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许涛芳:父亲是我的合伙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14:08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杂志

  从拼命想得到父亲的认同,到享受客户的认同,许涛芳真正热爱上了接班这件事。

  文/曹可臻

  第一次见到许涛芳是在北京的一个商业宴会上,引起我注意的是她的外表,她身材高挑,五官棱角分明,画着精致的淡妆,穿着合体的套装,配饰时尚,一时难以将她与中国最大防辐射服制造商上海添香实业公司CEO联系到一起。

  后来我发现,在“富二代”的小圈子里,许涛芳已小有名气,她总被说成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她的接班过程也被树为标杆。在正式引荐她之前,我的朋友这么介绍她:“同样是80后,同样是企业家二代,她不但走出了父亲的光环,还成功引领企业转型。”

  我第二次见到许涛芳是在位于上海闸北区的添香大厦,添香的工厂和办公室都在这里。那天,恰好寒潮侵袭上海,添香楼里也有几分寒气,过道里堆着些货品。许涛芳的办公室在办公区的一间玻璃房里,房间不大,桌上、地上堆着一些文件和货品。“我喜欢什么东西都在我触手可及的范围。”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办公室里的她没有化妆,穿着普通的衬衫、西装,一条紧腿牛仔裤,配一双雪地靴。

  这样的办公环境于我是熟悉的,在长三角地区有很多类似的办公楼,它们大多是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总部,有的看上去甚是朴素的,但每一座楼里都可能窝着一个行业冠军,也可能是一个巨大销售网络的心脏。“添香”作为连续5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在此,当属正常。

  选择做事业

  许涛芳能够进入父亲的上海翰纳森制衣集团,从帮忙到开拓新领域、创业,源自于2002年其父许如根跟她的一次谈话。

  1998年,16岁的许涛芳被父亲送到新加坡读书,“他是送我去吃苦的,”她在新加坡念的是工商管理本科,但当时并没有想过以后回来会接班,“父亲从来不限制我们,那时也没有说要让我接班。”

  许涛芳在新加坡的打工经历被许多媒体渲染过。留学前,她父亲给了她足够的生活费和学费,但也对她说:“如果你能把我给你的钱省下来,我就给你双倍的钱。”或许是为了和父亲赌口气,在新加坡,许涛芳一边读书,一边打工,2002年回国时,竟也存了一笔不算少的“私房钱”。

  留学归来,许涛芳过了一段每天都在MSN、ICQ上和同学聊天的“堕落”日子。有一天,父亲找她谈话,问她:“你到底想怎样规划你以后的生活?在家庭和事业这两条路上,你怎么选择?”当时,父亲对她的定位偏向家庭,因为以她那时的状态,无法确定她能不能在企业里挑起大梁,但她却肯定地对父亲说:“全职太太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这次谈话后,许涛芳称其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一定要赌一口气,要做好一件事,给我父亲看。”她接受了父亲的安排,进入翰纳森制衣公司,做起了业务员。她父亲特别吩咐新来的业务经理:“你不要把她当特殊的人,就把她当成一般的应届毕业生。”许涛芳说做业务员时很辛苦,那时还没有快递公司,38°C高温的天气,她搭公车送合约、跑业务。

  做业务员不到1年,许涛芳发现防辐射服装在中国是个市场空白,于是她向父亲建议做防辐射服。许如根并没有对此抱有太大希望,但也不想打击女儿的积极性,就对她说:“反正你要做就做吧”。

  半壁江山

  从开始做防辐射服,许涛芳就像憋着股劲儿似的,希望能够获得父亲的认同。

  然而,这生意最初一如许如根所料,并不容易。当时,国内防辐射的面料都从日本进口,一件成衣要卖到1500元,价格高且款式单一,所以客户寥寥无几,只有一些专业人员才会拿着支票来买。

  虽然嘴上对女儿的尝试不置可否,但许如根总会“不经意间”给女儿一些商业提示。1979年,许如根就创办了后来成为翰纳森制衣集团的服装厂。“我们家的营业执照编号是上海市前100位,有一年,我们的纳税额排到上海市第7位。”在商场浸淫多年,许如根从商经验丰富,他的提示让许涛芳受益匪浅。

  许涛芳做防辐射服时,父亲就告诉她做大众消费品,要有“品牌”意识,并把自己多年经营的“添香”品牌“转嫁”给她。“添香”以前是翰纳森集团下的一个保暖内衣品牌,当时在上海已有一定知名度,这为许涛芳提供了很好的创业平台。许如根还力促女儿将添香防辐射服送去参选上海市名牌产品,他对女儿说:“把品牌做出来才会有差异化。”

  添香防辐射服起步时,为了打开销路,许涛芳带着仅有的两个销售人员跑医院旁的一些小店,把产品给它们代销,按月结账。经销商当时和她说:“你们服装的样子太难看了!”那时,添香还没有设计师,许涛芳就自己设计,但产品还是卖不出去。她又跑到医院边的小店去做店员,和终端客户接触,问孕妇的意见,回来后再改进设计。

  过了2003年的“非典”,又接连遇到民间传说的“孤鸾年”,“孤鸾年不适宜结婚,所以那两年生孩子的人少,防辐射服的市场也不好”。

  添香的转机出现在2005年。那一年,许涛芳最终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说服日本的面料厂转让技术,添香在国内生产的防辐射面料价格只有进口价的1/3。成本大幅降低,不仅令产品好卖,也引得国内厂家纷纷向添香订购面料,最后连日本厂商都放弃生产面料,向添香购买。

  事实上,许涛芳刚进入防辐射服装业之初就在筹划技术转让这步棋。父亲的成本控制论对她的影响很大,她说:“制造业的企业家个个都是成本控制的高手,我们的利润都是从每个模具、每块面料上省下来的。”许如根在服装制造业20多年的经历告诉她,这一行一定要控制好成本,而控制成本的最好方法就是成为“源头”。

