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机器人代工"时代新挑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09: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太原1月4日电(记者 张羽 刘翔霄 魏飚)从微观生活到规模化操作,机器人正在渗入人类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一场可以预见的“机器人代工”时代必将到来,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又将如何应对?
“眼下机器人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作为世界第一的劳动力大国,中国应该预见到这种发展趋势。”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谢刚说。
近年来,在人们熟知的汽车制造、焊工作业等领域,大量“机器人员工”已经被引入。与人类相比,出现在一线生产岗位的机器人操作更准确,具备更高的承受力,并且带来了成本降低和技术进步。
在中国最大的煤化工企业集团山西晋煤集团,“机器人车工”的现场作业已经颇为熟练。它们的动作整齐划一,生产出来的产品少有瑕疵。晋煤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人类相比,出自机器人车工之手的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也对外宣布,将在未来3年研制百万机器人,用于协助人类进行一线生产,这些机器人可应用于抛光、打磨、喷漆等诸多岗位。
而在日常生活中,机器人身影也悄然出现。
目前,出自机器人“奥特曼”之手的“奥式削面”已经悄然面世。“奥式削面”可根据顾客喜好调节面条薄厚,很多顾客在食用后,都对这个“削面师傅”竖起大拇指。
“从全球来看,家电生产、汽车制造中已经基本实现机器人作业。而在石油勘探、化工制造以及核电站等危险环境下,则更需要机器人尽快投入使用。”谢刚说。
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机器人开始进入工业领域。从目前看,全世界60%的机器人出自日本,尤其是高端机器人。作为机器人新兴市场的中国、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也出现显著增长。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向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建筑、采矿等领域延伸。专家预计,未来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有望达到25%左右,用于物流、搬运的移动机器人每年增幅将不低于20%。
专家分析,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市场炙手可热的领域,世界各国都在抢占先机,以期赢在“第一起跑线”。此前有媒体报道说,日本打算在2020年用机器人逐步替代工资高昂的劳工,以占据价格优势。
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也初露端倪。资料显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作为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装配量将会快速增长。
(责任编辑:郭彩萍)
“无论‘机器手臂’还是更高端的机器人,投入使用后都会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谢刚说,比如在抛光岗位,机器人投入使用后成品率可从87%提高到93%。
专家分析说,机器人承担的是一些重复、简单的工作,长远来看,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不仅有利于一线生产工人提升工作档次,告别枯燥、技术含量低的生产劳动,也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释放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
“他们可以投入服务、研发等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一旦机器人大规模投入生产线,政府就要想办法对被替换下来的那部分员工进行再培训,使其重获操作、维护机器人的工作机会,或者进入一些伴随机器人而产生的新部门就业。”谢刚说。
不过,受访专家也表示,由于机器人的相关程序开发并不容易,目前中国加工型企业的利润空间普遍较小,短期来看,很难做到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