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债市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06:15 来源: 经济日报2011年债券市场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多个创新品种陆续推出。目前,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存量已经接近3万亿元,推动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再上新台阶。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直接融资规模占比逐步增加,成为推动我国债券市场跻身世界前列的重要因素。
回顾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经历了些许波折,而正是通过这30年来的不断摸索,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市场提供了指导性经验。
我国现代债券市场发展起始于1981年国债的恢复发行。当时主要是以国债发行与国库券柜台交易为主,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由于对债券产品性质与市场结构的规律性认识不深、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风险事件,对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市场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997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市场,此后银行间市场成立。
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后,充分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采用了场外市场和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模式,市场发展迅速。2001年,场外市场的债券发行量、托管量和交易量都超过了交易所市场,而且场外市场投资者队伍迅速涵盖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养老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2007年9月,在政府转变经济管理职能和加快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诞生了。它填补了银行间市场自律组织长期缺乏的空白,有效丰富了市场管理层次,在推动银行间市场自律、创新、服务等方面,依托市场成员的力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截至2011年11月,我国债券市场存量已经超过21万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超过5.5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支持作用。
总结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有两点非常突出:
一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架构,即行政监管和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适应了市场的发展需要。1997年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较为缓慢,银行间市场成立之后,债券市场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此后,形成了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各部门共同监管,由交易商协会、国债协会等机构实行自律管理的格局。在这一监管架构的推动下,我国债券市场建设硕果累累,短期融资券、债权融资计划、上市公司债、中期票据及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相继问世,逐步形成多元化的产品层次,形成了长期债券市场、中期债券市场与短期债券市场,公募债券市场与私募债券市场,场外交易债券市场与场内交易债券市场等多个市场相结合的格局。实践表明,行政监管与自律管理的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具有中国特色债券市场发展的经验。
二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2005年之前,我国债券发行具有浓厚的行政管制色彩,不仅发行债券受到行政管制,而且金融机构投资债券也受到各种限制措施的管制。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率先推出采用备案制发行短期融资券,2007年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债券并实行核准制,2008年发改委简化了企业债券核准程序,同期人民银行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备案制改为由交易商协会管理的注册制,市场化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极大地激发了市场参与者的热情,提高了市场的运行效率,促进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市场化改革是债券市场发展的根、发展的魂,是其长远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成本最低、动力最足、效果最持久的方式。
未来债券市场的发展应继续坚持这些成功的经验,立足我国市场的特点,充分挖掘市场的潜力,不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我国直接融资占比,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最终开创我国债券市场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