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有人欢喜有人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01:3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本报记者 陈偲 实习生 李慧
编者按:
2011年,国际政坛风起云涌。有的挥手作别了,有的昂首上台了,有的心照不宣地轮换了,他们在国际大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剧目。2012年的国际政坛大戏又将开演,谁将是下一个“杯具”?谁又会是下一个受益者?
本·拉登:“恐怖之王”
【关键词】 他死了,恐怖主义还活着
2011年5月1日,54岁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倒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外一滩冰冷的血泊之中。这一年,距震惊世界的“9·11”恰好10年。本·拉登是2001年“9·11”袭击事件的幕后总策划人,是当代国际恐怖组织标志性的人物。
奥巴马笑了,美国欣喜若狂。自世贸两座高楼倒下后,美国人民顿时陷入恐慌中,经济受挫一蹶不振。从小布什到奥巴马,推开一切阻力进行了长达10年的反恐战争,至少砸进2万亿美元去捕捉本·拉登,自此终于完成了对自己国家公民的承诺。
“拉登之死”的消息在白宫一经宣布,立即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黄金下跌亚太股指涨。尽管对美元的利好非常短暂,但较为明显地提振了美国经济信心。“这是打击恐怖主义过程中所取得的决定性进展。”联合国安理会次日随即评价道。然而,拉登死了,恐怖主义就死了吗?
绝大部分观点认为,铲除恐怖主义之路仍未到尽头。“基地”组织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都已扬言,要为“基地”组织最高头目本·拉登报仇。拉登虽死,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却远未被捣毁,国际恐怖势力仍然在不断膨胀,流血地域由欧美向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蔓延,袭击对象更多对准无辜平民,方式也更加激烈血腥。
由此看来,国际社会反恐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严峻复杂的局面。共同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只是权宜之计,如何消解宗教世仇,搭建与伊斯兰教国家的沟通桥梁,才有可能逐步融解恐怖主义温床,开创新局。
英拉·西那瓦:巾帼英雄
【关键词】 哥哥倒了,她上台
2011年7月3日,44岁的英拉·西那瓦当选为泰国首位女总理。而她,是被迫流亡国外5年有余的泰国前总理他信·西那瓦最小的妹妹。这是英拉第一次参与政治角逐,从公司高管化身泰国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她只用了82天的时间完成了华丽转身。“泰国需要和解,作为一名女性,我代表着非暴力,会把弱势转化成优势。”英拉对世界表示。
由于他信之妹这个身份,外界将英拉形容成是他信的“翻版”。具体来看,除却家族荣耀(在她之前,一门二总理),英拉具有很多优势。她年轻而没遭受过丑闻污染,在2006年他信下台后,整个家族只有英拉一人没有遭到任何指控;她具有厚重的商业背景,先后在家族企业的AIS电信公司担任总裁和一家房地产公司担任执行总裁;她举止冷静而颇有条理,极力避免展开负面竞选,承诺提升生活水平、矢言化解泰国6年来的血腥政治冲突,且不会为其兄被政变推翻而寻求报复,很得泰国选民拥护。
机会只给经受住考验的人。英拉当选后,泰国遭遇了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长达4个多月的灾情影响到全国64个府330万户家庭,1000万人受灾流离失所,数十万人暂时失业。而政府应对却并不给力,至少有两次发布了错误通报,英拉还穿着昂贵的Burberry雨靴视察灾区,引发民众不满,她的形象在这场灾难中为此受损不少。
面对反对党和一些舆论的指责,英拉立刻作出反击,在2011年11月上旬提出了政府应对巨大洪灾的近、中、长期详细而务实的规划,阻挡了洪水进入市中心区域,稳定了外界投资者的信心,为迅速重建家园打下了基础。外界对此持赞扬态度,认为泰国目前状态平稳是与英拉政府在巨大洪灾面前积极组织、协调和发挥领导作用分不开的。
尽管由于前总理他信之妹的身份,目前不少人视英拉为他信的政治代理人,英拉还是坚定地喊出:“我是我自己,我独立思考。”她究竟会引领泰国走向何方?全世界拭目以待。
卡扎菲:毁誉参半
【关键词】 老卡去了,中东还乱着
2011年10月20日,69岁的卡扎菲屈辱地倒毙在其家乡苏尔特一望无垠地黄沙上。他死了,暂时结束了持续数月之久的利比亚内战局面,然而,中东沸乱的局势并未因此消停。
卡扎菲一生毁誉参半。有许多人称他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在他统治下,利比亚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
但更多的人则更愿称他为“暴君独裁者”,尽管利比亚是石油富国,但无论是国内的经济命脉,还是海外投资,全由卡扎菲的子女所掌控,国家收益都流入了卡扎菲家族的腰包,普通百姓根本无从获益,是典型的国富民穷,两极分化严重。
