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年:云南对外开放十大亮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11:51 来源: 商务部网站

  1. 建设桥头堡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事件回放]5月6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意见》的下发是云南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至关重要。

  5月30日,省委、省政府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召开动员大会,对贯彻落实《意见》,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要求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快形成全面启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格局,推动云南跨越发展。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紧紧围绕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着力实现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为加快桥头堡建设拓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

  [点评]桥头堡战略历史性地把云南推向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推进桥头堡建设,对于提升云南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和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深化我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互利合作,加快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云南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增强了云南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

  2. 试验区合作区启动 加快沿边开放步伐

  [事件回放]5月30日,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启动。建设瑞丽试验区是国家完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部署,是云南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具体措施。试验区将按照“一核两翼,联动发展;一区多园,政策叠加”的空间布局思路,依托通道干线,以瑞丽为核心,以芒市、陇川为两翼,重点布局跨境经济合作区、国际物流仓储区、国际商贸旅游服务区、进出口加工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屏障区6大功能区。

  12月20日,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在耿马县孟定镇启动。合作区的启动,是《意见》出台相关要求的具体体现。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是云南由对外开放末梢变为前沿的重要标志之一。

  [点评]云南发展优势在“边”、潜力在“边”、出路也在“边”。身处沿边地带的瑞丽、孟定从实际出发,启动试验区、合作区建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作为试验区、合作区一定要在创新上下功夫,积极为全国沿边开放探索新经验、新办法和新模式,推动云南沿边地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 部省携手合作 多措并举促进对外开放

  [事件回放]1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云南省政府在北京共同签署《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合作协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布局,多措并举,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和西部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12月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与省政府在北京签署《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加快云南民航强省建设会谈纪要》,全力构筑桥头堡建设大通道。

  12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部省合作备忘录,从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对云南进行重点支持,共同推进桥头堡建设。

  [点评]加快桥头堡建设,既要靠自己,也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相关部委的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政策是最大的机遇,是重要的资源,是巨大的推动力,是潜在的生产力。相信所签署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将加大对云南的支持力度,推动云南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4. 转方式调结构 对外贸易再创新高

  [事件回放]1~11月,云南外贸实现进出口总额144.8亿美元,同比增幅为19.1%。与此同时,与东盟和南亚国家外贸进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迈上50亿美元和10亿美元新台阶,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1年云南省对外贸易呈现出V字型发展走势,多个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出口贸易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转变,进口商品更加多元化,保持了进口贸易整体的稳定增长。显示出“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的初步成就,商品结构明显改善,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桥头堡建设的加速推进,对外合作交往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使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各国贸易往来日趋活跃。“云品出滇工程”加速推进,云南名优特产品更多元化、多渠道地走向世界。而随着云南省红河州锡制品基地和玉溪市蔬菜基地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专业基地,相关产业正向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方向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5. 滇企出国 “走出去”创出新天地

  [事件回放]6月6日,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云南海投)与柬埔寨索玛(SOMA)集团,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由双方组建年产20万吨大米的合资公司,在柬埔寨加工大米后销往中国等国际市场。

  这一合作项目只是滇企出国的一个缩影。2011年1~11月,全省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5家,截至11月底,全省境外投资企业已达334家,中方协议投资102.3亿美元,对外实际投资累计达18.1亿美元。

  滇企出国,在海外开展投资合作,建立海外资源基地;投资方式已由对外承包逐步向EPC、BOT、PPP等高端业务模式迈进,大型合作项目比重不断提高,有的企业已成长为国际承包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承包商。

  [点评]在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滇企充分发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的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让我们的企业眼界变得更宽,发展“骨骼”更加强健,既拓展了云南经济发展空间,又促进了与周边国家互相依存和共同发展。

  6. 大项目推进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事件回放]1~11月,云南实际到位外资15亿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全年有望达到16.5亿美元,接近“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38.6亿美元的一半;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9月达到1370.4亿元,全年引进省外资金预计可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任务并达到1700亿元。招商引资在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与促进作用进一步凸显。

