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说不可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04:23 来源: 信息时报

  

说不可说

  游伟(影视策划、编剧)

  在伟大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中,柏拉图设想有一群居住在洞穴里的人,他们被绑缚手脚与脖子,眼睛只能看到远处的洞穴墙壁。在这群洞穴人的身后燃烧着一堆篝火,将洞穴外边的事物的影子投射在洞壁上,洞穴人将这些影子误以为真实。这是柏拉图最著名的比喻,他将不能认识到理念的人们比拟成可悲的洞穴人,一群以荒诞为真实而不知真理为何物的人,而先知(哲学家)则走出洞穴,感受理念的阳光,将外面所见的一切告知给洞穴人,带领他们走上真理之路。

  柏拉图在这里明显乐观了些。空口白话,洞穴人怎么会相信呢?等到他再想得明白一些,终于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只能知道我们已经知道的。这个多少有些悲观的论点被称为“美诺悖论”,困扰了包括柏拉图在内的无数哲学家。彼得·贝肖普不是哲学家,他只是美剧《危机边缘》(Fringe)里的男主角,却同样饱受这个悖论的折磨。

  《危机边缘》是福克斯(FOX)公司花重金打造的科幻剧集,第一季第一集90分钟的成本高达1000万美金,特效之壮观,想象之瑰丽,确实叹为观止。《危机边缘》前三季的主线是平行世界之间对物理空间的竞争,是男女主角逐渐发展起来的爱情——听起来确实老套。那些理论上也许可以想象,实验室中却无法实现的“潜科学”,成为单元剧集的主题,比如因某种生化试验导致的早衰,比如借助对人体与墙壁的粒子结构的改变而穿墙入室。虽然有些故事让人依稀回想起科幻剧的前辈《X档案》,不过科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新的困惑,这种“后发优势”使得这部剧明显更符合当前的观众口味。只是到第三季,再华丽的特效都有点审美疲劳,何况平行世界的事情编剧明显准备不够充分,故事质量下滑得严重,胡编乱造的倾向在彼得为了实现两个世界之间的和平而作出自我牺牲时达到高潮:第四季是早已注定的事,男主角的回归因此也是注定,两个世界的和平就只能让神秘的光头“观察者”成为更高级别的智慧,这可是下下策。

  大概是编剧们也意识到再这样拍下去实在没什么意思,《危机边缘》到了第四季,居然笔锋一转,玩起了花活儿。彼得确实回归了,但是在此之前他被“观察者”从时间线中抹去,他渗透到的是另一个平行世界,是人们的记忆中没有他的世界,他忽然成为自说自话的“先知”,面对着自己熟悉却完全不熟悉自己的人。周围的人都只能知道他们已经知道的,彼得开始面对说不可说的孤独,一个哲学的甚至是人类根本的困惑得以在他面前展开:那些知道真实或真理的人,怎么才能将自己的所知告诉给他人,并终获理解?

  彼得所说的,在这个世界都不可说;他想挽回的,在这个世界未曾发生。好在他只是一部美剧的男主角,不会耽溺在哲学的沉思,可以预料在将来的剧集中时间的裂痕最终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被弥合,父亲终将认识儿子,情人再回怀抱。虽然不能算作对柏拉图的正式回答,不过这也许正好能回答柏拉图的难题:洞穴人的认识虽然存在滞后性,毕竟还是在往前发展。一个时代的先觉者固然注定难融于他所在的时代,然而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进,最终还是会弥合认识的鸿沟,先知们的喁喁独语穿越时间找到了听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