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2年A股能否迎来春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3 16:06 来源: 新华08网

  

  核心提示:中国A股在2011年交出了一份与经济增长完全不相称的答卷。2012年A股能否迎来春天?且听业内人士如何说。

  新华08网上海1月3日电(记者沈而默 潘清)回首2011,A股跌跌不休。经历了“寒冬”的A股,能否在2012年迎来春天呢?

  经济或前低后高

  与其说A股入冬,不如说中国的经济增速正在经历一个周期性调整。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逐季回落的态势,而作为反映经济预期的晴雨表,股市也难以置身其外。

  GDP从2010年四季度单季同比9.8%的增速一直回落至2011年三季度单季同比增速9.1%,而上证综指则在一年的时间里跌去了21.68%。

  2012年,中国经济究竟如何,成为市场关心的焦点,也是机构、学者讨论的焦点话题。速度放缓、前低后高成为市场的主流判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认为,今年中国的经济面临着五大冲击:除了海外经济下滑之外,国内还存在投资、消费、房价和流动性四个方面的不确定性。“2012年是极困难的一年,充满着变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3%,环比回升1.3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在连续两个月回落跌破50%后首次出现回升。同期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也结束前期跌势,回升1个百分点至48.7%。

  交银施罗德专户投资经理邱华表示,短期来看,市场关注的核心在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放松和流动性的边际改善。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尤其是在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后,无穷尽的低成本劳动力供给减少时,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而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将持续存在。

  “政府、企业、投资者等各个主体,是否能够平和地接受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后带来的中观行业、微观企业盈利增速下降的变化,或将决定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走势。”

  稳健货币政策暗藏机会

  作为资本市场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流动性的状况备受市场关注。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以及2011年底各种操作来看,政策是否松动,能否给市场带来更多流动性,将成为A股走势的决定因素。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表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肯定是要在通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寻找一个平衡。“如果通胀还反弹,货币政策不大可能出现明显放松。此外,保持经济增长肯定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

  实际上,央行已经在2011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调控中进行了预调和微调。下调央票发行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都在向市场释放货币政策微调的明确信号。

  而与此同时,通胀水平正在逐渐回落,CPI已经从2011年7月份同比增长6.5%的高位回落至同年11月份同比增长4.2%的水平,而这一数字短期可能会继续延续回落态势。

  华泰证券研究员王佩艳表示,虽然通胀水平回落为货币政策放松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而且货币政策的微调也已经开始,但是由于存量货币投放过多,流动性压力仍然较大,因此再度大幅度放松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另外考虑到物价短期仍然有压力,目前实际利率仍是负利率,未来微调放松的主要手段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何滨认为,尽管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但A股市场并非毫无机遇可言,海外微弱的复苏力量、国内政策的适当宽松,以及流动性的正向累积都会促成市场的阶段性机会。

  否极能否泰来

  2011年,深证成指跌幅达到28.41%。根据财汇统计,在全球25个主要指数中,这一表现仅“好于”阿根廷Merval指数30.11%的跌幅。沪深300指数、上证综指也分别以25.01%和21.68%的年度跌幅位列全球股指跌幅榜前列。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虽然增速出现一定程度回落,2011年前三季度累计增长同比仍然达到9.4%。而频频遭到债务危机、就业困境和“被占领”困扰的美国股市却在2011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标普500指数全年几乎没涨没跌,而道琼斯工业指数甚至上涨达到5.53%。

  中国A股显然在2011年交出了一份与经济增长完全不相称的答卷。如此表现,不仅是市值的蒸发,投资者深套股市之中,更多的是投资者对于股市信心的缺失。

  2011年初买了股票基金的上海市民杨旭现在还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后悔,“当时要是买黄金,至少还不至于亏吧。买了基金,结果一年下来少了20%。现在只能放着等回本了。”

  像杨旭这样等待回本的投资者并不是少数。从股票交易账户数来看,很多账户已经成了“僵尸户”。中登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前倒数第二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为709.17万户,仅占持仓账户数的12.5%。

  增强股市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已经成了必须面对的现实困境。而这其中涉及新股发行、分红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由于制度设计问题,中国的股市更多地偏向融资者,它的好处是让企业得利,支持其发展壮大,吸引上市资源留在A股;不利之处是投资者成为纯粹的奉献者。

  而这样的定位只有在股票市场发展初期,利用大量交易者的不明就里或者投机者天生的逐利性才能够得以实现。“这是涸泽而渔的方法,长此以往会造成证券市场吸引力降低,并不能长久。”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以股权分置改革为界限,全流通令市场迅速扩容,估值难免大幅走低。与此同时,做空机制出现后,资本市场成为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博弈的舞台,后者对市盈率较低的要求也使得高估值难以为继。从这个角度而言,未来A股市场或许很难再度出现“大级别牛市”。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