  桥头堡建设实施以来,众多外资企业抢抓到云南投资发展的历史机遇,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凸显一个“大”的特点,一批投资较大的项目纷纷落地。上半年云南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平均单个项目利用外资规模首次超过1000万美元,达112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2%。一批已经在云南投资发展的外资公司纷纷增加资金,扩大在滇发展的规模。

  7. 强“点”连“线” 立体化大通道更通畅

  [事件回放]12月12日,昆明新机场第二批非民航专业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在昆明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结束,这标志着昆明新机场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圆满收官,具备校飞、试飞和运行前准备阶段。

  5月30日,桥头堡建设两项重点工程——大理至瑞丽铁路保瑞段和龙陵至瑞丽高速公路建设奠基。龙陵至瑞丽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横12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在云南省境内昆明至瑞丽的最后一段,也是亚洲公路网A14线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中“三纵四横”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公路主通道。

  [点评]构筑国际大通道是桥头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朝发”云南中心城市昆明,“夕至”边境各通关口岸的大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起来,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一体,水、陆、空并行的云南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初具规模,在昆明,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山竹、莲雾、红毛丹等高档水果,价格不再“高档”了。

  8. 请进来达互通 人文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事件回放]6月6日,首届东南亚、南亚主流媒体记者“云南行”活动在昆明启幕,来自东南亚、南亚12个国家主流媒体的30多名记者在采访报道昆交会系列活动之后,前往大理、丽江继续采访。

  7月26日,由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和省社科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南盟人文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来自南盟8个国家的13名高层智囊人士出席会议,其中包括了总统外交顾问、前驻华大使、外交部高官及国家级智库的顶级专家。

  12月5日,由省发改委主办,昆明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四期老挝北部规划编制及实施技术人员培训班举行开学典礼。培训的人员分别来自老挝国家相关部委负责规划和北部九省计划投资部门的各级官员。

  9. 七彩云南旅游 开放步子迈得更快更实

  [事件回放]2月2日至25日,中国昆明·东南亚陆路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从昆明出发,前往东南亚5国宣传昆明独特的优势和魅力,以促进双方商旅发展。此次活动是云南省乃至我国面向东南亚国家组织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行程最远、活动内容最丰富的陆路旅游对外宣传促销活动。

  为支持云南旅游产业在桥头堡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7月6日国家旅游局和云南省政府在北京签署《会谈纪要》。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2011年云南省深入开展与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南亚的旅游合作,不断推进“孟中印缅”旅游大通道建设,与老挝北部、越南北部、泰国北部的大部分省、府建立起旅游合作机制。

  [点评]“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这是2011年云南旅游对外开放的生动写照。一年来,云南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进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提升“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动了云南旅游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迈进。

  10. 四国联合执法 湄公河黄金水道复航

  [事件回放]12月10日,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江景洪港关累码头正式启动,10艘商船跟随联合巡逻执法船一同起航出发,湄公河国际航运黄金水道全面恢复通航。

  12月9日,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指挥部在关累码头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中老缅泰四国执法警务合作的新平台正式建立。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200余名官兵将作为中国公安边防部门第一支承担国际河流联合巡逻执法队伍。

  按照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依据有关联合声明和会议纪要,在中国关累码头设立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指挥部,在老挝、缅甸、泰国分设联络点,及时交流情报信息,组织协调各方行动;建立四国主管部门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24小时联络渠道。

  [点评]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湄公河,是我国全面加强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维护湄公河流域的安全稳定是四国的共同愿望,也是四国的共同责任。湄公河四国联合巡逻执法已成为有效解决湄公河流域突出的治安问题,进一步深化执法安全合作,更有力地打击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恢复通航,有利于促进中国特别是云南与东南亚的合作与交流,深化区域合作。(总策划 刘红 统筹 樊丽川 撰稿 樊丽川 杨红川 陈保江 储东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