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两大债市融合进一步加快 债市迎新发展空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8 09:28 来源: 新华08网

  

  核心提示:预计两大债券市场融合以及债券创新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而信用评级行业的相关规范或将统一,这将推动我国在信用评级方面法律法规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新华08网上海1月7日电(记者杨溢仁 蔡晓莉)在刚刚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关于债券市场“建设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等议题,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联系之前“超短融券发行人范围拟扩大”、“上证所或将推出高收益债券”等消息,预计两大债券市场融合以及债券创新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而信用评级行业的相关规范或将统一,这将推动我国在信用评级方面法律法规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债券市场起步较晚,且存量相对总体经济规模来看依然较小。未来,随着经济金融的纵深发展、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债市融资规模急速攀升 制度发展迫在眉睫

  酝酿多时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2年1月6日至7日顺利召开,会议中明确指出:“建设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这与2011年底传出的“超短融券发行人范围拟扩大”、“上证所或将推出高收益债券”等消息相呼应,预计2012年内两大债券市场融合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而债券评级也将日趋统一和规范。

  在2011年信贷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债市正日益成为各类机构和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因此改革并进一步深入发展债券市场各项制度已然迫在眉睫。

  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9.80万亿元。根据测算,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8397亿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债券市场新发债券融入放贷资金额度近1.38万亿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发行次级债1596亿元,如按12%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增加了银行放贷空间约1.33万亿元。综合而言,债券市场对社会融资规模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合计为36%。

  再就中债提供的一组统计数字来看,201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354次,同比增长16.02%;而截至2011年12月31日,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的债券只数达到2941只,较去年同期增加601只,增幅达25.68%;债券托管面额达到21.3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8万亿元,涨幅为5.9%。

  来自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数据亦显示,截至2011年12月29日,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在内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达到30062亿元,突破3万亿元的关口。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发展渐入佳境。

  实际上,与2010年的发行相比,金融债与信用债融资额增长最为明显。尤以金融债为例,其2011年的巨量发行成为一级市场的一大看点。截至12月29日,2011年金融债的发行总量高达23090.30亿元,较2010年全年的13474.20亿元,增加了近一倍。

  毫无疑问,2011年金融债、信用债发行量的猛增,以及新债发行总量的急遽增长,不仅反映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在直接融资中的战略地位正进一步得到提升,也表明债券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显著增强。

  债市创新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在刚刚过去2011年中,包括微小企业金融债、区域集优票据、私募债和高收益债在内的一系列已经或即将推出的融资新模式,都将为2012年的直接融资市场,提供巨大助力。而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预计在此政策背景下,上述聚焦于小微企业以及区域性的债券创新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不仅仅是为了落实党和国务院的指示,更是实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结合的有力措施。与信贷不同,直接融资在提高货币流动性、实现融资的同时,不会给通货膨胀带来太大压力,有助于经济均衡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2012年资金面较去年相对乐观,这将推动直接融资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今年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基金类产品还有望继续发展,其投资于债券市场的资金将增加;商业银行由于可贷资金增多,但新增贷款量有限,因此投资于债券市场的资金也有望上升。

  “目前,想要实现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债券从业人士指出,在实际工作中,“信用水平低”始终制约着中小企业扩大直接债务融资规模,因此,如何落实风险缓释措施将成为未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瓶颈的关键环节。

  “不过,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整体规则框架下,类似区域集优融资模式的推出,就为进一步拓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渠道做出了良好的示范。”财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剑峰表示,区域集优融资模式是利用债务资本市场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的崭新探索,这将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增强中小微型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可持续性。

  此外,随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继续推进,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市的程度加深,也将为直接融资市场带来更多资金。相信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下,2012年直接融资市场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

  监管制度仍需完善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在监管环节上的不统一有所加剧,这直接导致了债券市场进一步分割,且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债券监管的割裂,不利于债券在各个市场中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债券市场整体流动性的提高,也人为给市场参与机构带来很多繁琐的手续和费用,降低了债券市场整体的运行效率。

  国际经验表明,统一集中的监管体系,将有利于债券发行、交易和市场价格的形成,特别针对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规模有限,流动性不足的现状,统一监管将加快实现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

  长期以来,中国债券市场监管格局被戏称为“五龙治水”。从债券发行和监管看,财政部负责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的监管;人民银行监管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央票;证监会负责上市公司债的发行监管;国家发改委则监管、审批非上市公司(企业)企业债券;保监会负责保险公司债权投资计划。监管分割的弊病显而易见,监管套利、市场混乱等一直伴随债市的发展,这一现象在近几年出现加剧态势。

  2011年年底,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两次明确表示,将按照统一准入条件、统一信息披露标准、统一资信评估要求、统一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统一投资者保护安排的原则,加快实现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事实上,证监会已于2011年12月底正式发文成立了债券办公室,预计2012年,债市的统一监管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除此之外,进一步完善信用类债券市场的配套措施同样至关重要。当前,频频曝光的信用风险事件已为投资者敲响警钟。

  来自中债的研究观点认为,信用类债券的发行方式可借鉴银行间的市场化形式,引入招标发行机制。通过招标方式发行信用类债券,不仅可以节约发行成本,还可以发挥一级市场价格发现的“灯塔”作用,为信用类债券二级市场定价提供价格信号。2011年,部分发行量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已经实现了招标发行,而且试行很成功,因而,中债建议进一步降低招标发行的门槛,即那些发行量超过50亿元的债券都予以招标发行的许可。

  此外,自去年9月起,证监会即与央行信息共享,统一征信平台迈出首步。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再提“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这意味着下一步信用评级行业的相关规范或将统一,这将推动我国在信用评级方面法律法规建设,有助于推动信用评级行业进入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