  2006年,国内60%以上的防辐射服装生产商都从添香购买面料,添香牢牢掌握了行业的主动权。就在此时,添香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向国内所有普通孕妇装企业出售面料,让他们制造防辐射孕妇装。

  为什么引来竞争者?“我觉得防辐射服靠我们一家来宣传不给力,需要更多的参与者。”

  为此,许涛芳主动和一些著名的孕妇装生产企业进行沟通,表示愿意提供防辐射面料,甚至答应他们卖出服装后再结清原料款。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开始生产防辐射服,市场逐步扩大,添香的业绩也节节上升。2007年,添香的销售额近3亿元;2008年,添香防辐射服的业绩超过翰纳森制衣之前的主业—中老年服装,占据整个集团的半壁江山。外界称许涛芳成功引领企业转型源于此。

  “父亲是我的合伙人”

  业绩单上好看的数字,并没有使许涛芳得到父亲许如根的任何赞许。“也许他摸透了我的性格,觉得我就是想得到他的认同,所以他每次都把认同的标准往上再抬一抬,我觉得他好像是在和我打心理战似的。”

  这些年来,许涛芳没少向媒体“投诉”父亲:“他从来没有赞扬过我。”但她也清楚把添香做到现在的规模,如果没有父亲的指导,靠她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在经营企业、做事情等很多方面,父亲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帮助我缩短了成功的时间。”

  “现在,我已经不太介意父亲的表扬了,因为客户给了我很大的认同感。”许涛芳觉得自己和父亲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父女关系,更像是合作伙伴。

  在公司里,员工们习惯叫许如根“许董”,称许涛芳为“许小姐”。“许董主要抓产品、质量、工厂,许小姐主要抓对外销售,对内的新款制定。”许涛芳的助理茅云丽说。

  在茅助理的描述里,许如根总是很忙,“你想跟许董说句话,要见缝插针,因为他的电话不断。他喜欢什么都在掌控中,什么都要亲历亲为。他经商多年,会觉得自己经验更足,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也就更独断一点,而许小姐则不同。”茅助理说,“因为年轻,她更容易听别人的意见,也会放一些权给下面的人。不过,她也有亲历亲为的一面。”

  同所有创业一代和二代类似,这对父女在工作上也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有时甚至很激烈。

  茅助理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在产品的宣传上就曾有争执,许小姐想走年轻人比较能接受的路线,形式多样化,请明星代言,而许董则想扎实一点,比如做些车厢和平面广告。”

  思路上不一样,就看谁能说服谁。到底采用哪种广告形式,最初是父亲压女儿一头,但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女儿会慢慢说服父亲。“企业按照老思路一直走的话,不会有进步。”许涛芳说。

  在许涛芳看来,和父亲意见不合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化解的方式是各让一步,父亲非常开明,能够接受新事物,我觉得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我要强得多。”

  如今,添香已占国内防辐射服装市场85%的份额,许董还是不会称赞女儿一句,“我已经麻木了。我越来越感到我跟他之间的话题只有公司和投资……”尽管如此说,尚未结婚的许涛芳却说:“将来我有孩子,我不希望因为工作或别的问题,跟他们说太多的抱歉,也不想错过他们很多的成长环节,我不希望我的小孩以后跟记者投诉我没有扮演好妈妈的角色。”这番话背后有着许涛芳小时的遗憾,尽管从小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但由于父亲总是很忙,她得到父亲的关爱明显比别的小孩少。在她的记忆里,父亲即使过年也停不下来。

  未来

  在添香大厦里,许涛芳和许多靠打拼、靠节约成本而成功的精明实干的商人一样。在这里,她对谈添香辐射服创业时的故事有些兴趣索然,她说这两年自己的变化很大,更想说说未来的规划—“未来3年,添香的发展方向就是不追求利润,只追求市场占有率”。

  许涛芳以前给添香的定位是中高端,这两年,她的想法变了,希望做一个有亲切感的品牌,她想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每件衣服的利润率,让更多的人买得起。

  许涛芳心中的商界楷模是宗庆后,因为宗庆后麾下的娃哈哈矿泉水在一线城市和偏远山区都有售卖,“让全中国人都消费得起,市场普及率占到一定量,才是真正的名牌”。

  “可是你们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5%了?”我问道。

  “很多人感觉添香是孕妇装企业,我每次都说孕妇服只是我们产品系列里很小的一块,我们是一家防辐射服企业,这个市场在未来会越来越大。股市里有一句话是‘不能跑输大盘’,现在防辐射服市场在不断扩大,添香也不能跑输大市。”添香不仅已经进入军品和航天市场,而且正在内衣、文胸等服装类别发展。

  许涛芳坦承她现在最大的烦恼是不知如何把添香做得更好,“我们一直是市场第一,每个举动都会成为行业风向标,但我们没有参照者,要跨越自己很难。”如今,她依然会时不时地跑去妇产医院旁的小店看一下,只是和以往去做店员不同,现在的她更关注如何将产品做得更好、让客户更容易接受、如何升级产品等。

  与不少逃避接班或仅出于责任而接班的企业家二代不同,许涛芳是真正热爱接班这件事。“父亲赚的钱已够我们花好几辈子了,但我好不容易把添香做到现在的规模,如果不把它做好或退出,实在可惜。就像你生的一个孩子各方面都非常好,肯定要把他培养成世界冠军。如果添香能够成为真正的龙头品牌,我觉得这给予我的认同度远比金钱上的数字大得多。”

  在“你的理想是什么?”这个问题前,许涛芳的答案依旧是工作—“除了想在3年内,继续保持添香的市场占有率外,我还真没想过别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