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元买天价卖 五常大米富了企业伤了稻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11:45 来源: 中国经营网钱被谁挣去了?稻农反映,许多加工企业低价把水稻收去,“一扒皮”就卖十元甚至几十元一斤。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近年来,黑龙江省的五常大米出了名,市面上的五常大米大多能卖到四五十元一斤,一种抗氧化有机米更是卖出了每斤199元的天价。但是好的行情并未使当地农民受益,巨额利润都被大米加工企业掠走了。
五常大米卖得好 “有机控”说再贵也要买
据都市快报报道,33岁的家庭主妇陈莹每周会去位于武林广场的一家精品超市采购全家人的生活用品。在最近的一次采购中,陈莹一共消费了600多元,其中有300多元买了大米。如果按照市面上普通大米的售价,陈莹花掉的这些钱,足够全家人吃60天。陈莹买的是一种产自黑龙江五常市的有机大米,售价接近30元一斤,全家人最多能吃一周。
如果按照全年来算,陈莹一家每年花在大米这一项的支出就高达15000元。不过即使这样,陈莹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在她看来,有机大米不光味道好,吃起来也让人放心,尤其适合家里的小宝宝。陈莹说,和以往比起来,现在买这种有机大米方便了不少,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超市里的有机大米品种忽然多了不少,有了胚芽米、燕麦米等多种选择。
陈莹说自己绝对是“有机控”,自从前几年媒体上频频爆出大米、油等食品安全事件之后,她就开始钟情于有机食品,而且一买就是好几年,“现在像蔬菜、猪肉、海产品这些,只要有办法能买到有机的,我绝对不买普通的,即使花再多的钱也愿意。”当然,她家的财富足以让她买得起这些价格高昂的食品。
和陈莹一样,这个城市里部分人是有机食品的忠实拥趸。作为城市里有实力的消费群,她们对价格不敏感,宁可多花钱,也要买到“更安全更放心”的食品。
产业链“失衡”:稻农与企业获利相差悬殊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年来,黑龙江省五常市因为发展绿色有机水稻,加上多数稻田为天然河水灌溉,五常大米享誉全国。记者在当地走访发现,中等包装的大米,四五十元一斤的比比皆是,精包装大都超过百元。
与大米高企的售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稻农的有机水稻收购价格并不高。2010年上市的有机稻仅为每斤1.90元左右。
五常米的产地在民乐乡,该乡稻农张宏雷算账说:种20亩有机稻的总成本超过2.2万元,总产2.5万斤,按高价2.0元一斤出售,共收入5万元。去掉种植成本,一家人忙活一年种这么多粮食也得不到3万元。
钱被谁挣去了?稻农反映,许多加工企业低价把水稻收去,“一扒皮”就卖十元甚至几十元一斤。按水稻出米率60%计算,如果企业大米每市斤卖50元的话,水稻价格应该是每市斤30元。可是企业收购价平均还不足2元,去掉企业加工费、包装费,也得十倍利润。
大米加工成本到底能有多少?记者采访时,一些企业均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介绍情况。一位企业经营总监无意中透露,除了水稻收购价,还有收储、烘干、水电、设备折旧以及销售等费用,这些加工、流通成本每吨在150元-200元之间。据此推算每市斤大米的加工成本仅为0.2元左右。
五常市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姜大伟说,五常大米贵,主要是水稻种植模式好,大米的加工工艺都差不多。企业包装即使按包装最好的199元一斤的大米,包装成本占不到价格的二十分之一。加工费稍多一点,也达不到十分之一。
卖不上价:订单反成束缚“枷锁”
由于五常水稻质量好,一些国内外知名米业巨头纷纷在此设厂,不仅国内上市公司北大荒、中粮集团、东方集团等企业在五常盘踞一方,就连外资企业益海粮油也早早来到五常市安营扎寨。
农民为何没有话语权?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了五常市农企之间订单的“秘密”。稻农反映,一些企业签了订单不履约,不按订单上的价格收稻,订单反而成为企业单方面约束稻农的工具。212>>
钱被谁挣去了?稻农反映,许多加工企业低价把水稻收去,“一扒皮”就卖十元甚至几十元一斤。
安家乡双喜村稻农老李说,他去年和一家公司签了订单,公司承诺如果买其公司的稻种,再把水稻卖给该公司,水稻价格就比市场价每斤高7分钱。可秋收时公司却不收粮,稻农用车把粮都送到公司也不让卸,多家公司联起手来“憋稻”,农民哪能卖上高价。
米业“奢侈品”:要让农民分享高收益
近年,五常大米的价格越来越高,除稻农的种植因素以外,五常市有关部门的运作及企业的商业广告也起了助推作用。当地宣称,五常大米是全国唯一集“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三项桂冠于一身的“精品大米”,大有成为中国米业的“奢侈品”之势。
然而,被不断推高的产业附加值,却大部分进了加工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腰包。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官员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并没有为农民“撑口袋”。
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五常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的人员同时还是稻米产业管理中心以及大米协会的工作人员,一套人马三块牌子。身兼三个部门负责人的姜大伟说,这几个机构的职能,是统一行使对稻米市场的引导和管理、带领企业闯市场,维护企业利益,而对稻农利益只字未提。
与此同时,企业之间也在形成联合体以控制水稻市场。目前,五常市米企林立,仅在有关部门注册的就达222家,这些企业几乎消化了五常市全部186万亩稻田所产的25亿斤水稻。
五常市一位副乡长透露,五常年产25亿斤水稻,如果一斤稻多为稻农争取1角钱的话,每年就可为稻农增收2.5亿元。
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认为,在农企利益协调机制的建设上,政府不能缺位,要把富民产业落到实处。同时要解决农产品流通环节混乱、一些黑心商家趁机谋取不正当暴利问题。
天价五常大米折射啥?
米贵反而“坑农”这绝不是个例,而是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试想,“压榨”产业链条上最前端生产者包括农民的首先是收购企业。强势的收购企业往往能够通过无形、不自觉的联盟或者通过预设的霸王条款的订单合同等手段压榨几乎是一盘散沙的农民生产者利润,维持自己的暴利空间。批发商、零售商同样能够利用自己对市场信息了解充分等优势,攫取较高利润。而无论收购企业、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的高利润,最终都是以挤压农民生产者利润为基础的。五常大米市场售价四五十元,企业收购水稻价格不到两元就是例证。
在农产品上又何止五常大米呢?在蔬菜价格上,城市市场销售价格是种植农民田头收购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大蒜被爆炒到每市斤10元左右时,种植农民仍然不赚钱。这种状况正在影响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比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关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之大计。而调整农业结构的重头戏是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改良技术、改良品种,种植绿色、附加值高的农作物,但是,如果价格传导机制失灵,优质绿色农作物的高附加值被中间环节获取,种植农民得不到,那么,农业结构调整最终将失败。
五常大米产业链环节的价格畸形不仅是政府管理缺位,农产品流通环节混乱、一些黑心商家趁机谋取暴利的微观问题,更重要的是暴露出农业产业链条上分配等环节的严重失衡问题。这种严重失衡必须通过宏观政策迅速给予调控、引导和扭转。否则,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是奢谈。
【编辑:尚艳】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