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丝绸之路上的潮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01:3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周舒

  西域、丝路、塞外、大漠……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新疆古代服饰”,使人不禁联想到这些词。塞外黄沙和炎热干燥的天气,留下了几千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种种踪迹。而90多件从3000多年前到19世纪的展品,如今看来不仅工艺精湛,且潮流感十足。

  展览主题依时间展开:“暖裘毛褐巧装扮——西域先秦服饰”、“锦帛素棉 典雅风姿——西域汉晋服饰”、“万千威仪 雍容气度——隋唐五代服饰”、“回鹘风范 蒙元英姿——西域宋元服饰”、“丝路奇葩 民族瑰宝——西域明清服饰”。

  先秦时,罗布泊人、姑师人、且末人、伊州人居住于此。丝绸之路还没有诞生,对于汉地的人,西域是神话和传说中才会出现的地方。那是皮毛和编织的年代,罗布泊人爱穿皮衣、毛布斗篷、毡帽、毛线编织的腰衣、皮靴;且末人的毛布衣服,细看之下编织工艺相当精美,色彩鲜明,千年未褪。在哈密出土的皮裘大衣,看来有国际大牌的感觉。他们热爱各种帽子:毛线编织的帽子,带两个小角的毡帽,还有造型夸张但一直存留后世的尖顶毡帽——这一帽子历史悠久,样式一直流传到后世,唐代的汉地人也热爱它。在徐克的《通天帝国》里,刘德华就戴着这个款式的牛皮帽,而展览中的唐代胡人泥塑头像,也戴着同款帽子。

  到汉晋,丝绸之路正式开始,来往的人们在大漠踏出足迹,很快又被风沙湮没。但丝绸之路上往来的物品及材质,却在服饰上显现出来。印度的棉布和棉花东传到了西域,汉地的丝绸如同在所有地方一样,在西域也备受欢迎。汉地文化和丝绸一样,也深入西域,汉字也成为装饰纹样,尼雅出土的铭文锦帽上,就有“德、宜、子、生”几个隶书汉字,而最著名的“五星出东方锦护臂”也是在尼雅出土。丝绸和锦缎被用来做胡风明显的衣服,棉布和锦绣在一条裤子上相遇,西风浓郁的藤草纹与东方气韵的云纹也会出现在同一块毛布上。沉睡了高昌古国千年历史的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纸画,其服饰、发型和日常生活用具,更显现出彼时东西交汇的生活。

  胡风在唐代尤盛,那时唐代国力强盛,西域诸多国家成为唐代附庸国,那个年代就有很多汉人豪族葬在阿斯塔那(现位于吐鲁番市)。此地出土了很多人俑。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泥俑,乃是则天朝流行的装束。但更让人惊叹的,是展出的各种织物,绛红地朵花印花纱历经千年,看上去依然美丽,盛唐女性的穿着也因此更让人遐思。

  回鹘人和蒙古人在宋元时逐鹿西域,服饰也互相影响。“弯弓射大雕”的年代,深受佛教影响的回鹘人留下了各种各样的洞窟壁画,他们的穿着就和如今的蒙古服饰相仿佛。而他们织制的叫做“纳石失”的织锦金,在西域各处都广受欢迎。一直到元代,“纳石失”仍然位列正式官服,元代政府专门为此在西域设置了织造局。而明清的维吾尔服饰,更为如今的人们所熟悉:华丽、鲜艳、浓烈,不论男装女装,都好似浓墨重彩的油画一般。此时的鞋履给人印象尤为深刻,花团锦簇的绣花高跟鞋、长筒绣花女士皮靴,时至今日,仍会让人情不自禁被吸引。几百年前某个维吾尔女子的皮靴,上面的花纹到今天也不过时,仍然是潮流之选。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3D医学课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