月13日,王亚伟4只重仓股跌停,华夏基金独门重仓的东方金钰跌9.46%,新华基金独门重仓的国中水务则跌7.39%。
相关资料显示,自2008年A股大跌以来,在市场的反复剧烈振荡中,不少基金公司自发“抱团取暖”,扎堆“独门股”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基金公司敢于重仓的“独门股”,往往是经过投研团队精心挑选、长期跟踪调研的优质个股,在基金公司投研团队的心目中,属于较为放心的投资品种。而在A股近年的剧烈振荡中,“独门股”也确实曾给不少基金公司带来了不菲的超额收益,因此,其蕴含的投资风险往往被基金公司忽略。从双汇发展到华兰生物再到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啤酒,市场人士开始反思:基金公司在A股市场近年来剧烈波动中逐渐形成的“独门股”投资模式,是否值得坚持?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基金投资而言,将过多的仓位配置在少数几只股票上,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投资风险,而且风险来临时抵抗力也会变弱,这并不符合基金目前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也不符合多数持有人对基金投资可以分散风险的认知。因此,虽然“独门股”确实存在提高基金业绩的效果,但它也是一柄双刃剑,基金业不应过度迷恋这种投资策略。
事实上,投资永远是有风险的。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只要参与市场,从概率来看肯定有踩中“黑天鹅”的可能性存在。集中投资的逻辑本身并无过错。从技术手段上看,目前没有充足的对冲等工具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唯一的办法是需要靠机构投资者的判断和风控意识,需格外审慎选择集中持有的个股,特别是具有重大不确定性的个股,在高度集中持有某只个股时,应该注重该股票的终极下行风险,考核其终极跌幅,如此才能做到有效的风险控制。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除了避免极端配置外,最主要的还是在调研时对上市公司的多方面考证。对于存有不确定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上市公司,基金应更为专业和谨慎,不能只听信一方之言。
集中重仓持有独门股,特别是高估值股票,形成共振,造成的风险可能成为一些基金公司必须面对的课题。风险控制能力(包括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能力)也将成为业绩和营销之外基金公司在偏弱的市场环境下求的生存发展的必备。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