在卡扎菲42年的独裁专制中,他严格控制部落首领,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继而取消各地的政府,实行中央集权制,并将国防、外交和安全事务大权集于一身。
“君视民为草芥,民视君为仇寇”。西方介入利比亚内乱,百姓拍手称快,一代枭雄卡扎菲“兵败身死”也早是世界预料之中的事。然而,西方介入的目的却并没所打的“人权高于主权”口号那么伟大。许多声音质疑,介入其实是为了一方面争夺石油利益,一方面在利比亚扶植亲西方政权上台,使其“更听话”,消除卡扎菲的影响。
随着时代发展,民主和权利更加深入人心,独裁者掌权必不长久。“阿拉伯之春”席卷西亚非洲,卡扎菲只是倒下的众色人物之一。然而在“变革与革命”激情挑动下,无数被压制的仇恨与杀戮爆发,冲突与动乱层出不穷,“革命”后务实的政治发展规划更是踪影难见。西方解决了独裁者,分食了利益,却并未帮其铲除动乱根源。
中东,还继续乱着。
贝卢斯科尼:“花花总理”
【关键词】 欧债来了,他下台
2011年11月12日,75岁的贝卢斯科尼黯然辞职,留下一个为债务所困、士气低落的国家。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贝卢斯科尼一生精彩异常。他身份多变,既是意大利最具影响的传媒大亨,又是把AC米兰足球队打造成为全球获得国际锦标最多俱乐部的“功臣”,更是二战后意大利任职总时间最长的总理(1994年至2011年)。他花边新闻不断,性丑闻一爆再爆险蹲监狱,不当言论张口即出引发纠纷,热衷口水仗,还喜欢发情歌专辑……
然而,纵横意大利政坛17载,没被性丑闻、腐败丑闻击垮的他,最终还是一头栽倒在市场的石榴裙下。10多年来,意大利一直饱受经济增长低迷的困扰,政府内部争斗不断并逐步升级。意大利目前的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在欧洲仅次于希腊,一旦其发生债务违约,对欧元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冲击要比希腊或爱尔兰危险的多。
贝卢斯科尼作为一个身价亿万的总理,在其前两个任期内为减少意大利庞大的负债的确作出过不少贡献,然而在2008年到2010年间,意大利发展疲软依旧,国家债务从占GDP的103.6%上升至119%。已年过花甲的贝卢斯科尼,既要集中精力应对意大利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又要时刻注意与反对者争斗,可谓是心力交瘁。在欧债危机肆虐的情况下,他再次陷入道德的泥沼,终于被愤怒的意大利民众“赶”下了台。
市场有分析指出,虽然贝卢斯科尼的下台不能使困扰意大利的债务危机立刻得到解决,但展现了意大利解决财政问题的决心,有利于缓解市场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紧张情绪。对于身价高昂的他个人而言,总理就像“副业”,辞职了也有更多的事情可做,正如他所说,“我做这一切都怀着牺牲精神。我并不喜欢当总理,一点儿也不。”虽然听来,仍有一股“酸意”。
梅普:“轮流坐庄”
【关键词】 你方唱罢,我登场
2011年9月24日,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盛情邀请普京参加2012年总统大选,普京欣然同意;普京随后也表示希望梅德韦杰夫担任下届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立即表示愿意“从事具体工作”。就这样,俄罗斯政坛的“梅普组合”在未来继续换位不换人、轮岗不轮休起来,舆论一片哗然。
梅普组合已经掌握俄罗斯政权11年。普京在2000年出任总统并在2004年获连任;2008年其卸任总统后担任总理,推举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而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期间,使俄罗斯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任期从先前每届4年增加至6年。
这就意味着,如果普京今年当选总统,他便有望赢得两个6年任期直至2024年卸任。届时,普京将成为自约瑟夫·斯大林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克里姆林宫主人。
尽管这次“轮岗”遭到俄罗斯国内不少人士的强烈抨击,却并未对国家杜马选举结果产生太大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支持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统一俄罗斯党还是获得了49.3%的选票,远远高出得票率排名第二的俄罗斯共产党。很多选民支持梅普是认为除了统一俄罗斯党,其他政党很难保证社会稳定和持久发展。
“梅普组合”之所以能屹立不倒,跟差异很大却融合极好也有一定的关系。
普京出身克格勃,性格强硬,说话做事不拖泥带水,秀肌肉、开潜艇,上天又入地,是政坛硬汉的杰出代表。而梅德韦杰夫出身书香门第,为人低调,言谈举止谨慎入微,爱养鱼、好健身、跟着普京跳舞玩,是普京身边最忠实的伙伴。二人虽有分歧却能互相信任,能很好地重振俄罗斯国力,稳定政局,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普遍认为,俄罗斯目前在经济结构、产业模式上等存在诸多障碍,亟需转型、改革,手段强硬而头脑精明的普京重返总统之位可能性很大,在他统领下更将体现稳健明确的“俄罗斯保守主义”风格。他会与梅德韦杰夫配合,继续运用强硬手段打击腐败、强化军事力量,提升俄罗斯国际地位,巩固、维护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